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年前火车票长啥样?看老售票员眼中的车票变迁史——

千龙网 2021-02-14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张小小的车票承载了多少人的回家情缘。在这里,我们回望30年车票的历史变迁,来听一个老售票员讲他的故事。

2018年5月30日,在北京南站售票大厅,售票车间副主任康顺兴在进行巡视(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

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康顺兴,是北京南站售票车间副主任, 1985年复员进入铁路部门以来一直从事铁路售票工作。在他眼里,小小的火车票里有很多故事。


30年火车票变迁

30年来,火车票从硬板车票到粉红软纸票,再到现在的磁介质车票。“变化很大,最早的车票只有日期、车次、铺别和坐席号。如今的磁介质车票上,实名制、旅客的个人信息,检票窗口号等一应俱全。车票内容丰富了,旅客出行也更方便了。”康顺兴说。


80年代

两个大票据柜、一个打印日期的机器、一个算盘、一把剪刀、一个浆糊盒,这是一个铁路售票员的全部家当。

80年代使用的“硬板票”

千龙网发


“当时售票的窗口不像现在是大玻璃的,就是一个小窗口,高约30厘米,宽有20厘米左右。售票员与旅客无法面对面交流。”康顺兴说,“以前卖票分线路,一条线两个售票窗口。原来的车票都是人工制作,一位旅客过来买票,从问询、到票柜取票、打印日期、核对车次、选择硬座卧铺、出票、核对金额再找钱,卖一张票大概花5分钟时间。”


旅客拿钱买票,售票员做票、卖票。日复一日,貌似机械单调,可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来一往之中。


80年代,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大多数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几十块钱,这给康顺兴留下了很多特殊的回忆。


“我要一张到合肥的车票。”一名穿着破旧蓝色褂子的旅客说,“一张北京去往合肥的票19.9元。”“好的,我马上给您拿。”康顺兴开始为他做车票,等了两分钟,钱还没有递过来,康顺兴站起来探出脑袋往外看,“那旅客呢?还没给钱呢。”后面的旅客向下指了指,那名旅客起身拿了两张10元钱递给了康顺兴,两张10元粘在了一起。康顺兴拿过来,发现钱湿透了,有股难闻的味道,他就顺带问了下这位旅客,“您好,这钱上是什么味啊?”


“实在不好意思,我是个农民,每个月挣钱也不多,担心路上把钱丢了,我就把钱塞到鞋子里了。”这是康顺兴第一次收到这种钱。


那会儿来买票的人,很多都是提前数好了钱,分是分,角是角。售票员报票价必须准确,9.9元的不能说成10元。

5月30日,在北京南站售票窗内,售票车间副主任康顺兴在进行巡视(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

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90年代

铁路售票采用计算机售票,车票的样式也变成了粉色的软纸票。由于车次较少,春运期间也是一票难求。当时车票开售大多是在凌晨零点开始开票,很多旅客怕买不到,一大早上起来就去售票大厅排队,等着夜里开始售票。


一天夜里,已是凌晨0点10分,康顺兴在值班的时候听到外面一堆人在使劲拍窗口,出去一看,外面有四五十人在嚷嚷,“你这票都卖哪去了?”“是不是你们把票都卖票贩子了?我们都在这排了一天了!怎么几分钟票就没了?”康顺兴耐心地为旅客们解释,全北京同时段1000多台机子同时售票,可能一两分钟票就没了,春运期间票就是这么紧张。


“每年春运车站外搭起一排排的临时售票厅,旅客依旧排着看不到头的队伍。我很理解旅客急切的心情,大家都是辛苦排了一天队,谁都不容易。”康顺兴说。

5月30日,在北京南站,售票车间副主任康顺兴在指导旅客自助买票(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

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2000年后

特别是2008年随着中国进入高铁时代,蓝色磁介质车票开始广泛使用,实名制验证验票的实施,自助购票设备的普及,网络购票的兴起,微信、支付宝的线上支付,同城优惠卡和旅客畅行服务的推广,让康师傅觉得前20年的变化加在一起都赶不上高铁开通以来这10年的变化。

5月30日,在北京南站售票窗内,售票车间副主任康顺兴在进行巡视(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

千龙网记者 陈健男摄


“现在来火车站售票窗口买票的人比以前是少多了,排大队的时候也很少见了。”2018年,北京南站进一步增加自动售票和取票设备,售票窗口外再也看不到长长的队伍,再也没有整宿整宿排队的旅客。现在,“复兴号”已经实现时速350公里达速运营,高铁时代的到来真正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一个温馨便捷的春运。康师傅的记忆再次被刷新。


记者:陈健男

来源:千龙网


往期精彩回顾




传播北京|报道北京

微信ID:beijingqianlong

长按二维码关注千龙网中国首都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