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么多唯美的画面,告诉孩子们一碗米饭的传奇来历 | 读好书

2016-07-14 安安妈妈 有机会网

小编荐语《盘中餐》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新出版的绘本作品,讲述了一碗米饭的传奇来历。作者以云南省元阳梯田为背景,以中国传统节气为记录线索,将农民种植水稻的几个主要阶段,通过日记叙述和画面的方式为孩子们呈现了出来。小编看到《盘中餐》里的精美画面,就忍不住想要推荐给大家!当然,如果要真正体会农耕的意义,还是多多和孩子一起下田体验吧。


文章来源:毛毛虫书屋

作者:安安妈妈

图片:《盘中餐》

在食物极大丰富的当下,给孩子们讲古诗《悯农》,难以得到孩子共鸣。一方面,由于孩子们缺乏种植粮食果蔬的直接经验,很难体会食物来之不易的辛劳,另一方面,现代机械化种植减少了人力的投入,费时短了,流汗少了,自然无法体会古人对粮食的珍贵情感。再加上,大棚蔬菜以及高效的物流运输,让春夏秋冬、东西南北融为一体,人们对食物时间和空间上的直观感受越来越模糊。在这种前后夹击的状态下,想要孩子爱惜粮食,体会粒粒皆辛苦实属不易。

幸好,我们有绘本。虽然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很难有机会参与到具体的农业劳动中,但我们可以通过书本,了解传统农业耕种的过程。绘本《盘中餐》就是这样一本融合了趣味性和科学性的优秀科普绘本,作者详细地描绘了云南元阳地区种植水稻的过程。书籍设计考究、内容严谨细致、画面生动唯美,是一本生动的农业耕种图集。

别具一格的护封设计。安东尼·布朗先生为使《隧道》封面的通道产生砂石的颗粒质感,采用粘贴真正的砂石拍照的办法制作图书。《盘中餐》的护封设计大约也采用同样的思路,护封磨砂质地,各种大米拼成日月山河,指尖划过似有颗颗米粒,碗中有天地、碗中有山河,碗中日月长,斗转星移,饭是根本。好的封面设计像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让人垂涎三尺欲罢不能,急不可待地想要打开书本一探究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具是劳动者智慧的凝结。认识传统农业之前,先来熟悉下各式农具。前后环衬介绍了传统农具。作者精准绘图,搭配简洁文字,将各种农具的特点、功能一一做了介绍。仅锄头,作者就选取三把,平口锄头用于碎土挖沟、弧口锄头更利于扎进硬土,小锄头在疏通田地周围的沟壑时更好用。铁耙、木耙、谷耙,虽然同为耙子,但使用的地方可大不相同。铁耙是单人碎土平地的力器,木耙相对于铁耙,是更高级效率更高的耙子,它往往需要人力或畜力牵引。谷耙是摊开、晾晒谷物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我的老家,现在人们晾晒小麦仍然离不开谷耙。

谈到农业,自然离不开节气。作者以10个节气点为时间线索讲述农业生产的过程。从种植前的农具整修到育秧、分秧、插秧再到稻穗开花、稻谷成熟、收割、晾晒,作者用细腻的图画把农业生产过程展示出来。这一幅幅生产图,是稻谷生长图,也是哈尼人的生活图,嗷嗷待哺的燕子、啄食米粒的小鸡、小满时节的秋千、大暑时节的斗笠蓑衣、立秋时候叽叽喳喳的麻雀、屋外晒太阳的母猪和猪仔,让哈尼人的生活热热闹闹。从哈尼人“十月年”的流水席可以看到,作者画图十分用心,几十号人喜气洋洋表情各异,几十碗饭菜菜式各异。




这是一本严谨的科普绘本。书本“解说”、“我们为什么要吃稻米呢?”以及后记部分,采用文图示意的方式对稻谷的生长过程、水碾与风车的工作原理、稻谷的营养做了补充说明,中科院植物学博士、浙江大学农学博士核校了书中的专业内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简简单单20个字,道出了农业的辛劳。在古诗《悯农》的学习中,家长老师可以尝试搭配《盘中餐》,让孩子从中体会植物缓慢生长、粮食来之不易的过程。



《盘中餐》作者简介

于虹呈,新锐绘本画家。1989 年生于湖南衡阳。2011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绘本工作室,在校期间曾获2010 年度国家奖学金。2012 年赴英国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插画和版画,毕业后全职致力于中国原创绘本的创作和创新。著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信出版社)、《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元宵节》(贵州人民出版社),被北京青年报选为“2015 青阅读年度新人”。现居北京。

相关报道回顾





有机是一种生活,独立是一种态度,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合作)farm@yogeev.com(农场)post@yogeev.com(投稿)

多转发,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关注有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