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客人,罗生门叙事的新玩法
首先得说,《看不见的客人》是国内翻译外片名难得出彩的一次,出彩程度几乎可以跟将《洛丽塔》翻译成《一树梨花压海棠》媲美。本片西班牙语的片名原为“逆流”和“意外灾祸”之意,虽然很能吸引观众,但除了概括了倒叙的方式,尚缺乏多重意涵的指向,可是,翻译后的中文片名,从人物到案情,再到真相,最后引申到寓意,甚至包括采纳“罗生门”的形式,全部囊括在其中,真是妙极!
豆瓣8.6,IMDb8.0,足以说明这部片的品质。(下面涉及剧透,还没看片的朋友请先绕路,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二刷甚至三刷的电影)
《看不见的客人》剧情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对奸夫淫妇各自背叛了家庭,然后在偷情的途中遭遇了车祸,为了掩盖奸情,两人不惜隐瞒真相,将受害者及其车辆沉入了沼泽之中,同时,为应付警方的盘问,两人制造了不在场证明,从而逍遥法外。但受害者的父母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从而开始展开复仇行动,最终让这对狗男女自相残杀并绳之于法。整个片子就是用倒叙和插叙的方法,让真相一层层剥离开来。
夸赞本片的大部分观众,都说剧情的展开模式让人“脑洞大开”,其实,本片溯疑程度和逻辑成立的链条都有些不尽人意之处,简单举例两则:首先,如此高智商的男主居然相信一个从未谋面的律师,从而把自己的犯罪行为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实在让人难以信服;其次是女主将受害者手机拿在手中把玩多次,留下无数指纹,甚至受害者父母都目睹了她,但警方却没从女主“为何在车祸现场”中去找破绽,既然车子被偷,那她为何可以将车开到受害者家,至少警察也可告个偷窃车辆罪吧?
所以,《看不见的客人》并没有一帮悬疑片迷吹得那么神奇,相反,如果不去考虑细节的缜密性,影片还是有启发的。启发点在于对“罗生门式叙事”这一传统电影手法的更新上。
很多聪颖的观众可能看到一半的时候,就猜到了事情的真相,甚至猜到了律师是假扮的,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继续观看下去,为何如此呢?就在于导演精准地揣度了观众这份心思,将罗生门多线叙事的一半重任交给了观众的想象力,同时,影片不落窠臼,没有将案子从头用另外一个视角去交代,从而压缩了片长,提高了节奏。
也就是说,导演并不满足于和观众玩猜真凶这个智力游戏,他觉得应该在更高层面展开,那就是“讲故事的方法”和“真相”的关系。因为采用了倒叙和插叙,而且在缺乏物证链条的基础上,男主的每一次叙述其实都是自洽且成立的,但或许也都不是真的,真假放到最后男主自承犯罪时才落实,这一点才真的足够厉害,把判断的权力交给观众,从而吊起了观众的胃口。
巧的是,今年奥斯卡大热的《爱乐之城》也是用类似手法将电影的质感和技巧上升了一个台阶,它将片中主人公们生活的另外一种可能性用短短几分钟的剪辑就全部伸展开来,充分利用了观众的想象力,从而让观众对结尾的感伤唏嘘不止。这跟本片的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提高了主题的层次,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认定和掌握的真相,又有多少是被当事者的陈述掌控的呢?其中有多少是真相?有多少是谎言呢?
细想下,不由不寒而栗,所以王朔当年才在《动物凶猛》里发了那样一句感慨吧——“我想说真话的愿望有多强烈,我所受到的文字干扰便有多大。”同理,观众想看真相的愿望有多强烈,所受到的镜头语言和叙事方式的干扰便有多大。
本片导演奥里奥尔·保罗,生于1975年,早年在电视台工作,拥有着类似韦家辉一样的履历,在电视台做编剧,才华太出众,从而进军大银幕。2010年的《茱莉娅的眼睛》是他第一部编剧电影,但反响平平,反而刺激了他自己当导演的愿望,从而在2014年自导自编了第二部电影《女尸谜案》,采用的手法也跟《看不见的客人》相似,最后用一张嘴道破真相,有人觉得技惊四座,有人则觉得误导观众再揭示真相,实在无趣得很。
尽管如此,《看不见的客人》依旧称得上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在各种资源早已全网飞的今日,它依旧能在秋冬档登陆内地院线实属难得。
微信号
world-screen
▲
及时发布热点影事
有态度的原创影评
贴心的观影指南
与微信用户实时有奖互动
2017年第9期《环球银幕》上市热卖中
快速购买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