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漫山时,随天地一起静默 | 记三生谷生态村“道家与生态”冬令营
文章来源:三生谷生态村
【导语】1月底,位于浙江胥岭的三生谷生态村首次举办公益冬令营,邀请到国内外学者分享海德格尔思想与道家思想及其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名年轻人一起学习、劳动与生活,共同度过了难忘的十天营期。这里分享部分学员的心得记录以及活动剪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5510n3hjh&width=500&height=375&auto=0
海德格尔和老子的生态哲学
作者:万小清
时值大雪,胥岭,白雪皑皑,玉树琼枝,整个山谷一片琉璃世界,散发着一种庄严,静穆,圣洁的光辉。
此时在三生谷生态书院,台湾学者赖贤宗教授正带领大家进行一场海德格尔与老子的对话。海德格尔的冷峻而深刻的哲学气质,老子那“致虚极,守静笃”的玄妙与深邃,映透着外面的白雪澄明之境,仿佛把大家带入到存在的深处。
大雪,冬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阴极而阳复,所谓一阳来复。在这大雪漫山,中国乡村的深处,一群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生态村建设,学习老子的天地哲学的智慧,正是阳气初动,中国的乡村振兴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生机可见。
诗人的返乡与本源
海德格尔在其《人,诗意地栖居》中有一篇《我为什么住在乡下》,谈到他的乡居生活,“严冬的深夜里,暴风雪在小屋外肆虐,白雪覆盖了一切,还有什么时刻比此时此景更适合哲学思考呢?这样的时候,所有的追问必然会变得更加单纯而富有实验性。这样的思想产生的成果只能是源始而骏利的。那种把思想诉诸语言的努力,则像高耸的杉树对抗的风暴一样。”
许多伟大的哲人,都经历过隐居乡村或者山林的生活。古代的中国文人隐士常以山林作为谈玄论道的地方,印度的修道士,西方的哲人和圣者,同样也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来思考人类和生命的真谛。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沙漠隐士,近代的爱默生,梭罗,托尔斯泰,海德格尔……,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山林作为其生命和思想安顿之处。
乡村的生活褪去了人世的喧嚣,直抵自然和生命的本质。近代以来,很多诗人哲学家慨叹回不去的精神家园。工业文明把人类从古典时期的“美满的和睦、安逸与互亲互爱的阿迦底亚式的牧歌生活之中”牵引出来,人类从此走上一条没有归宿的前方,对故乡、家园的情结成为大家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荷尔德林的诗唤起了无数哲人对现代性和存在本质的思考。
“接近故乡就是接近万乐之源(接近极乐)。故乡最玄奥、最本质之处恰恰在于这种对本质的接近,绝非其他。所以,唯有在故乡才可以接近本源,这乃是命中注定的。正因为如此,那些被迫舍弃与本源的接近而离开故乡的人,总是感到那么惆怅悔恨。既然故乡的本质在于她接近极乐,那么还乡又意味着什么呢?还乡就是返回与本源的接近。”
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
群山与大地
“大地是涌现者和守护者。大地独立而不待,自然而不刻意,健行而不知疲惫。”
“大地只有像那些本质上不可被揭示,躲避一切揭示而且始终在封闭状态的事物一样被感知和被保护时,它才公开显现澄明为它自己。大地上所有事物以及作为整体的大地本身,一起进入一种相互和谐之中……大地本质上是自行退隐的。”
海德格尔在其《我为什么住在乡下》中继续谈到其对自然的体验,群山无言的庄重,岩石源始的坚硬,杉树缓慢精心地生长,花朵怒放的草地绚丽又朴素的光彩,漫长的秋夜里山溪的奔涌,积雪的平坡肃穆的单一——所有这些风物变幻,都穿透日常存在,在这里突现出来,不是在“审美的”沉浸或人为勉强的移情发生的时候,而仅仅是在人自身的存在整个儿融入其中之际… …
《道德经》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赖教授在此讲到大地的厚重与静穆,以及“天”的空明与“无”,并分别以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农妇的鞋子”和“希腊神庙”代表“法地”与“法天”的喻示。在这双农妇的鞋子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鞋子属于大地,是大地的集中呈现。当农夫穿着鞋子在大地上行走的时候,鞋子与大地都呈现着其最本质的状态,正如人生活在大地上,与大地融为一体,耕耘与收获,大地也依人与季节而显现出自身,这种无言的交融与共生,正如庄子所谓“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中”。
现代性的显现与打量,将自然与大地都置于人之主宰的对面,大地失去了其本有的神性与庄重,脱离于大地的人类也同样变得黯淡与单薄。生态村的实践,正是希望回归大地,回归乡村,也回归我们精神的家园。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重新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境。
天地神人的共栖之境
赖教授从儒释道三家谈到了“生”,儒家是生生之境的创生性,“天地之大德曰生”;道家是大道玄德的不生之生,佛家是无生之生。讲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生”与“人法”的上下回向路径,“道”之本体的向下生化的妙用,“人”之归终向上超越的回溯。又从老子的域中四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讲到海德格尔的天地人神之境。
“地、天、神和有死者,从其自身而有的互相隶属,从统一的四方的纯真之中而有共同隶属……这种失去小我的转让就是四方的映像—游戏,由之而来,四方的纯真才得到信赖。天地神人的纯真的生成的映像—游戏,我们称之为世界。”
这与老子的“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的思想相通,都彰显了物的浑成、周行不殆,道法自然,物物映照,相互和谐。……海德格尔以“万物辉映”的思想来对抗技术的“框架”对于自然的压迫,此一“万物辉映”的思想不仅近似于老子的四大浑成的思想,也颇类似于庄子所说的“天籁”、“天钧”、“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蔓衍。” (赖贤宗《海德格尔与禅道的跨文化沟通》)
道家负阴而抱阳,注重“有”更注重“无”的存在,以道为本体并复归于道。此“有”与“无”正与海德格尔的“在场”与“不在场”相应。这与近代以来的以“人”作为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主宰性的哲学是一种彻底的翻转,将“人”还原于“自然”,还原于“道”,在弱化了人的主体性的天地人神的世界中,人内在的神性与崇高,以及天地的神圣与庄严,反而更加得到了相互之间的映衬和朗照。
在这地域的深处,在这时间的深处,我们重新返朴归终,回到生命的本质,“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在这庄严澄明的琉璃世界,在白雪皑皑的圣洁时刻,我们怀想着天地人神(道)的神圣之境,人与天地共生,与万物共存,与道合一的大中大和的天地境界。
最后,附上赖贤宗教授在其《海德格尔与禅道的跨文化沟通》序言中的诗歌《访海德格尔托德瑙山隐居小屋(五首)》,作为本文的结束(该诗歌一共五节,此为最后一节)。
天地在此静默
哲人之心的纯素
体现不言的大美
微风幽林中
飞鸟白云外
晨星夕阳
我至诚之心
随天地一起静默
滑入宇宙的终极
与淳美
在新的时代,我们可以给世界贡献的是什么?
作者:魏川
回到都市后,才对冬令营所学有越来越深的感悟。
下车的那一刻,喧嚣立刻将你吞噬,这就是“五音令人耳聋”吧。当都市的霓虹亮起,广告灯光如万箭般刺向你的双眼,这就是“五色令人目盲”吧。饭店的聚会后你需要使劲喝水以使舌头恢复味觉,这就是“五味令人口爽”吧。
然而,许多人却不自觉地沉溺其中,失去了探索生命意义的动力。对于已经参与了乡村建设,选择回归的我来说,三生谷举办的“道家与生态”冬令营使我对“三生”(生活、生命、生态)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坚定了我对“三生”生活的意志。
来生态村不是享受,而是享受与建设一体
有幸参与到冬令营前期的志愿工作中,打扫清洁、搬运、烹饪,这些需要很多体力的劳动反倒让我可以帮我放下纷飞的思绪,专注于把当下的事做好。尤其打扫,面对一大片乱七八糟的景象,刚开始是有点恐惧的,但做着做着,心情就变了,想着如何分类,木头按长短分别捆扎、刨花装进袋子引火用、废弃的布条成了绑绳。做清洁真的会使人变得谦卑。当看到场地变得干净整洁,心灵也放佛被洗涤过一样。
开始做吧,自然会有人加入
不用感慨一个事业人少,你看到它是美好的,去做就是了。就像我去打扫卫生,有人看到我一直在做,就加入了,并且帮我改善了工作效果。生态村也是如此,先有一部分迈出第一步,就慢慢会有人跟随……
道家与人类出路
第一次有机会这么认真地体验道家智慧,不禁感叹“相见恨晚”。自己在探索生命真谛的过程中走过很多弯路,却不知出路先人早已点拨。所从事的乡村建设工作越深入就越避不开对生命本质的理解,而道家是将生命本质用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解得最究竟的。道家的语言很形象,即使是理论也多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比喻,让你觉得离自己不远,不似西方哲学逻辑。同时,理论与修身并重,不空谈。
我想“后现代”在中国应该就是道家智慧的再生与生态村建设相结合的成果。
生态村设计的课程采用的是“学而时习之”的方式,议事规则、非暴力沟通、领导力演讲都是学习完理论立刻进行实操,这样子的学习是最快的。每天有站桩和太极、静坐、道家养生功等,又有素食、新鲜空气、山泉水、雪景,这不就是幸福生活最基本的嘛,只是我们想要的更多,所以才不开心。道家与海德格尔的对话让我更清晰了解了西方哲学的脉络,以及他们对东方智慧的吸收。在新的时代,我们可以给世界贡献的是什么?肯定不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东西,西方已经在那条路上走到了尽头。我们可以贡献的,必然是深植于中华文明精髓的、对宇宙生命认识的思想。
挖掘、解读古老智慧,然后才能融合与创造
作者:汪欢
这个冬天,仿佛注定是特别的。因为这个冬天我来到了位于浙江胥岭的“三生谷”这样一个地方,我才知道身边已经有人在做这样一种大胆的尝试,将我以往对理想生活该有样子的所有想象尝试在现实里创建出来,以一种名叫“生态村”的方式。这注定是件既需要勇气也需要非凡能力的事,不论结果如何,它的开始已令我钦佩与神往。
(以下为部分学习心得分享)
创建生态村的四个维度
文化、经济、生态、社群是生态村构建的四大维度,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村也需要从这样四个维度去诠释去体现,也就是说假如只是具备生态农业、有机种植等还远不能称得上是一个生态村,更为重要的是这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足够平等、友善与和谐,更拥有一种尊重自然、万物共生的生态文化来滋养、守护人们的心灵与精神世界,继而在经济上发展出与当下主流模式有所不同的方式来,如追求适当规模与适当的技术、减少能源浪费等。在这里人的世界与自然生灵的世界是不可或缺、不可偏废的。我非常认同这样的一种全局思路,也感到只有以这样一种整全考虑的方式去做保护环境、守护自然的事才是真正得人心,也真正有效的。
沟通与情绪表达
良好的社群关系自然少不了人与人之间和谐、顺畅的沟通与交流,而时下城市化与工业社会的发展却将这样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区隔、越来越充满障碍,而并未因技术的发展变得更流畅,原因就在于人们在迫切而孤立地追求自身利益与发展、不被他人超越的安全感时已经普遍丧失了共通的感受与理性交流能力。此次冬令营再次将如何沟通的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并介绍给大家时下国际流行的非暴力沟通方法,告诉我们需要去用心体会自己与他人的内心感受、去理性表达自己的真实需要,才有可能做到有效、和谐的沟通。与之相伴的还有化解内心冲突的互换身体表演游戏,也同样是召唤我们用身体去领会他人,进而理解他人。不过我想最为关键的还是我们能逐步找回那种共通的感应能力,才能使眼中不再只是区隔与障碍,而是导向连通的柔情,这是可以运用任何理性方法的情感基础。
理想的会议方式
群体生活始终少不了会议,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也同样是参与了不少门类的会议,但好像真正喜欢开会的人没有几个,原因大概就是我们曾经验过的会议往往是由一人主导的、缺乏自由表达的、气氛压抑的,也因此造就了许多人对公共事务不感兴趣的态度。此次的冬令营课程就介绍给大家几种十分民主与开放的开会办法,一种是采用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会议方法及“世界咖啡厅”强调自由氛围的会议方法,另一种则是这次韩国来的金教授介绍给我们的阴阳五行开会大法。前者的最大要点是强调了一名具有中立立场的主持人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观点的氛围,而后者的最大亮点是,在有明显对立和纷争的讨论中,这种方式可以允许人们的思想不断流动、变化,进行调整,特别是设置了一个让对立的两方交换立场、观点进行陈述的环节,以图发现阴阳双方的交汇点,最终找到一个不贬损任何一方、也不维护单独一方益处的解决方案,以“上天赐予方案”的方式最好地消解失利方的挫败感。大概因为文化亲缘的缘故,我个人非常喜欢和认同这种解决争议的办法。
生态学理论与佛、道思想的贯通
冬令营的另一个重大主题是关于中国文化与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也即与文化密切相关的思想、精神与信仰部分。因而每天早晨我们会有一个功课便是集体吟诵老子的《道德经》,体会数千年前中国先人的心得、智慧,而课程中通过对德国哲人海德格尔思想的了解,我们又会发现在地球的另一端,西方哲人也走上了一条类似的认知道路,像是巧合也像是宿命。
那么建立一个生态村为什么要牵扯到如此多范畴,我自己也禁不住发问,这些人文内容与重视实证研究的生态学又有何关联?我想我能明白的是,文化对一个社群的意义自不待言,而以上这些都是我们过去的人类社群所诞生过和依赖过的文化,相信在一个全新的人类社群方式的探索过程中,在发展出一种更具包容性与前瞻性的文化过程中,它们也同样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留待我们新一代人不断挖掘、解读然后才能融合与创造。而不管西哲还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乃至科学体系下的生态学理论,大概都是为让我们发现这种人类认识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轮回和响应,让我们在接受这些有颠覆性的观念与认识时并不会感到那么陌生与突兀。
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与我们的故乡、家园
幸福是我们一再追寻而往往不得其解的话题。课程中的一个难忘的核心互动环节是海潮老师带领每位学员就“幸福”最重要的五个元素对自己进行的一次叩问。统计结果是金钱、财富看上去是每个人都需要的重要元素,但在充分的爱、良好的社会与自然环境、能够自我实现的工作面前金钱、财富又是最次要和不足道的,这对往往深陷财富累积的轨道不能自拔的世人来说,是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和叩问自己的问题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EDE课程的结尾,海潮老师让我们每个人为自己的家乡做一次复兴的设计与畅想,我非常感动地听到了每个学员亲切地讲述自己的家乡,家乡的资产、家乡的特色,以及如何结合生态理念去改善、复兴它们的想法。通过他们及我自己的讲述,我也才恍然意识到故乡,那个我疏离和忽略太久的家乡,我与它其实有那么深的联结,我的内心是多么希望让家乡再度焕发光彩,而不是一个我们在大城市裹挟下将其抛之脑后、日渐衰朽的地方。我想这样的领悟也是我在此次冬令营里最大的收获吧。
……我也感到生态村的建设一定不会是件容易的事,中国范围内的实践可说才刚刚起步,而三生谷更像是一个召唤更多人一起加入、一起通力合作、解决共同问题的窗口,希望这个窗口可以让更多有潜力、有良知、有美好心愿却在逼仄的社会范式下各自挣扎的人看到另一个世界的可能,这个世界将带给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真正的向往与归属。
活动剪影
早晨太极站桩,寻找一份静的力量
学员们做自我介绍
韩国金载亨老师
合影留念
以静坐的方式回到当下
课程以朗读道德经开始
学员们分享展示成果
安详放松的学习氛围
彭理老师的植物染
传统手艺扯麦芽糖,里面有太极的姿势
正念感恩茶会
分组讨论生态村的不同维度
学员们一起劳动
爬雪山钻溶洞
离别时
文中图片来源:万小清、舍文、魏川
部分文章有删节,全文及更多相关活动请关注公众号“三生谷生态村”
延伸阅读
用生活,定义有机。
新农夫 | 有机田 | 慢餐食 | 简生活 | 纯自然 | 绿心灵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媒体)farm@yogeev.com(农场)post@yogeev.com(投稿)
人人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