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自己和家人的医生 | 读《儿童健康讲记》有感

2016-10-18 西西 有机会网

有机会原创文章

作者:西西

《儿童健康讲记》的作者“李辛”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后获得天津中医学院心身医学硕士。中医与心理学的双料专业形成了他看待生活和疾病独特的视角。在讲座中,他讲起话来慢条斯理、声音温温和和的,就像和朋友唠家常,说的是平常不过又很关键的道理。买了他的书来读,就像他的声音一样,让人安安心心地读下来,一点点地被启发。“生病”这个错综复杂的事儿被他三言两语、几个比喻说得清楚明白,四两拨千斤的感觉。 他说不要总抱着“病”不放手,那样我们会陷在里面,很长时间与疾病做斗争。其实中医是调常,最关键的调整在生活中。《儿童健康讲记》是他游学期间的六次公益讲座的汇总和重编,它不仅仅适用于儿童,对成年人同样有帮助。


李辛

书中涵盖的内容很广泛,我选了最有感触的几点。

生病是正常的

“不要得病呀”可能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他却说生病是正常的。

“人永远都会生病,从婴儿长成幼儿、少年、青年,然后变成中年、老年,这一路上都有可能生病。我们无法子找到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思路。”

“首先,生病是正常的。因为小孩刚生下来头几个月,他的第一次咳嗽、肺炎、拉肚子……便确立了他最初免疫系统的反应模式。有了这个模式后,第二次再碰到,还会采用这个模式。对的话一切顺利,不对的话就会不舒服,然后再调整,再往前走一步。我们每个人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到现在。不光是免疫系统,我们整个的生理系统,包括我们的人格,所有的一切都是这样一点点成形的。”

“其次,要从每一次生病中学习。学会观察从生病中找到一些规律。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原因?是吃多了?受寒了?试用了一些方法后,看看有没有效果,哪些好的效果、哪些不好的效果。不要每次生病都白生了。”

“最后安心、静心的状态很重要。如果生活太忙、太满,节奏太过紧张,无论小孩病了还是自己病了都没有办法,最后都会扔给医生。医生说怎么办就会怎么办,对治疗过程完全没弄明白。”

对此深有感触。家里的一位老人对“生病”如临大敌,一生病赶紧各种感冒退烧发炎药用上,如果还不行,马上去医院化验拍片子,打针输液,最好几天就把症状给压下去。她觉得生病是一件特别倒霉的事。所以,我每每生病被问到“吃药了没?有没有吃消炎药”的时候,都敷衍地说吃了吃了,好多了,不用去医院。因为从小到大、一路磕磕碰碰的经历告诉我,生病是一件比较自然的事情,像感冒、发烧、闹肚子这种病基本可以靠自身的经验吃一点药,休息充足后自然会好。(当然,这基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了解和判断,如果身体非常虚弱的情况下,小病也会比较危险。)因为胆子小,很少打针、几乎没输过液,对消炎药有天然的抵触,可能是听家人说消炎药有副作用,常吃的话会不顶用,所以尽量避免吃消炎药。

有时候不吃药,病也会自动好。像感冒不管吃不吃药都差不多要7天才能好,最管用的是多喝水多睡觉。慢慢地找到规律了,药也越吃越少了。今年感冒过一次,没有吃药,自自然然地休息、喝水,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好。

还有就是静心、安心的状态特别重要。千万不要一得病就慌,有病乱投医。记得李辛在讲座里说,有病人和家属来看病,他会先看这个病人和他的家属神定不定,如果有一方是定的,那这个病就好看了。最怕的是两方都不定,病就比较难看。因为是病是有周期的,如果心理太着急的话,不给它时间发展、表出来、慢慢恢复的话,可能会乱用方法,把疾病带到一个更复杂的地步。

如果生病了,要学会观察,因为什么原因生病了,以前用过哪些方法,哪些是比较有效的;如果什么药都不吃,注意休息病是否会自自然然地好。带着这些观察和经验的总结,把每一次得病当作一个机会,了解自己身体,好好地对待它。


现代社会“开”的多“阖”的少

“这些年,我们发现很多健康问题,不是单纯的肉体问题,还有信息过度的问题。每个人都是‘互联网’的一个终端,就像家里的电脑一样。我们都知道,如果电脑程序、窗口开太多的话,运行速度就会很慢。如果接到不对的链接,可能会中病毒,或者有很多垃圾文件储存在你的电脑里。然后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内存越不足速度越慢,自我清理恢复能力就越差,就越容易中招。”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问题不仅局限于肉体本身,还体现在自身的能量上。人在消耗能量是“开”, 补充能量是“阖”。开阖的平衡很重要,现代社会 “开”的机会要比“阖”的机会多太多。

李辛发现“近年来,很多现代大城市的孩子有严重的肾虚,神也不定。而四五十岁的成年人更是耗得厉害。按道家的观点,我们日常的听、说、看、想,这些都是在漏,就像杯子上打了很多洞,人的精气神渐渐漏光了,所以从饱满年轻变得虚弱衰老,最后死亡。”“我们现在是漏得多,回得少。现在从小学甚至从托儿所就开始用电脑写作业,要跟上时代潮流,尽快进入互联网时代,但互联网的诱惑很大,小孩子容易迷失在里面,精气神早早就消耗光了。不是时代有问题,不是电脑、互联网有问题,是我们无法把这些当成一个单纯的,只是帮助我们生活、工作的帮手,而把它当成满足无限欲望的工具,把自己的精、气、神都投入进去,无法自拔。”

是呀,看着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要通过手机提交作业时,真为他们捏一把汗,很难想象上了很多年学之后疲惫的样子。记得刚上班的时候,除了面对面的沟通外,工作沟通主要通过邮件、打电话、发短信。那时候工作很忙,但是下班以后基本结束了,除非是特别紧急的事情,会接到同事的电话需要赶紧处理。这几年,随着即时沟通工具在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几乎随时都会被拉到工作的状态之中。相信每个人都有好多个工作群,每个时刻工作群里都有消息在闪,不再以上班和下班为界限,随时随地都能处理问题。这样的好处是沟通更快捷便利了,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少了。缺点是没有了界限,心里面一直有一根弦悬着,无法真正的放松。那不受外界干扰的,真真正正的放松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呀。只有具有这样的时刻,消耗的身体和精神才能充好电,应对新的挑战。即使这样的时间很少,也要尽量争取。比如午休的时候,放下工作到户外环境好的地方散散步、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看看自然里的花草树木。可能只是半个小时,也能让精神得到一些放松,下午的工作效率更高。

“人体的能量就像一个探照灯,如果电池都是满格的,一下就照到5公里以外了;如果电池老是不充满,还漏电,就只能照到眼前这一块。”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好像自己电不足了,不是不好好学不好好做事情,是怎么努力精力都不够呢。

李辛举了几个例子,比如上了一天班已经很累了,能量用光了,这时候选择去健身房跑步,本来应该“阖”,却选择了“开”,身体的能量进一步被消耗。如果平时体质好,还有资本透支一段。如果既没有能量,又去跑,就很危险了。这些年有些知名的工商界人士死在跑步机上,就是该睡觉的时候没睡觉,还在往外”开”,最后电池就用光了。或者上了一天班很疲劳了,习惯性去大吃一顿。这时候身体能量比较虚,消化不了这么多“好”东西,淤滞在体内。不如粗茶淡饭、清粥小菜更适合些。还有吃了一顿大餐后,再去K歌,进一步的“开”,渐渐地身体的能量越来越少,肚子会变得越来越大。

补充能量,精神层面的补给更重要

当我们觉得身心疲惫的时候,精神层面的能量比较匮乏了。“比物质层面的补药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补药。” “天地之间的自然能量是大补,它远远超过人参、鹿茸。你花几万块钱买野山参吃,还不如休假一个礼拜,到自然环境中充充电,哪怕只是待在家里休息,出去散散步,也是一种补养。”

“有时候,我们上了一天的班,晚上和一个气定神闲的朋友聊天,也没谈多么重要的话题,但是你觉得心里很舒服,若有所得,而且脑袋会清晰一些,这个就是精神层面的补。”

“如果你平时的生活和工作‘开’得很多,那度假就不要去拉斯维加斯赌场了,也不要到人太多的海滩去了,那还是个相对‘开’的环境。找一个乡村的别墅,不慌不忙地散散步,静养一下,帮助自己好好地‘阖’,这是大补。”

“如果实在太忙了,而且有家人要照顾,一刻也离不开,那还有个好办法——静坐。可以每天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即使是三五分钟,也有很大的好处。”

以自身的体验,身心疲惫的时候,到大自然中去是个特别好的方法。以前休假去山里呆几天,回来觉得精神饱满了,就是这个感觉。还有静坐,曾经和一位老师学习静坐,坚持了两年的时间,每天静坐一会。在静坐的过程中,能感觉到身体哪些地方比较通畅,哪些地方有堵塞,涨、麻、疼。通过静坐这些现象慢慢好转,身体的血脉更为通畅了。并且,静坐能让人沉下心来,比以前更加有定力,遇到问题不那么慌张了。还有一点好处,觉察力增强,观察到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这两年没有天天坚持了,但是遇到问题、心情急躁的时候,还会静坐一会,心更安、头脑更清明。

这些是我的体验,每个人有不同的让自己精神愉悦的方法,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方法。可能是和趣味相投的朋友聊聊天、听一场音乐会、看几本喜欢的书、去踢个球或做一桌美味的饭菜。


能在生活形态上改变的,先从这里入手

讲座上,很多妈妈提问自己的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该怎么办,要吃什么药,是否要补肾等等。他会建议家长先了解判断孩子基础面怎么样,吃饭好不好,睡觉好不好,大便、小便、出汗等排泄功能好不好。这个代表身体运行是否正常。如果基本面正常,即使有各种症状,身体自己也能够慢慢恢复,或让医生加一把力。这是比较好治的病——顺症。如果一个病人基本面很差,哪怕是一个感冒都可能变成心衰。这是逆的病。

书中建议治疗顺症应先从生活方式、饮食调理、运动等生活形态上入手,不要先从医学、药物入手。如果孩子吃得多、运动少,导致体内有淤积,建议多运动、吃得清淡一点。如果自身容易焦虑,把问题放大话,影响到孩子的精神,可以试着自己先放松下来,不要把关注力都集中在一点,做父母的精神放松了、充足了,孩子自然会受到感染。平时工作太忙太累,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心里还想着其他事情,孩子会感受得到。在这个时刻最好放下其他的事情,与孩子的心在一起。

同时,他还给现代人开了一张处方,如何通过生活行为的改变来增强自身的体质:

1、 不食生冷之物,不空腹喝大量果汁、吃水果(保护中焦脾胃,增强抵抗力,改善肤质)。

2、 饮食清淡,少食辛辣、油腻、烧烤,少烟酒,晚餐适量,慎食牛奶。(减少体内湿热淤积,减少中焦和身体内部的或者深层的淤滞)。

3、 每天泡脚10-15分钟(虚人泡到身体温暖即可,以不出汗为佳),每天散步40-60分钟,或慢跑15-20分钟。(运通三焦气血,温养疏通经络,减少淤滞)。

4、 22点以前睡觉,睡前1小时不看电视、电脑,不打电话,不打游戏(收敛神气、助眠;养心,保元气)。

5、 练太极、五禽戏、传统武术、瑜伽、站桩等(在不消耗过多能量的情况下,疏通经脉,改善循环,聚精养神,提高机体免疫力)。

6、 静坐(从志意过用,即“耗”的精神状态,调整到精神的“收、聚”状态)。

7、 多接触自然、土地、植物、新鲜空气,尽量减少看电脑、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帮助经络打开,清心明神,和自然能量交流)。

8、 不看恐怖片和类似的信息(保持精神的稳定性,避免神气干扰,变生杂病)。

处方里的注意事项不一定面面俱到,我觉得重要的是大方向。该休息的时候休息,需要运动的时候运动,身体不太强壮的时候吃清淡些容易消化的,多接触大自然。选择对的信息,有些信息没有能力去消化,不管好或不好都会成为负担。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段话,“我们目前的文化、教育,只是停在世界的物质层面和社会的现实层面中,试图训练我们成为一个始终‘有用’的人。但是,一年有四季更替,土地也需要休养生息,我们这些人呢,却把自己当成机器,不停地在创造更多的、外在的价值。在传统中医、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关注点是人。它不要求你成为一个多么有用的人,而是启发你成为一个自知的、快乐的、相对自主自由的人。”


关于作者

西西:吃货一枚。从向外探馆子到寻找好食材、向内发展自己的厨艺。喜欢简单、自然的生活和一切美的事物。

(编辑:Jing)

相关文章回顾




长 按 打 赏

为有机会成长与坚持打赏





有机是一种生活,独立是一种态度,有机会分享你我的品味和追求。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合作)farm@yogeev.com(农场)post@yogeev.com(投稿)

多转发,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关注有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