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查理·汉纳姆圈粉的,你们都该看看他的这部高分片
相信最近有不少朋友被“湖南哥”查理·汉纳姆圈了粉。
任性,洒脱,痞气,带有超强男性荷尔蒙及领导才能的重金属亚瑟王让人眼前一亮,抖腿抖得很过瘾。
尽管评分不错,但这部《亚瑟王:斗兽争霸》票房貌似并不是太好。
上映首周,票房仅有4450万美元,其中北美首周1540万美元,中国首周500万美元,成本则高达1.75亿美元,目前普遍预测它的票房难破1.45亿美元。
今天想给各位安利的,是同样由查理·汉纳姆出演的一部实打实的佳作。
在我看来,这是湖南哥作为主演所出演的最优秀作品——
《足球流氓》,2005年
豆瓣评分8.1,IMDb评分7.5
或许看到片名,不少朋友就预判这一定又是部热血暴力气息浓厚的直男片。
阳刚气息有,但这部片更重要的元素在于——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有气血彭拜的高潮,也有直击人性的动容。
甚至可以告诉你,一个人究竟该怎么活着,究竟该去坚持的东西是什么。
如果你是一位球迷,我更坚信你第一眼就会喜欢上这部佳片。
影片的另一位主角,是当年刚刚从《指环王》里走出的“佛罗多”伊利亚·伍德。
片中,伊利亚·伍德饰演了一位哈佛大学新闻系学生Matt,从气场就看得出来,懦弱的书呆子。
室友是个官二代,因为嗑药怕被学校开除辱没家族名声,就把毒品藏到了Matt的衣橱里,并导致Matt被学校开除。
这时的Matt,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投奔了伦敦的姐姐。
姐姐和姐夫要享受家庭生活,姐夫就把Matt推给了自己的弟弟——查理·汉纳姆饰演Pete。
看湖南哥年轻时这拉轰的两步走,痞气,放浪不羁就是他的表演基因。
各种透露着对“美国小白”Matt的鄙视,要想学怎么用“伦敦音”损人,Pete绝对是样板。
片中,Pete是英超西汉姆联队球迷组织GSE的头目,很快,他让一身书呆子气的Matt见识了英国足球,英国青年的热血和信仰。
同时,Matt身上的软弱也伴随着一次次的挥拳和流血而消失。
虽然Matt逐渐融入了啤酒与暴力的环境,但新闻学出身的他,面临更棘手的难题:这里任何球迷组织最痛恨的就是——记者。
同时还要面对其他虎视眈眈的球迷流氓们。
他逐渐认识到,男人之间解决问题的方式,除了平时我们最爱挂在嘴边上的大道理,还有拳头。
影片的最后,Matt找到了那个曾经陷害他的官二代,此时的Matt已经判诺两人。
这部片子能获得大量好评,绝对不是靠宣扬暴力和鼓励事事都要用拳头解决问题。
它首先吸引人的,就在于真实。
尽管片名叫《足球流氓》,但片中涉及的足球元素非常少,影片集中把英国小青年的生活刻画得真实而鲜活。
查理·汉纳姆出生在英国纽卡斯尔,在《环太平洋》、《猩红山峰》之后,人们似乎已经很少能听到他的“英国腔”。
各种最纯正的英音,各种伦敦街头俚语黑话贯穿始终,相比《两杆大烟枪》、《猜火车》有过之无不及。
在真实伦敦街头,或是酒吧,你经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英国小青年一边痛饮啤酒,一边聊天各种fuck,还时不时唱着自己喜爱球队的赞歌,和电影中几乎一模一样。
(“球队赞歌”英文叫chant,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油管上搜到很多传唱度高的球队chant)
伦敦大大小小的球队加起来至少有14支,每个球队都有自己专属的球迷酒吧。并且,每支球队球迷都有自己专属的势力范围。
曾经在英国生活3年的我经常告诉喜欢看球,并打算到英国留学的学弟学妹们,尽量不要穿着其他队的球衣到别人家地盘上乱晃。
开明点的人会把你当做小白,嘲笑甚至“侮辱”你一番,要碰上心情没那么好并且喝了酒的,说不定就一拳头上去了。
有些球队之间,是积累了数十年的世仇。(熟悉英超的朋友们应该知道阿森纳和热刺、纽卡斯尔和桑德兰,以及片中的西汉姆联和米尔沃尔,都是世仇。)
这些,在影片中都有具体且真实的呈现。
除了真实,影片还展现了“足球流氓”这一群体不被社会大众熟知的一面。
在大众脑海里,“足球流氓”就是一群看球无脑,无所事事,天天找事儿打架的小混混。
但在片中,你除了可以看到这群年轻人确实把足球,把自己喜爱的球队当做信仰之外,他们其实只是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亚文化团体。
他们并不是无业游民,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保安、公司职员……
在地铁上,他们也会给别人让座。甚至在街上跟不同的人打招呼。
但他们和一般球迷不同的是,在他们脑海中,球队可以是二流的,但球迷必须是一流的。每次出手,更多是出于男人本能对自己信仰的坚持和维护。
他们也有着不可触碰的底线——家人。
这些小青年血脉贲张的热情与坚持,相比片中官二代、Matt父亲所代表的充满虚伪、尔虞我诈的“正常社会”,反而显得更有温度,他们在片中的每一次挥拳,仿佛都能让每个观众从心底感受到一种力量在涌动。
当然,这部电影最终要告诉人们的,还是一个人究竟要怎么活着。
片中Matt的多次自述到:“我接下来要学的,是任何常春藤都不会教给我的。”
“我从未如此接近死神,但我却有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前所未有的自信。”
“一旦你吃了几拳,就会意识到你并不是玻璃娃娃,之前你却不会意识到自己还活着。”
片中的另一位主角Pete,展现给观众的一直是对兄弟的信任,对家人的保护,以及对信仰的坚持和维护,这样的人,总可以给周围的人力量和安全感,而这却是片中那些所谓“文明人”所没有的宝贵品质。
影片末尾,更把观众的情绪直接推向了高潮。
伴随着悠扬的《One Blood》,两波球迷狭路相逢,此时影片给观众的震撼,已不再是最原始的暴力,而是对家人、对兄弟,对信仰的忠诚与守护。
回到美国的Matt,面对继续在自己面前犯贱的官二代,这一拳并没有打下去,此时他内心早已清楚,自己做事的底线和原则,自己要维护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空荡荡的街头,Matt又唱起了在伦敦大家一起高唱的I'm forever blowing bubbles......余音袅袅,发人深思……
是随波逐流,懦弱没有存在感的活着,还是为自己的信仰真正去拼一拼?
或许看完这部片,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微信号
world-screen
▲
及时发布热点影事
有态度的原创影评
贴心的观影指南
与微信用户实时有奖互动
2017年第5期《环球银幕》上市热卖中
快速购买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