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日子过成诗 —— 摄影师祥子的山居笔记

2016-08-29 祥子 有机会网

文章来源:红网

摘自《把日子过成诗》

作者:祥子

祥子,独立摄影师,一个人,一台相机,走遍中国和东南亚,现栖居终南山,一个迷恋一切美好事物的记录者,一个以大自然为导师的内在探索者,一个脚踏实地敬畏万物的生活者。


《把日子过成诗》
作者:祥子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90后摄影师祥子应朋友之邀到终南山游玩,没想到迎来的是改变她一生的际遇: 终南山的幽静唤起她内心深处的田园山居梦。于是,她义无反顾的留在终南山并租下一处泥巴土院,开荒、种菜、记录大自然、过上了田园牧歌般的生活。

然而,她的这种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跟父母对她的期望相差甚远,经过跟父母漫长的对峙与和解过程,最终取得了父母的同意,甚至连父母都被她带动开始愿意离开都市尝试山居生活。山居生活不止是与大自然的深度链接,更是与自我生命的深度对话。山居生活不止有诗情画意,更有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与挑战,她都当成了生命的修行,完成一次次的内在成长与探索。

本书作者祥子在书中描写了她在终南山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文字让久居城市的人感受到钢筋水泥都市外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并启发人们去拥抱属于自己的梦想、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


↑ 祥子的摄影作品

书摘

第一章 我的桃花源

002|桃花源里的小院

在深山道场的生活是美好的,但它毕竟是公众场所,很多个人想法实现起来有诸多不便。我便开始发愿能在终南山遇到属于自己的小院。

一天晚上,入睡前我靠在墙上,想起内心关于属于自己小院的美好幻境,于是,无意识的拿起笔,画起自己梦想中小院的模样:一排简单的泥土房,房子外围扎满篱笆成为小院。院子四周是一片树林,
院子的背后是山,一条小河从山涧中流出,经过小院门口蜿蜒而下。我在这样的小院里亲近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它可以把自己内心所有的美好都盛装进去,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画这幅画时,我竟被自己内心的美好景象感动得泪流满面。

画完后,盯着它看了良久,带着脸上的泪睡去了。

半个月后,一位朋友喊我一同进山拍照,路过山脚下一片桃园时,定睛一看,一座泥土房在桃园隐秘的角落静静的伫立着,隔着窗户看里面只堆积了些许木柴和农具,显然处果农用来看护桃园的房子,已经被空置多年了。

我很兴奋,这里不就是我想象的小院吗?!虽然它有些破乱,但是我可以建设它呀。当即到附近的村子里打听这间房子的主人,告知想租住这间房屋的来意,房子的主人当即答应了。那间房子建了二十多年了,最开始他们一家人住着看桃园的,后来慢慢挣了钱,在村里盖了两层楼房,就再没人住这没水没电生活不便的地方了。我们一切谈妥,当天签了合同。

签合同后的第一天,我从附近镇上置办了床单被褥油盐锅碗和挂面等基本生活用品,又花了半天时间将房间内堆积的杂物运出去,屋里屋外从上到下彻底的打扫了一遍,房间内的炕清扫后又铺上报纸,最后点燃提前备好的艾条,原本满是陈旧的味道被艾条的香味取代,屋子让人感觉愿意踏足进去了。

作为一个早习惯现代生活的现代人,突然搬到这没水没电的地方确实是稍微有些不适应的,特别是一到晚上。好在几个月前在公众道场(道场有电)有所过渡。

还有现代科技的发达,去镇上买了充电宝,给手机充电的问题就解决了,给相机充电则拿到村子里的村民家充。于是,我便佯请房东阿姨过来与我小住几天,她答应了。入住小院的第一个晚上,阿姨还牵了她家的两条狗狗过去壮胆。灶台年久失修已不能用,我们便用石头搭起临时灶台凑合着煮了挂面,吃完后小坐一会儿便趁天黑前早早入睡了。早已习惯了山里夜晚特有的寂静,让人没想到的是离小院大约二里地的地方有一处还在通着火车的铁轨,每到夜晚,会有偶尔的火车声划过那寂静的夜空,这让小院的夜晚瞬间变得生动起来。有时还有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合着小院下面小河的水流声,这样的氛围,我总有一种自己置身在美妙的动画故事里的错觉。

因为长期失修,睡在炕上,房顶上的小土块直往人脸上落。偶尔还有轻微的风从细小的墙缝里吹进来。三月的终南山还是有些微凉,我又把衣服搭在被子上。一天的劳动下来让我有些困倦,我闻着屋里盈余的艾草香,听着外面的水声,不知何时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时,暖黄色的阳光已经透过门缝照进了房间。房东阿姨说不适应小院的环境,来不及吃早饭便回她在村里的家了。我有点不舍,但也知道没有人生来是专门照顾谁的,我理解并尊重她,便与阿姨道别。

院子里长满杂草,我拿镰刀将它们一一割去,半天下来,屋里屋外看起来清爽了很多。我知道这只是小院建设的开始:早已塌陷空占地方的灶台我得把它拆去;因年久失修,墙体表面多出有土块掉落,看上去很破坏感觉,我必须得和泥把墙体重新刷一遍;屋子里多少要有些装饰和桌椅,我得挑选到喜欢的然后想办法把它们运进来……没有邻居没有同伴,所以很多重活没人帮忙我只有自己咬着牙慢慢弄。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耐心和时间,但我愿意去为它们付出,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虽然平凡,但我跟更愿意把它们当成一种创造。这个小院并不完美,但能相遇已是生命中的缘分,我愿意将我所有关于美好山居的梦想扎根于这片土地上,我愿意将满腔涌动的爱倾注于这片土地上……

每每看着小院,我的内心时常泛起阵阵暖流。我的山居,我的小院,那个曾经感动我无数次的梦境,终于照进现实了。


第二章 一个人的小院

052|独处之美

或许是出于水瓶座天性里那份对人群的疏离感,我对热闹的人群和热络的人际关系一直没有太大的需求,反而对自我的内在探索有着极大的热忱。山居大多时候都是独自一个人,很多人曾问我:一个人住在山里你不怕孤独吗?其实,这份看似有些孤寂的独处,对于真正热爱大自然的人,反倒是求之不得。

繁华的都市里,人们的生活被物质消费和媒体信息所填充,被明星八卦所牵引……而这些我始终没有办法对它们产生兴趣。

对外界过多的关注让人们忽略了回归自己的内心,待热闹散去,该面对自己的时候,很多人反而倍感虚空,不知何去何从。

而独处,是静心内省的过程,是与自己的灵魂坦诚相见的通道。独处也是将生命放慢的过程。慢下来,去见证一朵花的绽放。慢下来,去凝视一滴露珠的存在。慢下来,去发觉被我们遗忘的美好。

独处是与自我内在能量连接的过程。我们总是将过多的期待和关注投放在外界,而爱和力量真正的来源是我们自己本身。

独处使我们得以磨去浮躁,好好倾听自己的内心。独处为我带来清醒,使我更热忱的珍爱生命,独处使我我集中能量只把生命花在我热衷的事情上。

独处之时,大自然是我最好的陪伴。那树木、那花草、那石头、那河流…它们沉默不语的将生命的本质呈现出来。我的小院附近很多的花草树木,我总是喜欢长久的凝望它们,我总是好奇:是什么力量使枝繁叶茂的树木们在冬季时枝叶落尽?又是什么力量让这些败枝枯干在春季生发出无尽的生命力?
拍照为生的我,记录了很多人的美,也见证了大自然的美。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我无法用相机拍下的.比如百花的香味、海浪般的风声、比乐器都好听的鸟鸣声、还有与这山林对视时那无法言语的宁静至极又狂喜至极的触动……这一切在都市里无法体验的感触,都源于我对独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我热爱大自然,热爱独处。

第四章 我贪恋,一切美好的事物

130|春:野花野菜

我的小院坐落在一片桃园里,其中还间歇的种着几颗樱桃树,几颗李树,桃园的旁边还有两片杏园。
三月中旬四周的花边陆续的盛开了。最先盛开的,是樱桃花和杏花。离我房间门口最近的是一颗杏树,杏花开时,坐在屋子里就可以望见一树繁花随着微风摇曳,这时最适合拿蒲团放屋檐下,沏一壶茶慢慢饮,一天的时光都要醉在这份诗意里。有时晚上吹起风,第二天清晨醒来,发现很多花瓣隔着门缝被吹进房间来。到了花瓣落得时刻,林间的小路上落满花朵,又到了每年路都舍不得踏的季节。
再接着李花也盛开了。李花的白不同樱桃花的温和,它带着一股清寂的味道。每每与它对视,都会被带入一种清静的氛围。这个时候,野鸡也开始出来活动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它们清亮的咯咕咯咕的叫声,野兔的踪影也开始出现,柳树也冒出了嫩绿的新芽,其他的花草树木也纷纷蓄势待发,经历过冬季的清冷,整座山开始热闹起来。

到了三月末四月初,桃花便开了,这个时候,我的小院简直就是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身在桃花园,怎能不喝桃花茶?起身摘几片花朵,连同花蕊放进开水里,喝到的竟是桃仁味道的清香。只是桃花性寒,尝个雅兴即可,不益贪杯。有时我会捡果农修剪下的带着花苞的桃花枝回小院,放入加了清水的土陶罐里,它们可以继续盛放。

四月中旬是春雨连绵的季节。站在屋檐下向外望去,平日里看得清清楚楚的远处连绵的山脉都被云雾笼罩着,总有些许片白云飘在半山腰,每次看它们从出现在视野里然后缓缓飘移至消失,我都禁不住猜想那片云朵上面会不会有位老神仙正在上面翻跟斗。

春雨带来了美好的景致,也为生活带来了不便,每次去村头打水的路上我的鞋子都要被粘满泥巴,走路变得沉重起来,拎一桶水到小院比平时多用一半的时间。

古人讲春雨是“润物细无声”,在城市生活时对这句话总是不怎么理解,住在山里的第一个春季我轻而易举的亲身感触到了这句话。——-就在这段春雨过后,大地从混沌中醒来,整座山打了个激灵一般瞬间“活”了起来。在你不知不觉间,绿意便爬上了草尖儿和树梢,空气里开始弥漫泥土的香味。春雨洗去了萧瑟,使万物开始生发。

终南山一直是草药的天堂,有古语说:八百里秦川无闲草。终南山上几乎随处一把不经意的草木都可以是治病救人的良药。直到现代也时常见到背了框子进山的采药人。同时,也不乏各种可以食用的野菜。我对草药不甚了解,但野菜自然是不会错过的。虽然我在小院附近也有开荒种了一些家常菜,但野菜永远是餐桌上最受欢迎的亮点。食用频率最多的是荠荠菜,它们是春季最先到来的绿色。这时村里的女人们也都挎着框子出来了,除了采回去除了自己家吃,还可以卖给农家乐。它们大多混迹在草堆里,对于还不认识它的人来说,把它们从草堆里分辨出来是一件难事,好几次我带没采过的朋友一起采,结果她们采的一半都是长得类似的野草,闹了不少笑话。荠荠菜清洗过后可以剁碎了拌上粉条豆腐等包饺子,也可以开水里绰三分钟然后捞出来加油盐凉拌,这两种是最受欢迎的方式。当然也可以下面条做荠菜汤面,或下火锅吃。一口下去,满满野菜特有的香味。

再接着野生油菜也长了出来,花连带少量的杆一起采下来,或大火爆炒,或绰熟凉拌,口感十分的鲜嫩,黄色的花更是为它的视觉增添了美感。春雨过后没,我小院附近的树林里会有大量的野蘑菇冒出来,因为它们长得很集中,所以每次找好地方不用很久我就很快采满框。但是野生蘑菇一定要小心,完全确定可以安全的才可以采,否则很容易有中毒的危险。有时采得很多,吃不完的我就把它们晒干,留到冬季吃。最受欢迎的是槐花了,山上山下几乎随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踪影,采下来清洗后用面粉拌匀,再放蒸笼里蒸熟,配着蘸料,面粉的麦香和槐花的清香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它们。

山居生活最喜悦的事情之一就是种菜了。小院四周全部是树,树的下面是不能种的,因为将来树的枝叶会挡住蔬菜的受光。所以只能挑桃源里枯死的树,在那颗停止生长的桃树下将它四周的杂草锄去,把菜籽撒上,再浇上水盖上碎土。虽然丝毫没有种菜的经验,但也不阻碍我凭着感觉去尝试。亲身去从无到有的创造是生命中多么美妙的事呀。

没有拍摄时,除了打水、种菜、看书、做插花,背上相机在小院四周为花花草草们拍照记录它们的成长也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我膜拜大自然,崇尚劳动,顶礼一切具有创造性的人和事。我的双脚行走在大地上,我的双手触碰着土地,我的身心全然接受着安稳厚重的大地能量的滋养。生命,因创造而不再庸常。山水、树木、夜空、万物生灵,大美无声,却直接的让人感受到宇宙之浩瀚,生命之美好,让人喜悦、感恩、谦卑。若愿意去感知,你会发现大自然才是人们终极的灵魂导师啊。


↑ 祥子自己种的菜

第五章 寻隐记

178|云老师夫妇

他们的小院在离我不远的另一个峪口里,闲暇时间我会去他们小院串门。因为性情相投的缘故,他们不仅是我的邻居我的朋友,更多是像自己哥哥嫂嫂一般。

与很多“放下红尘”然后去山里隐居的人不同,他们的故事恰是反例:在遇到嫂子之前,云老师做了近二十年的出家人,还俗后遇到了云嫂,彼此一见钟情的两人携手隐进了山林。看云老师以前的照片,身材清瘦,眼神里透着三分犀利,一袭灰色僧袍飘逸出不染尘世的味道。而此刻,他与她一起守着山里这个质朴温暖的小院,与她一起建设家园、种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会每天一早亲手为她煲好姜汤,会在她吃水果时细心的提前切成小粒。很多对爱情不再奢望的人看到他们后,都重新升起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我便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会出家那么多年后又选择还俗呢?”

云老师说:“少年时就选择出家是因为我发现自己的很多想法都和周边的人不一样,内心有太多的疑问想要探寻,而佛法是最能解开我内心质疑的,便出了家。后来,越来的发现,当下的佛教被人们搅弄得浑沌不堪,即便在佛教体系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让我感到遗憾,我也知道凭自己力量是无法改变这样的现状的,索性还俗去建立一片属于自己的清静地。以前总以为修行是往‘上’走,现在越发的感受它是得往‘下’走。脚踏实地去感受生活的每个细节每朵花开每一个人……”

“这点我也深有体会,以前我也有段疯狂的参加禅修体验的经历,特别迷恋上课时的感受,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一味的追寻课程时的感受是不行的,更重要东西不在课程上,而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听到的道理再多,都应该把它们扎根于生活才有意义。所以现在我几乎都不去禅修班了。”

云老师接着说:“生活的本质是不苦不乐的,关键是你如何去看待,如何去营造,如何去欣赏。我们要学会给自己创造一些乐趣,然而很多人不但没给有给自己创造快乐,反而让自己沉没在‘苦’里。所谓的修行不是一味的蒲团上枯坐,同时也应通达俗世的智慧。真正的修行是在我们的生活里。”

这句话几乎是他们生活的写照:

云嫂原本有稳定又体面的工作,与还俗后的云老师因缘相遇并相恋,从以经济物质前提为基础的主流婚恋观来看,还俗后的云老师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云嫂没有因为这些而犹豫,这样的魄力也并非一般女子所有。结婚后两个人决定离开纷繁的都市,去过他们真正想过的山居生活。初到终南山时一切都很艰难,可是,山在那里,彼此相爱的那个人在那里,这些就足以抵御所有的困难了。

从山民家租来的院子起初也破乱不堪,两个人亲自动手扎上竹篱笆,铺上整洁的路,从乡下收来的旧陶罐里、深山捡的老木桩里种上野花,质朴且充满生命力的美感是在城市的公园里感受不到的。废弃的旧木窗被他们挂在墙上,右下角放束花,瞬间一副活生生的艺术品诞生了。院子里开辟了两块菜地,一年四季都种着应季菜。到了冬天很多菜吃不完,云嫂便把它们腌制起来。经过近半年的整理,院子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了诗意的存在。

相关文章回顾






有机是一种生活,独立是一种态度,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合作)farm@yogeev.com(农场)post@yogeev.com(投稿)

多转发,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关注有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