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往开来,四十留声 | 纪念恢复研究生教育四十周年

锐意进取的 南师研究生 2022-06-04


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

改革开放让中国教育迎来了春天

人四十而不惑,教育亦如此

几十年的发展

使研究生教育内涵更加丰富

方向更加明确

步伐更加坚定


作为一名南师研究生

你是否了解学校研究生发展史

是否好奇学校40年的光辉岁月

是否聆听过老教授们的谆谆教诲

让我们拨动时间的指针,迈进历史的长河

回望学校改革发展的峥嵘岁月

重温这段难忘的历史记忆


01正德厚生 开拓创新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热潮中,江苏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交流研讨会于12月24日举行。


江苏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交流研讨会


陈国祥校长参加此次会议,并在座谈会上作为唯一一所研究生培养高校发言。他指出40年来,我校始终和国家、江苏省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同频共振,累计培养了超过4万5千多名研究生。陈校长通过阐述三个阶段、三大转变和三条基本经验,总结了我校40年来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


陈国祥校长在江苏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交流研讨会上讲话

第一个阶段,从1978到1998年,是研究生教育恢复和体系初步建立时期。

第一个转变,从单一培养格局向多元培养格局转变。

第一条经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


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的第一批导师、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


第二个阶段,从1999年到2013年,是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时期。

第二个转变,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第二条经验,坚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


2012年9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成立


第三个阶段,从2013年至今,是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时期。

第三个转变,从相对封闭培养向开放合作培养转变。

第三条经验,坚持导师事业发展与研究生成长相结合。


2015年10月21日南师大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


02诲人不倦 良师益友


40年来,南师大研究生教育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实现的三大转变,积累的三条经验,是国家和我省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缩影。在建设高水平的大学过程中,必然离不开在背后辛勤耕耘、循循善诱的导师们,因为他们的付出,南师人才变得更加优秀!

获得首届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的吴康宁教授,建立了一个延续30多年的“学术共同体”——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沙龙。他坚持和学生们一起参加沙龙,并积极发言。30多年来,这里成了吴老师培养学生、创新理论的重要平台,一大批人才通过沙龙脱颖而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喷涌而出,堪称我校研究生教育研教相长的典范。


“十佳研究生导师”吴康宁教授


获得首届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地理信息科学团队由11位教授组成,历年来多次参与教育部研究生课程项目,并多次获得国家、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导师团队在南师大共指导研究生500余人,经过多年的钻研与实践,形成了科教、产教深度融合的全过程协同育人机制。


“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地理信息科学团队


03不忘初心 薪火相传


弹指挥间四十年

一代代的南师研究生

从青涩走向成熟

从懵懂者成为引路人


他们学于南师、劳于南师

传“正德厚生”,承“笃学敏行”

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履行着神圣的使命


弱有所扶 教育平等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侯晶晶,是中国第一位“轮椅上的女博士”。1998年,南京师范大学招收侯晶晶攻读硕士研究生,2001年又招收她攻读博士研究生,这在省内属破冰之举,在全国也难寻先例。较之其他学段,研究生招生名额稀少,要做到机会平等、“弱有所扶”更为难能可贵,这样的创举翻开了我国特殊高等教育新的一页。


“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侯晶晶教授


就读研究生的六年间,经过硕士生导师吕俊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小蔓教授等人的悉心培育,侯晶晶成了“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毕业后,她留校任教,在研究生教学与指导工作中努力传承南师大研究生教育“正德厚生 笃学敏行”的优良传统,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学生,她指导的研究生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

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又公平录取并高质量地培养了陆思源等身有残疾的研究生,勇于开拓对于残疾学生的关怀制度,努力推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侯晶晶老师的文章《“弱有所扶”: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掠影》

在“经历与见证:我与江苏省研究生教育”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传播文化 把握时代


张鹏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和硕士生导师,南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同时也是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跨界博士后。从博士研究的文学生态,到博士后研究的创意产业,他逐渐意识到人文社科专业只有努力对接时代需求和社会服务,才能让传统学科焕发全新活力、让当代学子把握时代脉搏。

张鹏还是“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的总策划,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南京走出去”,策划了一系列以“国际、人文、时尚”为品牌调性的交流活动,致力于“让全世界更懂南京,让南京人更爱南京”。至今张鹏老师已经走过了米兰、伦敦和纽约三个城市,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里留下了他的身影。


张鹏老师策划的“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活动


教育教学活动中,他支持学生坚守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突破创新。在他的影响与帮助之下,文学院的学生重振南国剧社,从起初的五个人发展到现在的百人规模。从《哈姆雷特2012》校园公演到《红玫瑰与白玫瑰》南京巡演,从南师大音乐厅到江苏台演播厅,真正实现了话剧艺术的蓬勃发展,把校园戏剧带进青年群体。


南国剧社


从“弱有所扶”到“继承创新”,不同的时代,相同的探索经历。侯晶晶和张鹏两位教授从自己在南师求学时的经历中获得感悟,教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更多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学会求真探索、融会贯通。这种守恒的品质,让在南师学习的我们以前辈们为榜样,低头读书方寸处,抬头行走天地间,在宝贵的三年时光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张鹏老师的文章《鼓楼方圆外,光阴传习见》在“经历与见证:我与江苏省研究生教育”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等奖


回溯百载三江

改革开放,春雨泽秋实

校史峥嵘多巨变

砥砺审时求是

德重为师,鞠躬尽瘁

身正臻良至

乾坤轮转,递传薪火乘继

--引自研究生院刘若雪老师

《研究生恢复教育40周年之南师大》



图片 | 网络

文案 | 杨炘婷 薛宁 凌梓译 王悦

编辑 | 凌梓译 王悦 薛宁

责编 | 宋奇

审核 | 黄静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