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银林农场:如何做到动植物共荣共生?

2016-05-27 Dany 有机会网

图文来源:有机会

作者:Dany

从化,位于广州市北部,素有“广州后花园”“北回归线上的明珠”之称。这里山清水秀,有众多耕地、水库、山林。很多有机生态农场也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悄悄成长着。

银林生态农场:位于广州从化市太平镇银林村,由返乡青年郭锐创办和管理。农场采用生态循环、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通过沼气池、堆肥实现种植和养殖间的资源循环利用。农场已经实现了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也实现了盈利。在发展生产的同时,通过农耕教育和农场休闲活动提高消费者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和支持。  

返乡青年郭锐:五年坚持,终于扭亏为盈,他是怎么做到的?

郭锐,于2005年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因为内心对家乡与农业的热爱,在2009年之际,郭锐决定放弃自己在城市的工作,回到自己的家乡——太平镇银林村开始经营自己的家庭农场。从养土猪入手,建立沼气池,用沼液沼渣作为肥料,种蔬果菜、养鸡鸭鹅鱼猪,慢慢建立起一个种养结合的多样化经营的家庭农场。

银林农场是从化众多有机农场里发展较早的农场,至今已经发展到第六年。期间,郭锐也遇到不少的困难与挫折。银林农场的前五年都在亏本,到了现在才开始盈利。农业是少能有利可图的行业,郭锐能却坚持到现在,其背后是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对理想的追求。而在这六年里,郭锐与他的农场也发生了不少改变:

一方面,农场从一开始的非完全生态有机种养殖转变为践行社区支持农业的完全生态种植。一开始,农场选择种植蔬菜和瓜果,喂养当地品种的蓝塘土猪,还没选择生态有机种植。除了管理农场外,郭锐还管理餐厅,负责销售。在郭锐已经返乡四年的时候,沃土工坊看到他的农场有养猪,有充足的肥料,有很好的条件种植生态蔬菜,于是建议他给沃土提供生态蔬菜。就这样,按照双方约定,郭锐的农场必须完全以有机的方式生产农产品,而沃土工坊则负责为其寻找销路,并在城市消费者与农场之间帮助建立信任关系。慢慢地,郭锐也从一开始一个人管理餐厅、种植、销售,到慢慢开始专注于生产,着重土壤的改良。“生产者的本质就应该专注于生产。找到组织,通过组织来链接消费者会更好,而农场主只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上,将自己的产品做好做精即可。”

(注:“沃土工坊”是广州的一家社会企业,他们以“支持友善小农,推动健康消费”为使命,通过近万名消费者的购买,支持全国各地几十名返乡青年在家乡的生态农业实践和推广。)

另一方面,农场也从一开始的农家乐活动,增加了消费者教育活动。银林农场原本有一些农家乐的项目,不时有些城里人来此体验乡村生活。而在银林农场与沃土工坊合作之后,除了继续开展农家乐活动外,双方会不定时地邀请城市的消费者来到农场,让购买者能了解食物背后的故事和更多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之外,还组织城市消费者参加各种下乡活动与参观农场的种植过程,比如农耕播种收割活动、亲子乡村游。农家乐活动偏重娱乐、美食等,而消费者教育活动则更偏重知识和农耕体验。

种养结合,打造完整生态系统

下了公共巴士后,还要往里走七八公里才到银林农场。平时若有客人来,不是自驾游过来的话,农场可以开三轮摩托车前去下巴士的地方接送。经过一段河堤后,开始进村,道路两旁是田野与群山,你会感受到吹拂皮肤的风从热风开始转为凉风,进入到银林农场后,仿佛世外桃源一般,首先进入视野的便是这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池塘。有多次前来银林的小伙伴这么说道,“银林的天空颜色是银林这里特有的“银林蓝”,特别好看。”若你抬头一望,时不时还能遇见飞机在天空中划过,听到飞机行驶的声音。

沃土工坊的食物配送为每周2次(逢周二与周五)。这就意味着银林农场需要在前一天做好食物采摘、打包,沃土工坊当天开车到农场把食物运走,当天将食物快递。恰好来时碰上配送的日子,我有幸参与到食物配送过程当中:早上七点不到,大伙们已经来到田里。“胡萝卜30斤,四季豆20斤,辣椒20斤……”根据沃土工坊的配送量,我们开始在田里收割采摘,因为最近下雨太多,胡萝卜都长得不大好,难得找到大大的胡萝卜,却发现已经坏在田里。在跟阿姨们的聊天中才知道,这批胡萝卜已经长了大半年了,看着大半年的生长孕育得来如此小个的胡萝卜,深感种植的艰辛与食物的来之不易。



采摘过后,我们来到包装处。还是以胡萝卜为例,我们先人工处理胡萝卜,挑选出长得不好的、坏掉的胡萝卜,若是碰上有的胡萝卜根须特别长,我们会用刀子把它切掉;而后,按照定好的量进行打包,分装成一小袋一小袋。到了中午一点,沃土工坊的配送车就会来到这里,把蔬菜肉运送到城里去,第二天配送到消费者。经历一大早的运送接力后,大家休息一番,便又开始了下午的劳作。

“种植当季时令蔬菜,可以减少虫害。另一方面,我们采取立体种植,即在同一块地里高的作物和低的作物搭配着种,这样既能充分利用阳光,也可以通过种植的多样性减少虫害。”


除了采取立体种植,我们还可以看到两种蔬菜之间的巧妙搭配,例如我们看到油麦菜和茄子搭配种植,先种植茄子,而后再种植油麦,间接便减少了杂草的生长,又能收获油麦。“其实也可以看作是覆盖,自然农法里面我们用‘覆盖’的方式避免杂草生长,我们用菜作为覆盖,减少杂草的同时,又能收获。”当然,这就考验农夫的管理能力了,提前算好种植的先后时间,若是油麦长得比茄子快的话,茄子就长不成了。

在他的田地里,还有一块特别的地,种着各种草,凉粉草呀,金银花等等。这块地有着一个特别的使命——它是很多青蛙、蜘蛛等各种昆虫居住嬉戏的家。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虫分为益虫害虫。当田里出现虫子我们便马上想到要消灭。而在这里,解决虫害的其中一个途径就是靠这些处于食物链上一层的天敌生物,这就是运用大自然的规律,实现“一物降一物”。

六年来,郭锐在种植上一直在尝试。我们常常看到在市场上售卖的青瓜是改良品种,因为比原生品种产量更高,收成更快,现在大多生产者选择种植改良品种。而郭锐尝试种植了原生品种青瓜。

再比如花生种植,“花生的种植成本非常高:翻两次地,拔一两次草,再到最后收花生,人工便占了一大笔成本。”尽管是这么想,但郭锐还是拿九分田做了第一次种花生的尝试,也希望借着花生尝试举办消费者活动。

在农场里,我们可以看到鸡鸭鹅猪都能自由地走动,不受拘束。鸭鹅在树下休憩或嬉戏,欢喜时又可以到水里游泳乘凉。这样,植物为鸭鹅打造更好的栖息环境,鸭鹅的粪便又可以为植物提供肥料,两者之间互利互助,形成良好的互动。说道动物们的食物,鸡鸭鹅除了吃稻谷外,鸭子也会吃田里的福寿螺;鹅则也吃田里的草。池塘里的草鱼除了吃草外,也会吃外购的花生麸。






说到银林农场的猪,可是小有名气!现在市场上一般看到的都是白猪,运用工业化快速养殖技术可以长得快又壮,半年不到便长至250-300斤。而这里的猪是蓝塘土猪品种,小时候可以在农场里自由游荡,大一点的时候也可以到山间奔跑。平时吃的食物主要是外购的米糠、玉米粉、肉糠和农场的剩余菜叶、杂草等,一年的用心养育,不到200斤,却实在。正是慢工出高品质,这里的猪非常抢手,早早已被消费者预定好。


银林农场规模不大,大约是50亩,其中10亩是山林地。尽管如此,银林农场却有着非常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 ①生态养猪的粪便进入沼气池,产出沼液和沼渣  ②利用沼液和沼渣种植生态蔬菜,沼渣是非常好的基肥,是很好的速效肥料,可以改良土壤,而沼液则能防治病虫害。 ③农场剩余的产出以及米糠等副产品则循环用于养猪。拥有这样的循环系统,比起一般的大型有机农场需要外购商品的有机肥(一般用工业化养殖的动物粪便)而言,更加的环保,种出的食物也更加的健康。




当你走进农场发现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时,你还会惊讶这里有很多很多狗,小的大的,黄的黑的,尽管大多是当地的品种,但比起其他乡村养的狗,它们的毛发显得格外柔顺漂亮——或许是这里的食物健康美味,把狗狗们都养得格外漂亮温顺。当外人来到时,他们会卖力地警惕;而更多时候,他们总是惬意温和地休憩,烈日当空之时,有的狗狗直接躺在地上晒太阳,有的到树下的草丛里乘凉,非常地享受。或许对于他们来说,银林农场就是一个天堂。





后记:

在银林农场,你可以看到动植物自然而然地和谐友好相处,彼此之间相互支持依靠,相互互利互存。充分利用动植物的优势与特点,在动植物都能得到很好地生活同时时,土壤也得到了保护。


(左二为郭锐,图为郭锐在花生地上为春田计划的学员讲解花生种植情况)

还记得,在出发银林农场之前,特意看了沃土工坊的郝老师写的文章《银林农场的春天—返乡青年郭锐的故事》。其中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把心思放在土壤上,是一个生态农场成熟的标志。因为土壤是根本,这就是为什么看到郭锐在做堆肥我判断郭锐在走向成熟的原因。君子务本,本立则道生,能够知道自己事业的根本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郭锐也坦白地说道,“以前只是觉得土壤肥沃能对植物生长有好处,而现在是真切地感受到土壤的重要性。”从一开始的眼里只有植物,到关心土地,我看到了一位新农人思想的转变。


“为什么农场叫‘银林农场’?”“因为这里(郭锐的家乡)就叫银林。”银林农场位于银林村里,毗邻银林小学,自然而然地便于这里浑然天成一般。正如农场简单纯粹的名字一般,我所看到的郭锐也是如此简单质朴——不过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欢做的事。我想,或许正是这么一股力量,让他一直支撑下去到现在。郭锐的生态农场已经迈入第六个年头,在这个过程中,郭锐也在不断地调整,学习,完善;而农场也从亏本转向盈利,相信,未来定会更好!

注:部分参考资料来自沃土工坊




在劳动中独处,体会自助助人的快乐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