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酸的是人心,不是朋友圈

2016-09-02 卢璐 长春市图书馆

来源:卢璐说(ID:lulu_blog)

本文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放假的时候,我和卢中瀚把孩子扔给了婆婆,两个人开车去里昂呆了两天。


我们住闺蜜家里。话说,我和闺蜜当姑娘那会儿,可是在一张单人床上挤着睡过。现在,如果需要,我们也还愿意挤在一起睡,就是估计床可能不愿意。

闺蜜新买了房子,在里昂市中心步行街旁边,十八世纪的石头房子。巨大的实木雕花门。打开是法国电影里面常见的样子:3米2的天花板,路易十五的地板,大理石的壁炉,鎏了金框的水晶大镜子,宽大的走廊,迷宫一样,左一扇门,右一扇门,淡淡舒雅灰色的墙。

我抱着她的肩膀说:“亲爱的,你这才叫过日子,我们都叫做挣扎。”

她得意地笑,“咱两儿这感情,我就不用装了。房子真心的好,可是贷了二十五年。”

法国房贷,贷款额只能到夫妻完税后共同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三,多了贷不出来。不过,这么大的房子,能把钱贷出来,拼的就是实力。

她在她路易十五风格的客厅里招待我们晚餐,边吃边聊天。期间我们聊到了一个挺流行的话题:“为什么要发朋友圈?”

住在国外,她的微信上没很多人。亲戚,朋友,老同学,全认识,还是最原生态的朋友圈。

一年前,她从来不发朋友圈。每天过得都是赶的要死,一地鸡毛的日子,没什么可发的亮点。每次回国,也是牛仔裤,平底鞋,素面朝天,披头散发,怎么舒服怎么来。终于不上班,可以不化妆,不用穿高跟鞋了,回家的意思就等于让姑奶奶踏踏实实的邋遢一阵子。

有一天,她的表妹拿了一个Guess包,给她妈妈说:“姑姑,这包是我男朋友送的,没背几次。下次我姐回国的时候,送给我姐吧。不是特大的牌,但出门总可以充个门面。我姐是不是在法国过得特别艰难呀,我看她,从来都不发朋友圈;浑身也没个牌儿。”

表妹走了之后,她妈打电话转达了表妹的意思。


万里之外,她第一反应是暴怒不已。这算是几个意思啊?原来在别人眼里她是如此的败落,人生还没有Guess有价值。

挂了电话已经凌晨一点。她把老公摇起来说:“别拦着我,明天一早我就去买Gucci,专买国内没出的新款。”



她先生睡得正香,被她摇起来,完全摸不着头脑,回了一下神儿说:“Gucci,别买布款的。买皮的容易保养。”

她气得把老公推回床上。这个男人是指望不上了,永远卡不到点上。

她转回客厅,手机就在手边。打开朋友圈,正是国内是早上上班的时间。她一共就几十个人的朋友圈也热闹非常。

运动健将发了一张照片,是清晨的一颗露珠,映着玫瑰色的朝阳。

全职妈妈在晒她色香味美的早餐,胖儿子塞的满嘴都是。

有人发了昨天晚上吃的日料,九宫格,让人垂涎。

有人发了一段话:“今天公车上不但有座,而且站在周围的人,都年轻有力,肢体健康。”

更有诸多鸡汤,干货,投票,点zan,拼团,五花八门。

在静夜里,她默默地看着自己千奇百怪的朋友圈,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个电影画面:整栋楼都被掀掉了一面墙,看得到每家不同的生活状态,有悲,有喜,有疯狂,更有欢愉。

“偷窥”其实是一种人类的天性。偷偷地瞄,暗暗地比,自己给自己安排一个在社会中,高低上下的位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满足着自己说不出来的渴望。

正想关手机,表妹发了一条朋友圈,办公室的小多肉,可是焦却对在多肉后面CD的口红管上。

暴怒过去了之后,她沉寂下来,从新看待这件事情。


这是从小跟在她屁股后面长大的表妹,睡一个被窝,吃一碗饭,分享所有的秘密。二十几年的感情摆在那里,表妹这么做,应该不是为了羞辱她,虽然做法很有争议。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道,匆匆忙忙。朋友圈成了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在狂欢。

一定有夸张,有霍胖,有炫耀和欺骗,但是躲在影子里面,一言不发,也难免被人怀疑。



她翻了翻手机相册,上周是她的结婚纪念日。孩子太小,没能出门庆祝。在家里摆了桌子,点了蜡烛,一整盒Laduree的马卡龙,五颜六色。

拍照的水平太烂,很多都虚了,翻来翻去,只凑了5张照片,最后索性加了一张女儿爬在床上睁着大眼睛的照片,发了她第一条朋友圈:“人在异乡,没人帮忙给看孩子,把孩子哄睡了,自己在家里浪漫。”

几分钟收到了一片zan和留言。朋友们的羡慕嫉妒恨,溢于言表。更有人透过水晶醒酒器还看得到原来她家的壁炉不是摆设,真的有木头有火。

她看着朋友们留言,不知觉笑容满脸。是朋友圈让她发现,原来她真的住在当年让自己向往无比的法国,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从那开始,她也开始发朋友圈:随手拍的照片,看对眼的鸡汤,操作性很强的干货。

生活还是赶的要死的一地鸡毛,一个月发一两次,冒个泡,刷个存在感。每次发了,总有人点zan,有人留言。朋友圈让我们知道,我不是汪洋中的一只孤岛。


现在有越来越多人在质疑朋友圈,提倡停用喝卸载朋友圈,好像是流感,能躲多远,躲多远。



作为一个应用程序来说,微信从发布以来,好用到以病毒式的速度扩散。朋友圈变成了一个类似名片的个人简历。每一次我新加一个联系人的时候,我都会跳进对方朋友圈快速浏览。

朋友圈的每条消息后面都住着一个灵魂。发哪条,怎么发,照片的选择,文字的措辞,转哪篇文章,鸡汤还是干货,论点是什么,看似漫不经心,毫不在意,其实都是经过精挑细选,表达了我们的立场,我们的态度,我们的阶级和思想。

我觉得很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当一个朋友圈中几个朋友一起出去玩,一起拍朋友圈。明明是同一桌子饭菜,但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注解,让屏幕这边的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所以我是个挺喜欢看朋友圈的人。碎片阅读,正好可以填满那些零碎的时间。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被朋友晒出来的东西感动过。真心的点个zan或者留个言。

我相信,每个人也都有被朋友晒出来的东西刺痛过的,扔了手机,气喘吁吁。
其实,朋友圈是一种真人及时版的游戏,所有的游戏都不应该过于沉迷。
现在朋友圈里面的信息量堪比海洋,打开朋友圈仿佛一下子掉进了海里,可以如鱼得水的畅游,也可以沉入水底窒息。其实这个问题完全不在朋友圈,而是在于你自己。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攀比;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面子和来往利益。

这是人的天性,无法回避。

为了看清世界,上帝给每个人一双眼睛。但是眼睛长在自己的脑袋上,我们看不清自己。除非达到病态的偏执狂,再自信的人,有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别人的价值来确定自己。

朋友圈用照片和文字把我们日常的看不见人际网实物化了,不但让我们看得到,还自备显微镜功能,把小蚂蚁放大成了大白象。所以现在朋友圈慢慢的成了一个硬伤,欲罢不能。

可是朋友圈里面表现出来的心理弱势,可不是因为有了朋友圈才开始的。也不是关了上朋友圈就可以风轻云淡。

这个社会是一张巨大繁杂的网,我们每个人都是网上跑不掉的一个环。没有人可以逃脱社会孤独的活着,写了《瓦尔登湖》的梭罗,在他那么挚爱的瓦尔登湖畔的木屋里面,也不过住了两年多而已。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还是东方的智慧更精辟。

人生在世,每一个人需要朋友,更需要对手和敌人;需要支持,也需要刺激和挑衅。

朋友圈不过是一柄利刃,砍肉,砍人还是砍到自己,那都是因为拿着刀的人。

其实,朋友圈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用,非常有趣的工具,只要你能管理好自己。



卢璐简书签约作者,留法服装硕士,有两个女儿的全职太太。致力分享中法文化差异。个人公众号:卢璐说 (lulu_blog),微博@卢璐说。


彩蛋~彩蛋~~彩蛋~~~

我们将在本篇文章的读者评论中选取一条品质留言 赠送精美书签一枚 为您的阅读增添一抹小小风景 期待您的分享~~~



“长图微阅读”热读文章

很感谢你能来,不遗憾你离开

细节见人品

对不起,我的朋友都很贵

你只是看起来爱读书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懂事的孩子最可怜

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

有些事儿你绝对不能忍!

那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后台留言 有木有你?

你没穷过你不会懂,你没富过你也不会懂

愿世间所有相遇,都能够白首不离

爸爸 爸爸……

你的脸就是你的情绪积累


咦?右下角多了一个按钮?用力猛戳“写评论”,留下你的心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