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organicliving Intro 有机是一种生活,独立是一种态度,“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中国有机生活第一媒体。 去年,我有幸通过网络“偶遇”龚意老师——因为时常在网上搜索和有机农耕、社区支持农业、理念村等话题相关的资讯,不经意间发现搜索结果中,帖子发布者那一栏常常会出现龚意这个名字。后来得知,龚意还是位华德福教育实践者,并于2011年创办了“自然创意工作室”,用捡来的、别人眼里貌似是“废弃品”的树枝、植物果实、废弃板材等自然素材和天然材料手工制作玩具和家具,其作品独特而细腻。其实早就想去拜访他,却一直到今年7月初才约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 龚意的自然创意工作室,其实就是在他的住处——位于北京昌平区桃林村的一个外貌普普通通的农家院。可是一踏进门,就会发现这里与普通农家的不同:清新温和的透明彩绘墙,随处可见的自制手工艺品、窗台上整齐摆放的从各地收集的小石头,还有手工打造的风格质朴的家具……处处充满有趣而美好的细节。在这次探访过程中,龚意也大致向我介绍了他从2002年开始的“非主流”探索,以及工作室未来的计划。 龚意在自然创意工作室展示他的作品 原来,今天的自然艺术达人并非科班出身。龚意在读专科时学习的是与此完全不相干的营销专业,在2009年正式辞职之前做过好多不同的工作,比如美容机构的推广、餐厅服务员、物业管理、以及一些小生意等等。 不幸的是,在2001年到2002年的时候,因为父母的相继离世,龚意突然掉入了人生的低谷。而也是那段时期,在痛苦中不断思索的他常常泡在图书馆,继而接触了传统文化、环保、生态农耕、可持续发展等等“非主流”领域,业余参加一些志愿者服务,而使自己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观点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到2007年时,龚意开始计划创建一个以“乐和生活”为主旨的NGO,也业余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这个组织因为各方面的困难而没有最终成型。 而也是在那几年,读了好几遍福冈正信的《一根稻草的革命》的他,开始对做农耕尤其是追求无为而治的自然农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又碰巧在网络上结识了贾瑞明、阿松、沈慧强等等有类似兴趣的伙伴。2009年,龚意和朋友爱歌、李立峰一起,在安徽汤池开始利用抛荒地尝试自然农法。而非常可惜的是——龚意事后才得知——爱歌事实上在去汤池前就已患上癌症,虽然是想通过乡间耕读来疗育、救赎自己,但去后不久就旧症复发、不得不离开,最终这段农业实践也不得不终止了。爱歌于2011年不幸去世。 龚意在2013年写的《追忆爱歌》一文中回忆了这段经历,“一路走来她一直在学习、实践并推广各种正向的事业。一个人在绝境的时候才有这样一种巨大转变,才会去面对以前根本不会去面对的事情,思考存在与生命的本质,反思自己、救赎自己。”而龚意自己因亲人变故而从痛苦中发生转变,继而选择辞职去推广各种正向的、自己能真心投入的事业,其实也和爱歌的经历颇为相似。 2009年离开安徽汤池不久后,龚意开始在青岛的一家华德福幼儿园工作。那段时间,他认识了王守茂——国内第一位在德国获得华德福教育学硕士的主班教师(目前任教于北京春之谷)。和龚意一样,王守茂也很喜欢做手工,他俩经常在一起制作幼儿园孩子的玩具,这给龚意2011年创办自然创意工作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11年,自然创意工作室正式创办。近年来他的一系列自然手工作品图集在网络上人气颇高——用莲蓬和榛子做的跳舞小人,玉米皮和核桃壳做的小玩偶,各种废弃树枝做的铲子、木勺、小桌椅、小动物、积木……让人忍不住赞叹这些作品中渗透的惊人的创造力和质朴的自然美感。看惯了千篇一律的塑料、电子玩具的我们,会不经意就被这些充满爱心的、每一件都独一无二的作品深深吸引。 龚意说,因为物质条件和个人性格、能力等原因,所以到目前为止,工作室的事务都主要由他自己一个人来操作。现在的工作包括两部分:为华德福学校、幼儿园和家长们订做一些玩具;以及应各地学校的邀请为师生们举办自然创意工作坊和其它活动。 据龚意介绍,在华德福教育中,对儿童玩具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制作材料需要是天然材质,而作品则最好是“半成品”多功能式的,比如积木可以被当作或搭建组合成各种东西,比如没有固定表情的娃娃。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给孩子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其实华德福教育中认为,最好的玩具是自然界里的水、沙、泥土、石头、花草树木等这些自然元素。 而龚意自己也对玩具有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像饮食金字塔那样,我们也应该有一个“玩具金字塔”。在这个金字塔的最底部(最基础的部分),是自然界的一些天然元素,如水、沙、植物等。再上面一层是天然材质的家具和家居用品——他解释说,其实“玩具”是成人的概念,对于儿童来说,任何他们需要用到的都可以是“玩具”。比如儿童喜欢玩桌椅、用桌椅搭建一些东西,成人认为桌椅是家具,但是儿童却不会区分家具和玩具。金字塔的再上一层就是半成品的天然手工玩具,比如积木(各种形状的天然木块)、各种天然材质的布、毛线卷等。最顶端,则可以是一些做工很精细的作品。虽然华德福教育中提倡用“半成品”,但是龚意认为少数精细作品也一样可以是高品质的玩具。好的玩具最好是由孩子自己做的,或者是由手工艺人、父母来制作,孩子亲自看到制作过程的。感受、理解制作过程,就和玩玩具本身一样,同样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为什么华德福教育提倡用天然材料做玩具呢?这其实也渗透着很多的思考。我们知道,现在市场上90%以上的玩具都是各种塑料材质做的,这些物质容易老化、进而释放有毒有害成分。而国内对塑料玩具的监管并不严格,其实它们当中有些并不适合孩子使用。因此,天然玩具对孩子的健康更有利。另一方面,感官上来说,天然材料有非常丰富的细节,色、香、味、形各方面都不是人造材料可以比拟的。比如,甚至一块最简单的木板,都会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纹理,每种木材也都有特殊的香气。另外,做玩具之前,制作者常常需要去自然界收集材料,这本身就是一个亲近自然、向自然学习、发现和创造的过程。龚意更是从自然农法和华德福教育的学习实践中发现了一些共通处并运用到了创作中,本质就是创作中不是单一的从固有想法或者目的开始强加于创作材料,而是在基于对创作对象(材料等)和创作目的(功能)的观察和反思中寻求一种平衡和无为而治的智慧。 做实体的产品只是自然创意工作室的一部分工作,龚意希望这两年能将教育活动的比例增多,并且通过教育经验的积累,为未来工作室可能的进一步发展做准备。在产品方面,他说,如果找到合适的时机,出现合适的合作者后,就可能把产品生产的规模扩大、做得更正式些。 除了2009年在安徽汤池的几个月,龚意还在北京天福园有机农庄以及华德福学校一直延续着农耕的实践和关注。华德福教育本身就和有机农业密切相关,且他自2002年后就陆续结识了很多圈内的朋友、曾去各地探访和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他对我国有机农业(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也有些自己的看法。 龚意认为,在初期阶段,有机农业其实并不适合用市场化的模式去推广,因为有机农业本身和目前主流市场的内在逻辑(本质)是不一样的。其实他早在2007年就曾经撰文对于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http://www.yogeev.com/article/32176.html)。 他认为,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把有机农业在初级阶段作为公益事业或作为个人的生活方式探索去做,“将个人和个体组织整合到较大规模的组织中,并通过有效的制度建立起诚信机制,而且组织本身是非赢利性、非政府组织的”。并且,他也提出,我们缺乏一个整体的认知角度,做农业的人不应该单单着眼农业,而是更有必要整体性地反思和改变不良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 在长期的学习和探索实践中,龚意对于生物动力农业、自然农法、普通的有机农业、朴门永续设计等体系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他觉得,有机农业、生物动力农业来自西方,背后其实是需要一定的认知模式的。而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体和群体都有差异性,比如德国人的思维比较严谨,做规程严格的、体系化的农业可能更适合他们;而东方人却比较随意、模糊和随性,自然农法可能更适合我们。 不过自然农法本身也分众多流派,比如,就算同是在亚洲,日本的自然农法和中国的自然农法也还是有诸多差别,前者更多牵涉到思想方面的转变,是一种个人内在探索的外化。而我国传统的自然农法则不同,个人大多是处在一个集体的传统文化背景中,比较难有独立观点,而农耕方法也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当然,我国现在也有些年轻人开始将自然农法和个人内在探索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作为农业项目去做。 龚意也感叹说,五年、十年前在我国做自然/有机农业的人大多很艰难,而现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城市居民的购买力也日渐形成,所以相对而言,比当年的形势还是要容易得多了。他认为,虽然从业者还是会有各自不同的初衷、看法,有各种分歧和争论,可以把理论(观念)上的东西先放在一边,真 正地一起去做一些实事,通过磨合之后,一些分支还是可能聚集在一起,小小的溪流还是可能汇聚成大河。 几年前计划中的公益组织“乐和生活”虽然没有真正成型,但是很多理念和实践其实还是在自然创意工作室中延续着。 龚意介绍说,当初计划中的乐和生活,会包括有网络平台和实体运作。在网站上进行可持续农耕、教育、环保等各方面信息的传播;实体部分则可能是在农村,以有机农业为基础做社区发展的工作,向与理念村/生态社区类似的方向发展。他也说,主要并不是要通过这项工作去改变农村当地人,而是更希望城市人能参与进来,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毕竟,他相信 “三农的问题不在三农,而是在城市人、城市化、工业化。” 虽然这个理想中的公益组织最终并没有成型,但是其实很多实践已经延续了下来。比如,在网络上,龚意搜集的自然农法、有机农耕、华德福教育以及素食环保方面的资源都特别丰富,包括众多个人和机构的网站,以及书籍、影像资料等等。他当年精心制作的资料汇编博文被网友们转载了数百次,现在都还在持续地为人们提供着宝贵的指点。这些由他个人创建的博客或小站也成为了大家交流的平台。 而在实际生活方面,龚意自己和家人一直在实践的就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比如,他的工作室基本不需要购买什么商品化的木料,几乎所有原料都是“废弃品”或者自然物。这些四处收集来的素材被细心地分门别类用废弃的纸箱装好,收藏在工作室中,屋内放不下的、较大个的树枝则被整齐地堆放在院落中的一个遮阳棚下。“这些材料其实很宝贵,如果只是当柴火烧了就很可惜”,最普通的原料在他的眼中也蕴含着潜力。不仅利用了这些废弃品,加工时产生的边角废料作为柴火,锯末都没有被浪费收集起来做成堆肥,再回到院子里的小菜地中。当然,小菜地不能达到自给自足,他们平时会从桃林村当地熟识的村民那里购买食材在家烹饪而且素食。厨余垃圾和锯末一样、全部被埋在了堆肥池里。 对于城市人如何参与和实践可持续生活,龚意也给出了许多实在的建议。他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参与的方式其实应该是很多元化的。在起初的阶段,关注了解和业余参与是大多数人都可以做的——而方式很多,做志愿者、消费可持续农产品、在家中用厨余做堆肥或者酵素,使用天然洗涤产品等等,虽然是 “小事”,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这里所说的可持续生活,并不是纯粹意味着“付出”或“牺牲”,也同时有益于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再进一步,则可以做全职参与甚至全身心参与。衣、食、住、行、教育等各方面,都已经有人在做革新性质的探索。龚意曾在乐和生活的网站提出过,这些领域的共同点是,“民众自发的意识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思与革新,追求更自主、正向、和谐(身心灵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不是迎合自上而下的规范或倡导去做,而是自觉自发的、自下而上的行动;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整体的成长和生活全方位的改变。 自然创意工作室的透明彩绘墙 上图中的这个质朴的架子也是龚意自己做的,他并没有把树枝加工成笔直均匀的形状,还是保留了它们天然的、弯曲且粗细不一的状态。 小人的一家和树枝做的小桌椅等。龚意还别出心裁地用细竹枝加工成两个“小夹子”,用来固定布帘。 各种各样的蘑菇 小鸭子 从各处收集的废弃树枝 从公园捡来的废弃藤条 和很多其他这里收集的自然物一样,藤条本身的形状就非常独特,不需加工就让人有惊艳之感。不知它们未来将变身什么样的艺术品呢?可能性是无限的。平时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自然物其实非常常见,还是那句话“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这个松树枝上,松塔聚集生长的方式很奇特,据说是从云南的山里捡来的。 工作室里像这样特别且有趣的自然物还有很多很多,各种卵石、不同形状的橡子、松塔、皂荚树上的刺、果实、种子等等,有点像一个小型的、没有解说标签的自然博物馆。 树桩作为工作台,旁边的那副小板凳也是龚意自己做的。 院子里的菜地,旁边黑色布帘的后面,是龚意收集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树枝和木板。 自然创意工作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生产天然、健康、用心的玩具和家具等作品,其中更多渗透的是对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的反思和实践探索。这些行动,其实都是“乐和生活”项目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 面对身边大环境中的问题,不抱怨、不妥协,而是从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开始,去寻找革新的可能性,这样的心态特别的难能可贵。龚意老师说,他鼓励一些身在华德福圈子里却有自己想法的人能勇敢地走出来,尝试自己内心想做的事,因为生活既是教育,探索实践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其实,我觉得,这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各种“圈子”的人——我们缺的不是好想法,而是行动力,是把自己的梦想付诸实践的人。 自然创意工作室 http://blog.sina.com.cn/u/2463187635 乐和生活 http://blog.sina.com.cn/lowh 乐和生活豆瓣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LOWH/ 文章及图片作者:有机会记者Jing 参考信息来源:自然创意工作室、乐和生活 本文版权属于有机会(www.yogeev.com)或者相关权利人享有或者共有,未经本公司或作品权利人许可,不得任意转载。转载请以完整链接形式标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有机会。 如果本文及其素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和/或其它相关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