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hat ID chinawaterresources Intro 《中国水利》杂志官方公众平台。奉送杂志精华,打开水利窗口,让我们跟水走得更近。 什么是水法庭?它有着何等魅力,可以成为“地中海明珠”、西班牙第三大城市巴伦西亚的城市骄傲?跟随作家张承志,我们一起走进巴伦西亚,一探水法庭的究竟。 (图 广场上古老的雕塑) 周四上午,我们兴冲冲赶到雕塑广场,那儿已有大堆的人群在等候。水法庭就设在主教堂门口的台阶上,此刻那儿已用绳索隔开,里面摆着一圈皮椅子。 据说,那些皮椅子就是法庭的全部。从十七世纪以来,它们每周被使用一次。 墙上的海报上,印着一张油画。它描写了一个中世纪的开庭场面: 一个系围裙的农妇叉着腰怒气冲冲,显然是在水的分配上吃了亏。一群老者沉吟着,仿佛在听着她的申辩。老者后面有一位差役模样的人,手执一柄和《水浒》的描写一模一样的钩镰枪,尽职尽责地站着。 我兴奋了。我开始捉摸占位置的事:要是守在第一排当然可以看清楚,但那会很累。如果坐在后面的台阶上等,围观的人多了又会看不清楚。最后我们选中了对面的塔楼,它的下沿有一圈高台——我们可以先坐着等,开庭后再爬到台上看。临近开庭时已是人头攒动。我不禁对欧洲游客暗暗称叹,他们还真是感兴趣,没有跑到别处去。 从我们靠着的塔楼里,一队黑衫银发的老绅士鱼贯而出,走向对面的主教堂台阶,走向用绳索隔开的那一圈皮椅子。引导他们的——就是那枝钩镰枪! (图 西班牙巴伦西亚水法庭) 黑衫老绅士们就座后,一阵子人声鼎沸,什么也听不清。我焦急地等着翻译,但好像没有谁发言。手执钩镰枪的差役是个魁梧的男人,好像只有他大声说了些什么。我们好像鲁迅笔下的小孩看戏,兴奋了一场,却什么没看见。就在这时人群乱了,接着黑衫法官们也站起来。似乎今天已经退庭?难道千年沿袭的历史画面连一分钟也不到就结束了?我们急了,立即跳下台阶,朝中心挤去。 慌乱中打听到一些信息:今天还真有一件纠纷,只是当事一方的代表正好缺席,法庭就宣布下周再议,并且闭庭。 …… 就这样,我们见识了一种调解用水纠纷的罕见法庭,它大约在960年,被哈里发阿布杜拉赫曼推行为巴伦西亚的一种制度。奇异的是这个制度居然沿用至今:不仅保持着实用性,而且吸引着游客的关心。 看过水法庭的开庭之后,我又来到广场上的雕塑面前。我更喜欢它了,它简直就是古代地中海灌溉文明的解说。现在我已经知道:它并非希腊或西班牙的农业神,它表达的是杜里亚河的主题。八个少女手上的水罐里,哗哗地倾泻出清澈的瀑布。是的,杜里亚河是慷慨的母亲,八条渠都是她的儿女。八个底座上刻着八条渠的名字,和水法庭的八张皮椅子上写的一样。八条渠的代表坐在皮椅子上,籍属右边水渠地区的主席领导左边的代表,左渠区出身的副主席领导右半。水法庭严格防止偏袒,不留记录,一切只经口头审理。一千多年以来,他们有效地分配了灌溉水,维持了巴伦西亚的公正。 …… 没想到,在这座城市我上了一堂有趣的课。 在安达卢斯旧地,随着步步深入的日子,有时我感到接近了一种启发。似乎是关于灌溉以及用水的启发。在黄河流域,仰韶龙山直到商周,并不给人这样的感觉。中国北方是世界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但中国考古队员对灌溉问题并不敏感。 使我意识到、使我留意追求这启发的,其实是新疆的绿洲。甚至一次听着西班牙讲解员介绍阿兰布拉宫,她的这样一句解说词使我久久不忘:“阿兰布拉如果没有水,它就什么也不是。”那一刻,新疆的绿洲如一道光线,如一个影子,在我心头一闪而过。是的,它们都是在干旱中成长起来的文明。都以渠坝为依靠,以灌溉为命脉。它们使灌溉都染上了文明的颜色;它们之间,暗暗藏着一股难辨的线,像血缘一样牢固又亲切。巴伦西亚的水渠大概起源于公元二世纪,但罗马时代出现的渠沟,被不仅是喜爱水、而是对水感到狂喜的穆斯林砌上石头、刻上花纹、浚疏拓展,使之成了一方水土的命脉。灌溉农业在安达卢斯时代由穆斯林培育丰满,成为西班牙的一种最主要的传统。所以老希提才说:“农业是穆斯林赠给西班牙的永恒礼物。” 约公元960年,在克尔多巴的阿布德拉曼三世正式组建了水法庭。多年来,巴伦西亚经过许多次改朝换代,但所有的君主都尊重水法庭并对其加以肯定。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大教堂广场上,水法庭的成员每周四都会聚集在一起,公开听证仲裁因周边8条河流水分配产生的纠纷。这8条河流灌溉着周边1700公顷土地,种植着供应全西班牙及出口的柑橘类产品、水稻、葡萄和桃。2009年,水法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毕森特·席涅尔·波依拉著《巴伦西亚水法庭》,载于水利部政策法规司《水管理理论与实践──国内外资料选编》) (图 张承志散文随笔集《鲜花的废墟》) 本文节选自《水法庭》,为作家张承志的散文随笔集《鲜花的废墟》中的一篇,书中汇集了他西班牙、北非之行的观感。凭借着伊斯兰文化积蕴和考古队员式的执著,张承志用文字细致地勾勒了在这“两海之聚”的所在,水法庭正是他在巴伦西亚的见闻。 张承志,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有着回族文化学者以及伊斯兰宗教信徒的特殊身份,但又使用汉语写作。早年的作品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语言充满诗意,洋溢着青春热情的理想主义气息。后来的作品转向宗教题材,引起过不少争议。80年代以小说创作为主,90年代至今以散文为主。已出版著作30余种,代表性作品有小说集《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等。 中国水利杂志chinawaterresources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出品:中国水利杂志编辑部 欢迎致电:(010)63205044 邮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C座517 投稿入口:http://www.chinawater.com.cn/slzz/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Write a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