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警界有位手绘达人,近百幅画作绘出老胡同的变迁史!
“这些画像夏天的一股凉风,沁人心脾”,“有老北京胡同的韵味”,“原来北京胡同这么美”,“没想到老李画还画得这么好”……每个人看了李劲松的画册都忍不住赞叹。
以画笔勾勒出安定门地区拆违和封堵“开墙打洞”的生动现场,描绘出地区环境提升后新增小绿洲、居民休闲场所的美好景象……这支画笔的主人就是北京安定门派出所民警李劲松。
李劲松讲述拆除明清建筑旁边违建的故事(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对于李劲松来说,《东城民警手绘背街小巷变迁》画册里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幅画画的是明清的一个建筑,旁边有一座违建,当时住着一个中年妇女,是由于家里住房困难结婚时加盖的房子。得知自己居住16年的房子要被拆时,她拍下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虽然不舍,但还是很配合我们的工作。”
李劲松创作的丰华胡同17号绘画作品(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李劲松的每一幅画作都来源于真实的工作经历。2016年,他开始参与辖区内开墙打洞综合治理工作,期间目睹了辖区的每一处变化,与辖区的居民一起经历着岁月的变迁。
李劲松在丰华胡同17号讲述自己的创作故事(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李劲松出生在军人家庭,从小跟随父母先后三次离开,又三次回到北京。走在绿树成荫的老北京胡同里,听着夜晚的蛐蛐儿叫声,是他儿时最难忘的回忆。
“我最初来北京住的是西堂子胡同。四五岁时,在胡同里丢沙包、攻城、捉蜻蜓、斗蟋蟀,到处洋溢着生活的乐趣。现在做基层民警,实际参与到胡同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当中,切身感受到了胡同的变化。”李劲松说。
李劲松创作的绘画作品《封堵违建(宝钞胡同)》(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在安定门派出所工作二十余年,李劲松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当过兵,军队有一首歌叫《第二故乡》,就是把服兵役的地方当作自己的故乡。我在安定门派出所工作24年,也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平时巡逻都能看到的大妈,腰不好了没有外出,我们就要去家里看一看有什么情况。这种感情在部队是叫军民鱼水情,其实我们基层民警和老百姓也是鱼水之情。”李劲松说。他多年的工作,辖区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家住豆腐池胡同1号的居民张桂英就记得,冬天特别冷的时候,家里只有200块蜂窝煤,无奈之下她找到李劲松。当天晚上李劲松拉来了一车煤,还为她解决了长期取暖问题。
李劲松部分绘画作品(7月19日摄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在这近两年时间,李劲松深刻地感受到了群众对综合治理工作态度的转变。最初,不少商户需要多次入户宣传引导,到后来,商户、居民主动进行自拆。“安定门东大街的红云阁酒店和安定门西大街的胡同游,负责人主动配合整治,支持政府工作,不但规范了企业管理,也提升了环境质量,安定门地区的环境和文化气息更加浓厚纯粹了。”李劲松说。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街道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李劲松作为基层民警,不仅是环境整治工作的参与者,更用他的诗情画意,成为胡同环境变身历史时刻的记录者。
为了记录大街小巷环境的变化,李劲松在工作之余给胡同拍照片,下班到家后拿出照片加上回忆在纸上画画。“我也想利用绘画的爱好,把疏解整治过程中的工作人员的辛苦画出来。”
7月19日,安定门派出所走廊张贴着鼓楼小院的壁画,画中展示了李劲松的绘画作品(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
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2017年年初,李劲松开始创作“背街小巷变迁”系列绘画作品,描绘胡同变身过程,已有绘画九十余幅。交北头条规范法律咨询点;宝钞胡同第一次运用大型机械拆除违建;方家胡同整治后的“焕然一新”;“如是山房”提升后的古香古色……李劲松对每一张画都如数家珍,这是他对辖区居民的深厚感情,也是对胡同文化古韵的敬重。
除了画作,李劲松还用诗句抒发心中所想:骄阳似火照幽州,街巷更新壮志酬。古香古韵安定门,一砖一瓦绣彩楼。
记者:耿子叶
来源:千龙网
传播北京|报道北京
微信ID:beijingqianlong长按二维码关注千龙网中国首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