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胜方登《大社会》杂志封面人物
近日,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主任肖胜方律师受邀作为《大社会》杂志2017年第4期封面人物,并围绕“作为一名律师对法治方面的思考和建议”接受该杂志记者的访谈。
《大社会》杂志(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44-1717/D)由广东省民政厅主管,广东省社会工作协会主办,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编辑出版。以“大社会、大视野、大治理、大和谐”为办刊方针,汇聚了全国社会组织专家、资源库、企业库,覆盖全省4万多个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及其属下的数十万类型的会员单位,全国各省市及国外知名社会组织、企业。是宣传社会组织工作的重要舆论平台。
文/叶子
肖胜方
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主任
社会职务:
全国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
广州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
政协广州市委员会法制工作顾问
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社会荣誉: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全国优秀律师”
“全国维权十大杰出律师”
“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广东省优秀律师”
“广州市十佳律师”
多次获广州律协颁发的“业务成果奖”、“理论成果奖”、“维护社会稳定奖”、“公益爱心奖”等荣誉,带领胜伦荣获“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
采访前,我曾对肖胜方曾做过一些表层的了解:劳动法专家、学者型律师、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
采访中,我又了解到肖胜方深层次的一面:半路出家的律师、全国最早攻读MBA的律师之一、律师界的CEO、成功实践公司化运作的胜伦律师事务所、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
肖胜方给我的印象是:思维敏锐,思考缜密,逻辑性强,看问题能切中要害;不甘平庸,有想法有追求,有股不达目的誓不休的韧劲。
正是这些个性特质,使他成为——
“我国律所主要是提成制和承包制,这种机制确实曾极大地激发了律师的积极性,推动了律师业的迅猛发展,使律师事务所如同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我们正式加入WTO之后,面对逐渐开放的法律服务市场,承包制所衍生的律师事务所管理缺失、律师人才队伍的数量增长过快以及律师专业化分工程度普遍不高等种种弊端,已经成为阻碍律师业发展的绊脚石。”肖胜方一直在反思这些弊端对律师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为什么这样说呢?问题就出在律师行业提成制和承包制的运作机制落后于企业先进的公司化运作机制,突出表现为与企业的三个不匹配。”在多个场合,肖胜方多次讲到这三个不匹配:一是律师事务所体制与企业体制的不匹配;二是管理者的不匹配,律师所存在严重的管理缺失现象;三是员工的不匹配,律师容易成为样样不精的“万金油”。
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挑战,不仅是对律师业,更是对自己。为了从理论上弄明白这个问题,1998年,肖胜方自费考取了暨南大学MBA,带着自己的思考,选择了律师行业管理研究,重点攻读律师服务营销。他的毕业论文《太阳律师事务所——服务营销策略》,融入了自己对律师服务营销的思考,大胆提出律师行业应全面转向公司化运营模式,他的论文因此被业内改革派誉为填补了当时“中国律师服务营销”领域的空白。
自那时起,肖胜方的脑海里就植入了许多与主流律师事务所不一样的执业理念和经营理念,并曾试图用这样的理念改变当年所在的律所。“我至今仍非常感谢当年我所在律所的合伙人们,承蒙他们的信任,2003年,也就是我在MBA毕业的次年便担任执行合伙人,承担事务所的日常内部管理工作,开始尝试推行‘太阳律师事务所’式的管理方式和理念。例如:完善制度、取消打字员岗位、推行全自动化办公、全员配置电脑、改变分配模式、逐步向专业化分工过渡、强化行政后勤功能、设立客户服务部……”然而,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新旧理念的碰撞中,肖胜方败下阵来。“由于大家理念不同,合作关系已难维持,只能遗憾而无奈地离开,转而创立自己的律所,去继续实践自己的理念。”出师未捷的肖胜方越挫越勇。
2005年,肖胜方带着那份执着与梦想创办了胜伦律师所,他要在这张崭新的白纸上描绘出心中所属的“太阳律师事务所”。成立之初,他提出了“公司化运作、专业化分工、规范化管理”的经营理念,以及“超越客户期望,培养忠诚客户”的服务理念;实行全员授薪制;制订一系列完整的规章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实行绩效考核;事务所统一管理案源,统一分配,形成专业化分工;设立独立的行政后勤部;设立独立的客户服务部,跟踪服务质量。
“在创所的头2年,我们的确走得很艰难。首先是客户积累不够,案源不充足,新客户拓展受限于胜伦的知名度和事务所的规模;其次是律师的流失严重,当初雄心勃勃加入的律师,面对刚起步的艰难,对我所倡导的理念产生了怀疑和动摇,用我们的玩笑话来说就是革命意志不够坚定。在最低潮和最困难的时候,胜伦连我在内,就只剩下3位核心律师。”
肖胜方坚持了下来,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理念,也相信只有坚持才有希望。胜伦公司化运营的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胜伦用自己的执业风格、服务理念和首先打响的“劳动法”专业服务品牌,赢得了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了了客户和优秀的年轻法律人才,也赢得了行政主管部门和律师协会的认可。肖胜方可以从具体办案中脱身,把全副精力投入到事务所的改革创新中,使事务所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具有胜伦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胜伦跨越式发展。胜伦成立第2年便跻身于广州市首批38家规范化律师事务所之列,成立第6年一举摘取“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的桂冠。
“胜伦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那就是胜伦的运作机制:全体律师均为授薪律师,和企业一样实施公司化管理。”对于公司化运作机制理念,肖胜方了如指掌,他说这样的机制有多个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对律师实行公司化管理,能够对人才进行严格的选拔和系统的培训,能够对资源进行有效的调配和整合,能够实行专业化分工,能够对客户的满意度进行到位的监督和控制,以确保较高的客户满意度。
胜伦还引进了先进的办公系统,律师在系统上详细记录每个案件的工作小时、工作内容、进度流程等,形成了全面、完整的客户服务数据库,客户服务部定期统计分析数据,为事务所的战略规划及经营管理提供数据参考。在制度保障和技术驱动下,胜伦的客户流失率极低,赢取了一批忠诚的客户群。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慢,却能走得更远。” 肖胜方认为律师事务所就是一群人在一起走,所以更需要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保障队伍走得稳、走得远。胜伦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新路子,但在业内,承包制还大行其道。“改革中需要牺牲多少利益,需要克服多少困难,需要经受多少考验,个中艰辛,我深有体会。”如果说,过去的一段时间,肖胜方考虑的是胜伦一家事务所的成败与荣辱,那么如今,他审视的则是整个律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2013年,融合了他的研究和实践理念一书《律师服务营销策略的实战演绎》荣获广州市律师协会理论成果奖一等奖,10年前,同样作品参评落选。他表示,作为省律协会长,将努力推动律所管理团队化、律师个人专业化、法律业务产品化。一家律所,只要有足够激励,充分合作,吸引到优秀人才,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有谁能想到,如今在业内响当当的肖胜方竟然是——
胜伦律师所一律师回忆当初应聘,其打听该所主任肖胜方情况时,大多数人告诉他:“第一,他劳动法很专业;第二,他无论寒暑都穿西服打领带;其他不清楚。”初次见面询及此事,他笑答:“应该是除了非工作日外都是这身穿扮的,这是对工作、对客户的尊重。”
有趣的是,对律师职业心存敬重之心的肖胜方,最初对律师的感觉就像“个体户”,律师事务所就是律师挂靠的一块“牌照”,他打心里对这个行业有所不屑,更没想到自己也会成为“个体户”。
大学时期的肖胜方曾经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广东学联副主席,从政是他的梦想。但毕业后的工作却与此大相径庭,从事的是销售、办公室综合管理等工作。也是造化弄人,这些经历为他日后对律师行业营销及管理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1996年,肖胜方一边工作一边备考号称“中国第一考”的司法考试。他白天上班,晚上就在捡来的书桌上复习。那一年全国的平均通过率为历年最低,他仍以高分通过。但他并没有马上进入律师行业,直至1998年,政府开始实施行政机构精减,他年轻时的从政梦想彻底破碎。“我走投无路之际被迫投奔了律师行业。”直到现在他还常开自己玩笑,“当初选择当律师,实属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不过从现在看,再也没有比律师更适合我的职业了。”
别看律师应答如流,法律条款信手拈来,这可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刚入行那段日子,非科班出身的肖胜方日以继夜钻研各种法律,他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法律理论和办案技巧,一边以市场营销者和企业管理者的眼光审视这个行业,硬是把自己的业务水平“喂饱”。
1998年,肖胜方考取了暨南大学MBA,成为全国最早读MBA的律师之一,这让他显得更加“另类”。为什么律师要来读MBA,而不去读法律呢?“我将企业作为未来的目标客户,如何才能与目标客户进行良好的交流呢,当然是要学企业家语言。”MBA经历,不仅为他搭建起与企业家沟通的桥梁,所学到的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统筹学等综合知识更促进他对律师行业现状、发展的系统和深度思考,萌发了改变律师事务所现有的经营模式、建立公司化运作的创新想法。日后,他一直把MBA理论渗透到对律师行业的研究及发展推动中,运用到律师行业及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中。
不甘平庸,使他成为——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原本律师所不重视的劳动法领域一下子成为显学。入行以来一直专注劳动法领域的肖胜方也跟着火了。至今,律师江湖仍传闻当年肖胜方光是讲劳动法的课酬就赚了几十万。他笑答非传闻那么夸张。但他的出名却是水到渠成的事。
“劳动法案子不赚钱,又劳苦。当时合伙人根本看不起此类案子,他就把案子安排给我。”肖胜方想都没想就接过来,认真研究海量的劳动法法律法规,并将每一个案子做成精品,客户十分满意、认可,自然而然形成良好的口碑,很多客户慕名前来找他。每完成一个案子,他都会琢磨,案子为什么能打赢呢?赢在哪里?假如输了,那又输在哪里呢?吃透个案,触类旁通,肖胜方的劳动法专业服务品牌渐渐在业内叫响。随之,他又牵头相继成立了广州市律师协会劳动法委员会、广东省律师协会劳动法委员会。
“任何客户都是到了最后事情无法解决时才来求助律师的,律师关乎公民切身利益,关乎企业存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是一个合格律师的职业底线;超越客户期望,是一个优秀律师的基本素质。”他强调,律师不应是麻烦制造者,而是问题终结者。
肖胜方在近20年的执业生涯中,将坚实的法律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办案经验融汇贯通,锻造了精湛的法律策划和综合施策能力,尤其擅长代理各类疑难复杂的民商事案件。他也多次因成功代理重大、经典的诉讼案件被广州市律师协会授予“业务成果奖”。
肖胜方和他的团队曾经代理过一起中外合作纠纷案件,原先客户的代理律师把此案以劳动仲裁起诉,索赔300多万,最终败诉。当抱有最后一丝希望的客户找到胜伦时,案件已经过了15天起诉期限。经过认真研究,肖胜方和律师团队将其转为合作经营纠纷案件,为当事人赢得新的维权渠道,并将诉讼标的额提高到了1300万。最终赢得了官司,当事人获得补偿金1180万元。这一成功案例获得广州市律师协会的“业务成果奖”。
被业内誉为广东劳动法领域的“第一人”的肖胜方本可以闷声发大财,但他多年来却坚持带领团队代理劳资案件,为困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甚至亲自解答职工来电、来信咨询;协助政府化解群体性劳资纠纷。为此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维权十大杰出律师”、“全省律师行业公益法律服务杰出贡献奖”、“公益爱心奖”等荣誉。
“我十分赞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观点,真正的精英一定是具有家国情怀的人。”肖胜方说,法律是公民最后一道防线,既然人在此行业,就要为公民做好服务。
由此可见,肖胜方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特质,还在于他浓浓的——
“天平看似公平,实则不平。律师奋战在司法第一线,与法较真,让每个案件真相大白;通过参与个案辩护,参与立法、普法,推动法律进步完善。” 肖胜方说,律师要有家国情怀,要追求公平正义才对得起“律师”二字,如果仅仅是为了谋生就不应该进入律师行业。这也是他从事律师行业的理想所在。
经过多年的发展,胜伦律师事务所已成为广东地区最具实力的律师事务所之一,肖胜方也成为行业翘楚,2016年底,他当选为广东律师协会会长。
全国目前有32 .6万律师,2.6万多家律师所;广东律师已超3.3万名,2.8千家律师所。“广东是律师数量大省,特别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律师行业,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加的执业风险,这种风险既来自公权力,也出现于律师本身。而协会要做的是,敢于举旗,敢于亮剑,既要充分维护保和障律师执业权利,为律师会员撑腰,也要严格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对于律师队伍中极少数的害群之马要敢于严惩,从而以良好的形象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和社会大众的尊重。”今年2月22日,肖胜方带领的律协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律协“维护律师执业权利中心”和“投诉受理查处中心”(两个中心)。3月18日,律协为21个地市律师协会维权中心和投诉中心群体授牌。
两个中心的成立,彰显了当前律师事业发展的根本思路,即:保障权利和守住底线。前者是协会敢于举旗的标志,后者是协会勇于亮剑、加强行业自律的重要体现。肖胜方坚决认为,律师行业应当制订和执行严格的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标准,尤其对于故意违反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的不诚信行为应当采取“零容忍”态度。
“律师一旦在诚信方面出现问题,必将对法律的公信力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如果蒙受冤屈的民众对法律这一最后的救济途径丧失信心,很可能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将直接危及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安全。”在近20年的从业经历中,肖胜方感受最为强烈的是到国家法制环境越来越完善,法治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以前公民大量信访不信法,现在有更多人愿意依法维权,而不是走信访渠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律师的道德和诚信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律师行业不诚信行为实施“零容忍”,才能建立起律师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正面形象,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民主法治的进程。
在肖胜方看来,广东能够“走”出去的律师数量仍然有限,在提供高专法律人才方面仍需加大培养力度。广东律师要保持在全国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先发精神创新创先。目前,省律协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院,加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协助更多律师走出去。
我们期待,在肖胜方会长的带领下,广东律师行业的整体实力将会实现更大的提升,从而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在法律服务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