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做过的眼保健操和你穿过的校服。

2015-09-10 牛寺Tara SoCool


题外话:九月初,刚从北京五环以外郊区地带搬到三环以里靠谱小区的我。在秋日和谐的微风中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默默的爬上床看了一部奇幻动画片,进入睡眠模式。第二天调休怎么也得睡到早上10点半吧?一夜美梦尚未剧终,耳边已响起朦胧的音乐声,以为是闹铃响了的我,默默看了一眼手机,那货显示8:00。原来,是楼下中学传来的上课铃声。早,自,习,开始了!闭眼,美梦散去,留下的是开学典礼的声音、校长讲话的声音、还有眼保健操的声音。


放弃赖床后,我走向阳台,望着窗外阳光下的操场、穿校服上体育课的同学。心里万千只草泥马在齐唱:“青春在哪里啊,青春在哪里,青春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

校服源于培养绅士

言归正传,我们这代人对校服的回忆和认知恐怕还停留在那些可怕的“麻袋式”的运动服中。其实,“校服”源于英国,约500年前亨利八世在位期间,产生了世界上第一套校服-Uniform,在英语中,Uniform分为“uni”(统一、一致)和“form”(形式)两个部分,其本质含义是统一的服装。诞生之初至今为止校服的意义不仅在于体现学校形象、培养学生纪律意识、规范学生言行,同时统一的校服,还有效地抑制了攀比现象,创造相对平等的学习环境。


Blue Coat

最早的校服诞生在霍舍姆基督公学(Christ's Hospital in Horsham,简称CH),被称为蓝袍校服(Blue Coat),学生们用银质徽章固定的蓝色长外套、围在脖子上的白色亚麻布领巾、一条狭长的皮带、古尼可丝裤、黄色长袜和黑皮鞋,外套里面穿着宽松的无领衬衣。


CH校服


那些以贵族绅士制造厂著名的私立学校,对校服的设计也非常精细。他们认为校服的形式对于塑造学生的优雅气质和绅士风度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伊顿公学外套成为伊顿的标志之一

一套标准的校服售价就要2000英镑

学生们穿着伊顿外套闲聊



哈罗公学校服,1962年



哈罗公学的硬顶草帽是校服的标志



威斯敏斯特校服



温彻斯特公学



伦敦国王学院

放开那个穿日本校服的女孩

提到“校服”,总会浮现出日本女孩穿着水手服的模样。


水手服也起源于英国,是英国早期的海军服装。日本校服水手服的现象是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逐渐洋装化运动后的结果。学校陆续抛弃了传统的和装,军服修改而成的立领黑色制服作为男生校服,水手服作为女生校服。最早是1879年日本贵族学校学习院正式采用。

大正年间日本校服

1920年京都女校校服


1957年日本校服



男士立领校服

德国军服那么好看,校服呢?

时代在变,生活在变,德国二战军服在众军迷心目中的位置却未曾改变。对制式服装如此在行的德国,在校服方面如何呢?


在全民狂恋希特勒之前,德国小学的校服是这样的。



目前的德国校服

各有各的特点

以英国校服为标杆,各国学校也纷纷效仿,演变出自己的校服文化。


美国 Ivy style

美国除了教会学校和部分私立学校外,美国公立学校都不要求学生穿校服。


法国连衣裙

法国大部分学校没有穿校服的规定。但随着女孩们越穿越没底线,学校在思考是否回归统一校服着装。


乌兹别克斯坦



尼泊尔



不丹



南非



古巴



斯里兰卡

中国并不只有“麻袋服”

清末民初,中国引进了校服的概念。民国时期的学生校服具有中西文化融合的特点。男生以日式的中山装或军服式学生装为主;女生多以短袄长裙,或者是改良式的旗袍为主,优雅美丽。


1916年北京培华女子中学校服 右一林徽因



1920年 中式旗袍开始流行


建国初期、50年代全民自觉白衬衣来裤子。


1948年,北京清华大学


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全民无一例外,军装、军帽、军挎包。校服”基本销声匿迹。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80年代海魂衫,90年代“大麻袋”。


80年代小学生校服



80年代流行起来的海魂衫

90年代至今的主要款式(非常努力的找了张凑合能看的)


主要特点一个字:大!俩字:肥大!

据说这样的校服主要是为了去性别化,

避免早恋现象产生。

che!dan!ne!ba!




BBC纪录片《中国学校》中,老师教学生做眼保健操。

怀念也好,吐槽也罢。那段时光就是CooL,So不回来。


青春是一种光荣的贫瘠、伟大的缺席


教师节快乐。



匆匆那年,并不匆匆,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