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匠心农人 | 他从零开始学农,打造出小而美的冠丰芦笋园

2018-03-05 @Simple 有机会网

有机会原创
作者:@Simple

【导语】冠丰芦笋园的主人曾冠维原先是职业军人,退役后做过两年室内设计工作,因为看到农村人口老化,务农世代有断层发生,加上本身对农业的兴趣,因而决定转换跑道,从2009年开始展开他的从农生活,在完全没有经验的背景下,一切从零开始、持续学习,成功种植出无农药的生态芦笋,获得了市场及同行的肯定,也感受到了助人的快乐。

绿油油的芦笋在中餐或西餐中都受到广泛欢迎,适合日式凉拌、中式快炒,也适合法式料理摆盘搭配高级飨宴。然而台湾有八成的芦笋依赖从外地进口,多从泰国为主,而台湾本地生产的芦笋目前以靠彰化地区为大宗,台南次之,无毒有机生产的芦笋几乎少有。

位于台南市麻豆区的“冠丰芦笋园”从2009年创立,一开始就坚持不施打农药,尽可能保持土壤的纯净、健康、友善地球。农场主人曾冠维是1978年生的新手农夫,从职业军人退役后,曾经做过室内设计,最后选择离家最近的土地开始务农。从完全不懂农业到已有稳定销收产量的成果,全凭自己的毅力和妈妈的支持。

“台南县市合并之前我刚好买下这一块地,不大不小刚刚好0.27公顷,一开始也不是种芦笋,是经过三年的实验、调整后才找到绿栽培芦笋的品项。”外型斯文的曾冠维看起来温文儒雅,但所有和他共事过的人一致认为他是“坚持到底”、想做的事一定做到极致的人。对这位半路出家的农人来说,品牌=品质+品味+品德。

2009年,恰巧是全球金融海啸的时候,当所有人对财务抱持保守态度的时刻,曾冠维却以“创业”的心情一步步投资设施、田地、简单屋舍和土壤。前两三年均在摸索、熟悉环境阶段。曾冠维说“大概用半年的周期去熟悉一种作物,一季一季地观察“,确定方向是长期种植、高经济、病虫害少,便于管理,最后决定了芦笋。

农场人力仅仅是自己和妈妈,一开始想着希望可以做到“自产自销”,让产品直接从产地到餐桌,芦笋产期从三月(春笋)到十一月(秋笋),近八个月时间可以采收。采用温室无农药栽培,栽培的品种是本土“台南四号”。非芦笋产期时,则在温室外的露天区种植玉米笋,温室和露天轮番照顾,同时种植绿肥养地,增加土壤有机质,三年前利用农忙之余,报考嘉义大学开设的“农场管理学士班“,将理论与实务结合,生活忙碌而充实。

一开始以露天种植,发现天气时常影响作物收成,因缘际会和朋友买了二手的温室设备,于是一头栽下温室芦笋的中规模种植。“种芦笋不能生病,每天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跪在土里采收芦笋,夏天温室里高达45度,所以一定要比太阳早起”。多数人吃过芦笋却没看过芦笋种植的模样,高度介于120~150公分之间,相当于一个成人高。芦笋是长年生长的作物,产期几乎每天都都要采收(抢收),曾冠维笑说“每天的SOP就是一早起床,立刻下田采收芦笋、分级整理,接着到学校上课,晚上经营社群网路行销芦笋”。

收成时必须蹲在地上,温柔地寻找刚冒出新芽的嫩芦笋,趁着被虫吃掉之前采收、清洗、包装,寄给消费者。以经营事业的心情照顾芦笋,不舍芦笋踏入一般通路,所以他总是自己包装自己卖,多销到家庭、学校、团购。

曾冠维每天固定以脸书与消费者沟通,让遥远的人也可以即时看到农场的实况,如此,目前几乎全数在网上团购售出,配送的一箱货里会附上一张检验报告,时时刻刻与消费者沟通,社群上的照片告知了田里的进度。曾冠维说,“许多远方的消费者不知道生长季,不明白为何产量较少、较慢,在社群网站中,他们可以知道作物生长的日记”。

“决定务农的第一年我几乎在整地,因为决定不用农药所以必须自己清除杂草。到第三年都还种不出东西来觉得很挫折,但是开始种芦笋后情况好转很多。我记得上课的时候老师说:精致小农走的路线是,应对极端气候的设施、有竞争力的作物、做自己的品牌。”选择芦笋考量到的是稳定的生长期,且属于高经济价值作物。他定期上课、与其他农友交流,学习到的知识直接应用。

温室让他可以隔绝外界多数的病虫害而不需要施农药,芦笋园里养了专门吃虫的绿绣眼,一片绿意中有蜜蜂、有蜗牛,虽然没有复杂的生态系统,却让芦笋可以安心生长。

十年前,决定务农,从零开始,谨慎地选地、整地、投入大量资金和心力,和妈妈两人打造出一个小而美的芦笋园,这些年来,不乏有人向他高价购地,但他坚决不放弃,“这像是祖传的宝贝,如果卖掉我就离农“,十年后,小规模的品牌渐渐受到市场及同业的肯定,每年也有持续成长的业绩,现在年收入可以达到一般白领上班的标准。其中曾冠维自行归纳出数个独特的成功之道:

一、选择中产阶级及其以下的客群。一般来说,生态农业品牌价格高,刻意挑选高端人口为目标,但曾冠维认为“金字塔中端以下人口更多,况且生态食材应该是一种亲民的选择”。主张让更多人吃到品质好、价钱合理的安心食材,冠丰芦笋园定价合理。

二、不随市场浮动改变价格,多数作物会因为市场的需求价钱飙涨或惨跌,曾冠维相信,芦笋并不是家庭饮食刚需,无论是淡、旺季,他都稳定自己的价格,让芦笋成为一种餐桌上的日常。

三、用心经营社群,找到团购的KOL(关键意见领袖),采用预购方式,视田间生长状况,定期开团购单,有效管理生产和销售的频率。目前约有六七成回头客,多是四十岁以下的女性,为了孩子和老人的健康而选择。

对于“有机”的概念很清楚,却从来不标榜自己纯有机,对以务农为生的小农来说,纯有机的代价太高,甚至送厂认证都是一件奢侈的事。“虽然我无法负担有机认证,但是消费者在意的事情我一定会尽力去做,我也拿到了吉圃园标章及无农药残留(ND)检验报告”,其他的就靠自己和消费者的沟通、建立信任。

十年前从室内设计公司离职后,决定买一块田,第一个考虑的是附近不要用惯行农法的种植,坚持无毒安心的种植,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看到一步步稳定的成长,成就感油然而生。采访的期间巧遇中国年,他说“为了采收芦笋,我们除夕也没放假”。

曾冠维的冠丰芦笋园是一个典型的个人品牌成功案例,从农业门外汉,一步步坚持和学习,不间断和市场沟通,建立与消费者之间零距离的关系。即便是只在网路上沟通,也是用心而贴心,目前田里仅有两个人,雇人成本高,品质无法把控,所以只能比别人更辛苦。但是这过程中满满的踏实感。

外人或许觉得他不够聪明,可以选择更快的盈利方式,但对曾冠维来说,选择农业是想过一种有意义和简单的生活。因为芦笋园获得衣食无缺的生活,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照顾母亲也赚到生活的开销,这就是最大的成就。而他的商业模式听起不新奇,但却是稳定而深耕的模式,永远贴心地与消费者站在一起,为客人着想,务农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帮助更多人。

图片来源:冠丰芦笋园官方粉丝页、上下游新闻市集

冠丰芦笋园
台南市麻豆区方安正里方厝寮37之20号
联系方式:good1234577@yahoo.com.tw

关于作者

@simple,爱特简单生活工作室,simple sofa小型分享会主持人。英国现代戏剧硕士。在书堆中一个人长大的孩子。在英国、美国农场与日本山间做田野采访,最大嗜好是听长辈说故事、学厨艺。写作主题关注艺文、乐活、创意、生活美学,目前为自由撰稿人,位置北京。不是在敲键盘就是在旅行。


延伸阅读




用生活,定义有机。


新农夫 | 有机田 | 慢餐食 | 简生活 | 纯自然 | 绿心灵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媒体)
farm@yogeev.com(农场)post@yogeev.com(投稿)

人人有机会扫描二维码,关注有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