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了花园城市,还想做“菜园城市”,新加坡人民玩嗨了!

2016-05-17 《赞》网志 有机会网

文章来源:《赞》网志2016年1月号

撰文:林真

图片:张志伟、Panasonic


新加坡一直都有着“花园城市”的美名,但近年来越来越多“蔬菜革新”,试图让花园城市变“菜园城市”。政府也积极鼓励都市农业发展,利用高科技种植蔬菜,希望提高粮食的自给自足。除了科技园种植蔬菜,也有越来越多国人透过空间分享活用,在住家种植自己的蔬菜,快乐地当起“都市农夫”。

本期专题报道,特邀Edible Gardens创办人刘悦与松下(Panasonic)生产科技亚太区总裁马场英树(Hideki Baba),与你分享他们对都市农业的看法。


↑ 蓝天白云下,以大厦为邻,开始种菜啦!

站在这一片充满生机的菜园中,闻着泥土的芬芳,看着植物在阳光的沐浴下朝气蓬勃,让人也元气满满。这里可不是郊外,而是位于市中心的莱佛士购物中心的屋顶“花园”。它与周遭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形成鲜明的对比,犹若喧嚣城市中的一方净土。

这片菜园便是社会企业Edible Gardens的手笔之一,同购物商场的发展商合作,把屋顶转化为“食用花园”(Edible Gardens)来种植蔬果,既绿化环境又可有所收成。35岁的刘悦便是Edible Gardens的创办人之一。身为一名都市农民,他曾在英国修读农业,并希望将“自己种植食物”的概念带到向来依赖进口食品的新加坡。


↑ 金盏花(Calendula)是功效强大的药草,能够降低血糖。

鼓励城市人自己种菜

新加坡虽然不是一个农业国家,但刘悦认为懂得种植知识非常重要。拥有这类知识,人们在危机发生时才能临危不乱,妥善应变。正所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他说:“全球的粮食危机已经不容忽视,如果以后发生什么事情,起码我们有基本的农业知识,懂得种植蔬菜应付危机。就像80年代的杜巴(沙特阿拉伯城市),那时的石油禁运危机导致他们无法进口食物。于是当地人民将任何在城里能找到的空地变成菜园种植蔬菜。”

除了早前推行的Edible “Garden City” Project,Edible Gardens也将在2016年推出名为“农民”(Citizen Farmer)的新运动来推广种植知识,鼓励国人在居所种植自己的蔬果。他解释:“毕竟我们不是农业国,大家对在新加坡种植蔬菜的知识有限。但其实很多人很想知道怎么种菜。于是‘农民’便是指每一位公民都可以是农夫。无论你是住在HDB、公寓还是洋房,都有机会可以种菜。”

作为社会企业,Edible Gardens目前也和自闭症资源中心(Autism Resource Centre)合作,教导患有自闭症的成年人种菜。刘悦说:“我们教他们打种子、浇水、收成,外包一些工作给他们,给予他们就业机会。这个合作项目也是属于‘农民’的一部分,我们要证明即便是残障人士也可以成为农夫。”

不仅如此,刘悦表示他们也和学院合作,让学生亲手体验种植食物的乐趣。他说:“越小的孩子,从小就让他们接触种植工作,亲近泥土与大自然,也会引起他们对种植的兴趣并推动他们更了解农业。当你了解农夫的辛苦,就会珍惜食物,少浪费。”


↑ 耕作怎能少了手套和锄头。

自己种菜是潮流

刘悦坦言,“自己种植蔬菜”是一项国际运动。“都市农夫”的概念早在欧美、韩国、台湾等地兴起,本地年轻人想要赶时髦自然不能落伍。就以他的团队而言,除了部分经验丰富的年长者,许多成员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年龄介于20至30岁,属非常年轻的团队。

Edible Gardens还成立了“Urban Farm School”,每个月主办各种主题的工作坊,传授农作的知识。由于工作坊的名额有限,因此几乎场场爆满。参与工作坊的民众年龄层也很广,可见种植是老少皆宜的。


↑ 这种时钟花据说具有止痛消炎等功效。

刘悦笑说:“其实自己种菜并不难,只要有基本的知识,然后使用正确的材料就可以开始了。最简单的是在家耕作,只要一个塑料箱子就可开始种菜。但蔬菜也有生命,因此种植时也需要一些感觉。自然也会碰到一些如害虫之类的问题,就当作学习过程,慢慢进步吧。”

所以,政府组屋楼下的草地也能种菜吗?

他说:“草地当然可以变菜地。只要找到一块地适合种菜,你就可以联系市政理事会,开设一个社区菜园让你种植不同的蔬菜。这些蔬菜会吸引许多生物,形成生态多样性,对环境也好。”

他还笑说,新加坡的气候并不适合种草,“如果把一切都交给大自然,新加坡会成为一个热带雨林”。


↑ 刘悦希望大家都能掌握种植知识。

健康生活方式

刘悦透露:“那些从超市购买的蔬菜,待它收成再运来新加坡已经过了1个星期。我相信蔬菜都有它的生命力,新鲜的蔬菜与空运过来的蔬菜,两者的生命力就不同。吃蔬菜自然是吃新鲜的比较好,科学已证明了这点。”


↑ 古龙薄荷(Cologne Mint)闻起来非常清凉。

采访中,刘悦还不时地从园中摘下几片薄荷叶子和我分享,放入口中咀嚼后,果然很鲜甜!喜欢吃沙拉的朋友,不如也自己来种,平均每两个星期可以收成一次,还能节省开销。刘悦推崇大家使用绿色环保的有机种植方式,生产无公害的有机蔬菜。自己种菜收菜,既享受双手带来的满足感,又能吃得新鲜健康,何乐而不为?

你也许不知,种植蔬菜还有助“养心”。刘悦说:“许多人患有忧郁症等精神疾病,而种植植物可以帮助减轻压力。这个理论已经被验证了,叫做‘园艺疗法’(Horticulture Therapy),使用植物和大自然来改善病情,对精神状态很有帮助。国家公园局也刚刚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看着蔬菜成长至收成,是否会为你带来好心情?都市人工作压力大,有机会不妨下班后回家试着种种菜,打理自己的小菜园,或许真的能把工作上的烦恼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虽然城市农业是个有待发展的趋势,刘悦认为,目前新加坡要做到自给自足还是很困难的。提倡城市耕作的目标应该专注于教育,让国人至少掌握耕种的基本知识,以免这些宝贵知识逐渐消失。

无论是运用巧思改造都市空间,或是走进校园推广都市农场的概念,城市菜园提供了一个途径,让我们更亲近所居住的这片土地。


↑ PFSAP室内农场内的LED紫光提供蔬菜日光养分。

用科技种菜

新加坡是一个人口密度极高的国家,土地资源短缺,几乎一半以上的粮食都依赖进口。为提升粮食自给自足的能力,政府一直积极鼓励都市农业发展,通过高科技种植蔬菜以减少对进口粮食的依赖。松下生产科技亚太(Panasonic Factory Solutions Asia Pacific,简称PFSAP)室内农场是新加坡首个室内菜园,满足市场对稳定、可持续当地种植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这座占地1154平方米的小型蔬菜工厂建立于2014年,与传统的户外农场、温室菜园或垂直农场不同。它采用可同时控制、监督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生长因素的LED灯来培植蔬果,完全不依赖阳光,也无需添加农药除虫除草,概念类似工场。PFSAP室内农场每年能够生产81吨蔬菜。

马场英树(Hideki Baba, 52岁)是新加坡松下科技总裁,负责管理工厂的整体运营—从研发、策划、制造、销售到服务,他都了如指掌。


↑ 正在成长的小菜苗。

稳定生产蔬菜

马场英树说:“传统农场上,农作物品质和数量的稳定性都取决于环境条件,也需要较长的培育期。阴霾和雨季等气候问题都会影响蔬菜的产量。在PFSAP室内农场,通过控制栽培环境,我们比传统农场缩短一半的种植时间,而且不受制于天气,可以充分优化成长率,稳定地供应优质蔬菜。”

传统农场种植出来的蔬菜都需要经过“三洗”,即是消费者担心买回家的蔬菜残留农药,因此需要用清水重复清洗3次。他指出,室内蔬菜农场栽培的蔬菜作物不含任何农药,高品质且价格合理,还得到了HACCP认证,保证安全健康,无需“三洗”。相比起进口蔬菜,本地培植的蔬菜几乎是当天收获当天运输,确保蔬菜新鲜又可口。

他也观察到,过去几年,越来越多人转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论是健康饮食或是吃更多的蔬菜。在2014年至2015年之间,餐馆售出的食物当中,较健康食品就占了81%;2010年至2014年之间,每个人平均摄取的蔬菜量则增加了3kg。新加坡人也看到消费本地产品的更大价值。这些趋势都反映了本地都市农业的乐观前景。

不与本地农场竞争

马场英树认为PFSAP在市场上并不与本地农场竞争。他说:“因为我们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主要是种植那些需要高成本进口的优质蔬菜,减少了物流和运输成本,能够为消费者带来约50%的优惠。”

他也指出,本地种植进口蔬菜也意味着降低了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排放量,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也相对减小。室内农场并不使用化学品和农药,对环境也不会造成伤害。


↑ 松下种植的迷你白萝卜在室内控制栽培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都市农业成焦点

新加坡的人口预计到2030年会增加至690万,当务之急便是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继续为国人提供足够的食物,并确保食物的可持续性。

马场英树表示:“从管理层的角度而言,未来农业经济会是很有潜力的投资项目之一。全球耕地不足、人口增加,对食物的要求日益提升,各国追求稳定的食物供给,都市农业因此有望成为未来的重点。”

据新加坡农粮兽医局(AVA)资料显示,新加坡超过90%的食物是进口的。其中,蔬菜供应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本地农民只能生产所需蔬菜的12%。为此,AVA定下目标,希望新加坡生产的绿叶蔬菜每年最低产量须达每公顷130公吨。

马场英树说:“松下旨在响应AVA的号召,希望通过技术的提升来达成有叶蔬菜自给水平的愿景。我们的目标是在截至2017年3月底的2016财政年以前,对本地蔬菜生产的贡献从当前的1%提升至5%。以PFSAP的专业知识,我们可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稳定,减少新加坡对粮食进口的严重依赖。”

相比起传统农业的有限产量,使用高科技种菜无疑是解决世界粮食危机的一种有益尝试。 而如果有更多人加入“都市农夫”的行列,新加坡遍布全岛的,除了是美化市容的漂亮花卉,也将冒起可自给自足的蔬菜园地,这也应该会是你所乐见的吧?


↑ 一片怒放的锦紫苏(Coleus),绚丽多彩。

原文链接:https://zanmag.com/2016/03/30/farmcity/

相关阅读

回归田园的另一种方式:做个城市农人,没你想的那么难!





在劳动中独处,体会自助助人的快乐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