查看原文
其他

踏上心灵幽径:观呼吸|《野兽爱智慧》

2017-05-12 陈寿文 北京心灵自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撰文:陈寿文

这是心灵自由写作群第六期的第九篇作业。


我们可以把禅修视为觉醒的艺术。精通这门艺术,就能学会以新的方式面对困难,使生活充满智慧和欢乐。培养禅修的工具和练习, 就能唤醒最佳的灵性能力。这门艺术的关键就是稳定的专注力。培养完满的专注力,再加上感恩与柔软的心,灵性生命就会自然成长。

许多人在专注静坐之前,必须先经历身心的疗愈。但要开始疗愈、开始了解自已,也必须先有基本的专注力。为了使修行更为深入,必须选择一种方法,有系统地培养注意力,全然投人其中,否则会像没有桨的船随波逐流。要学习专注,就必须选择一种祈祷方式或禅修方法,全心而稳定地追随这条道路,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愿意日复一日地练习。这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容易做到,因为大家都希望灵性生活展现立即而广大的效果。但有什么伟大的艺术是可以速成的呢?任何深刻训练的效果都与我们的付出成正比。

创巴仁波切将灵性修行称为手工艺,它是一种爱的工艺,我们在其中一次又一次地全心注意自己的状况。不论在任何处境中,我们都稳定深人地祈祷、禅修和训练,学习如何诚实而慈悲地观看,如何放下,如何更深刻地去爱。

佛教心理学把未经训练的心比喻成狂乱的猴子,会从思考跳到记忆,从影像跳到声音,从计划跳到懊悔,从不停止。如果我们能静静坐上一小时,彻底观察心去过的地方,不知会展现出何等复杂的情节!

当我们的心智四处游荡,而身体感觉到累积已久的紧张和沉溺已久的习惯时,常常会看见自已其实没有什么内在纪律、耐心和慈悲。祈祷、禅修、观想或复诵神圣的语句,都是有系统的方法,使我们的注意力能集中而稳定。全世界的神秘主义和灵性文献所描述的传统境界和意识状态,都需要通过专注的艺术才能达到。

当我们学会以更深、更完全的专注这样做时,就像学会在波涛汹涌中稳住独木舟一样。重复我们的禅修,放松而沉浸于此刻,深入地与当下存在的事物联结。把自己安顿在一个灵性基础中,训练自己回到眼前这一刻,这是需要耐心的过程。塞尔斯的圣弗兰西斯说:“我们需要的是一杯理解、一桶爱和一整个海洋的耐心。非常温柔地把自己带回此处。即使一整个小时都没做其他事, 只是把你的心带回来一千遍——虽然每当你带回它,它又会跑掉——但你已善用了这一小时。”

在灵性修行中培养深入的兴趣,是整个专注艺术的关键。兴趣的程度会滋养稳定的程度,使我们专注于禅修。专注是全然的兴趣加上细腻的注意。不要把这种注意与隔离或疏离混为一谈,觉察并不是把自己和经验分开,而是接纳与全然感觉经验。觉察就像变焦镜头一样会改变,有时我们在经验之中,有时好像坐在自己肩膀上注意当时的情形,有时又以很远的距离来觉察。这些都是有用的觉察,都有助于我们在每一刻更清楚地感觉、碰触、看见自己的生活。

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可能是世界各地数百种禅修主题中最普遍的一种。稳定地注意生命气息的流动,是瑜伽、佛教、印度教、苏菲教派、基督教和犹太教传统的核心。观呼吸的禅修能让心平静,使身体开放,并开发巨大的专注力。对我们而言,呼吸是任何环境、任何时间都可以运用的。我们学会运用它之后,呼吸就会成为一生觉察力的支柱。

对呼吸的觉察并非一蹴而就。起初我们必须静静坐着,让身体放松并保持警觉,单纯地练习找到身体内的呼吸。我们在什么部位真正感觉到它?鼻子里凉凉的感觉,喉咙剌刺的感觉,胸部的动作和腹部的起伏?感觉最强的部位就是开始建立注意力的地方。如果呼吸在好几个部位都很明显,可以去感觉呼吸在全身的运作。如果呼吸太轻柔而难以觉察,可以把手放在腹部,感觉扩张和收缩的过程。

不要尝试控制呼吸,只要注意它的自然过程就好,好像守门人注意有什么经过。它的节奏如何?是浅的,还是长而深的?它变快了还是变慢了?有温度吗?呼吸可以成为伟大的老师,.因为它总是在流动、变化。在简单的呼吸中,我们可以了解收縮和抗拒、开放和放下。我们能从中体会优雅生活的意义,了解能量之流的真理,并改变自己。

心比较像乱流,每当迷人的影像或有趣的记忆飘过,我们的习惯就是起反应,陷入其中或迷失;痛苦的影像或感觉生起时,我们总是逃避,并在不知不觉中分心。我们能感觉到渴望、分心、因恐惧而反应等习性所产生的力量。这些力量在许多人身上如此巨大,因此经历陌生的平静片刻后,心智就会开始反抗。处理这些分心的情形,使独木舟稳定下来,让波浪从旁边过去,以平静、镇定的方式一次次地回来,这就是禅修的核心。

找到或创造一个安静而不受干扰的修行地点,是非常必要的。选择规律而适当的时间,要尽量符合你的性情和作息;试试早晨或傍晚的禅修,看哪个时段最能支持你内在生命的寂静层面。打坐前,你可能想先来一段启发性的阅读,做做伸展操或一些瑜伽动作。创造适合你的条件,就是有智慧的生活;提供最好的土壤,让属灵的心得到滋养与成长。

就好像读一本书,一幵始我们常会被周围许多琐事打断,但如果它是一本好书,也许是本神秘小说,在读完之前,我们会沉浸在情节中,即使有人从旁经过也不会注意。刚开始禅修时,思绪会把我们带走,我们会想很久;专注力增长之后,我们会在思绪之间就想到呼吸。

当我们继续下去,专注力的增长会使我们更贴近生活,就像镜头聚焦一样。当我们注视杯里的池水,它显得清澈而静止。但放在最普通的显微镜下,就会发现其中充满生命和活动。同样地,我们的专注力愈深入,身体和呼吸就愈柔软,身体内每个感觉到呼吸的地方,都会有微细的震动、移动、触感、流动,非常活跃。

我们更为熟练时,也会发现专注有自己的时间表。我们可以学习在各种水域航行:心紧绷时,要学会柔软和放松,打开注意力,心昏沉或软弱无力时,要练习坐正,更集中注意力。佛陀将这种情形比喻为调整琴弦,走音时要有所察觉,然后轻柔地调整松紧,以达到平衡。

刚开始感觉到呼吸时,它好像只是很小的动作,但开发了专注的艺术之后,就可以在呼吸中感觉到上百种不同:最细微的感觉,气息长度的变化,温度、涡流、扩张、收缩,皮肤与气息接触的感觉,不同身体部位对呼吸的共鸣,等等。

请一定要记住,我们训练小狗时,最后是想和小狗成为朋友;同样地,我们必须练习把身心当成“朋友”。即使它四处漫游,禅修时仍可以用友善的态度和好奇来接纳它。想要掌握深入专注的艺术,便需要温和而慈爱的了解。如果没有真正软化下来,让慈爱进人体内安住,就不可能长时间好好活在当下。以强迫和紧张所达成的专注, 都无法持久。

建立每日禅修的习惯

首先选一个适当的空间作为例行禅修的地方。任何你能轻松坐下而较少受到干扰的地方——卧室一角或袭中任何安静的地方都可以。准备一块禅垫一把椅子,安排好四周的坏境,可以提醒你禅修的目的,使它感觉起来像个神圣而安详的空间。你或许想用花或圣像做个简单的圣坛,或放置你最喜爱的灵性书籍,以便有一些启发性的阅读时刻。尽情为自已创造这种空间。

然后,配合你的作息与性情,选择固定的练习时间。如果你是早起的人,可以试试在早餐前静坐。如果傍晚较适合你的性情或作息,就先试试在傍晚静坐。开始时,每次先坐十或二十分钟,然后延长时间或增加次数。每日的禅修可以变成像洗澡或刷牙一样固定的习惯,定期清扫和稳定你的心与心智。

找到一个你可以在椅子或禅垫上轻松坐直而不会僵硬的姿势, 让身体牢牢坐稳,双手轻松地放好,心是柔软的,眼晴轻柔地闭上。一开始,先感觉你的身体,有意识地放松一切明显的紧张,放下任何习慣性的思考或计划。注意呼吸的感觉,深呼吸几下,找出你最容易感觉到呼吸的部位,例如鼻孔或喉珑里凉凉或刺刺的感觉,胸部的动作或腹部的起伏。然后让呼吸自然进行,非常仔细地感受自然呼吸的慼觉,感觉到时,放松地进入每一个呼吸,注意呼吸的轻柔感觉在呼吸的变化中如何来去。

几次呼吸之后,你的心很可能会飘走。当你注意到这点,无论飘离了多久,还是单纯地回到下一个呼吸。在你返回之前,可以觉察刚才去了哪里,在心中用一个轻柔的名字称呼它,例如“思考”、“漫游”、“听”、“痒”等。轻柔、安静地为刚才注意力去的地方命名之后,温柔而直接地回来感觉下一个呼吸。在日后的禅修中,你将能处理心的漫游,但初期训练时,最好的方法是用一个字词指认,然后单纯地回到呼吸。

静坐时,让呼吸自然地改变韵律,允许它或短或长、或快或馒、或粗或细。借由放松进人呼吸,使自已平稳下来。当呼吸变得轻柔, 注意力就要变得温柔而仔细,就像呼吸本身一样轻柔。

就像训练小狗一样,温柔地把自已带回来一千次。经过数周到数个月的练习,你会逐浙学会用呼吸来使自已平稳、集中。这个过程会有许多周期,狂乱和清明的日子会轮流出现。只要坚持下去。当你这样做时,深深地倾听,你将发现呼吸会帮助你联结整个身心,并使之平静下来

2017年5月11日,周四,01:26,完毕于北京野兽爱智慧居

延伸阅读

踏上心灵幽径:如果没有痛哭过许多次,禅修就还没有真正开始|《野兽爱智慧》

你的心若纯净,世界的一切也都纯净|《野兽爱智慧》

踏上心灵幽径:困难的问题与固执的访客|《野兽爱智慧》

破译心灵密码 遇见未知的自己|《心灵自由·聆宇占星》二期入门工作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