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是开玩笑!你的“买买买”有可能是种心理疾病,得治

2016-03-07 扬子晚报 有机会网

以下这篇来自扬子晚报的报道,原发表于去年双十一期间,但是,咱们也知道,这年头,商家的“大幅优惠”时时刻刻都存在,每个传统节日更是都变成了购物狂欢,所以,此文何时看都不算过时呀(比如,妇女节快到了,你准备好了吗~)。“强迫性购物”不是爱好,而是种心理疾病,你或者家人会不会有这样的倾向呢?请看文中解读。如需更深入了解此类疾病,推荐阅读书籍《你体内的囤积欲》。


“剁手族”中有“强迫性购物患者”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李兰陵

图片来源:Pixabay

“双11”狂欢节刚走,微信群中就热传起一张“古妆女”照片,配文是“她不倾国,也不倾城,却会让你倾家荡产哦”。此“女”,是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的漫画形象,其作者,猜想可能是对网购爱恨交加的剁手族。

何为“剁手族”?是网购族给自己起的外号,意为“再网购就剁手,但即使剁手也得接着网购!”

国际期刊上发表的一份调查显示,每100个“买买买”人群中,可能藏着5个强迫性购物的“购物狂”!而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采访专家: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 张纯博士

剁手族购物欲无法控制

个案1:一位女子说:“我就是一个剁手族!上大学时,网购从买书开始,书店里的精装书动不动二三十元,而网店里的差不多都是五折六折,当然要网购了。

再后来就开始在网上买日用品,再后来,网购成了我的‘消遣习惯’,我看到有什么商家促销就要去围观:打折、满赠、免运费,看到觉得划算的就买了囤下。刚过去的双十一,我给两岁的女儿囤积了足够她穿到上小学的鞋袜衣服,还有这辈子也够用的床单毛巾!”

其实,仅仅从口号上就可看出,该族群已经有了类似“再买就剁手”的警惕感,然而往往接下来却仍继续着“即使剁手也得接着购物”的行为。

“剁手族”有着无法控制的购物欲望!

购买需要的东西不是病

剁手族中,有的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消费承受能力并因此负债。如,每月收入只有两千,却看中了价值几万的包包,朝思暮想还是忍不住买了回来。这种“买买买”是病态吗?

心理专家说:如果他们购买的那些东西,的确是他们需要的,或者喜欢的,那么这只能说:从消费理财的观念上有待商榷,但这并不属于“强迫性购物”的范畴,不能算病态。

尽管这种“不逛不舒服”、“不买忍不住”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强迫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患上了强迫症。

几乎所有的人都经历过强迫现象,如,出门后总担心屋门是否锁好,等。 这种强迫现象程度轻微且持续时间短,如果不会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就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购物会带来心理上快乐

有的人表现出一天不逛、不买就心里难受。这看上去像上瘾了。为何剁手族会“购物上瘾”?而且女性是高发人群?

心情一低落就会想购物,之前犹豫的东西也会果断地下单,这是原始社会的女性,在社群中遇到挫折时,跑出去疯狂采摘水果一顿猛吃,增加力量后再伺机报复心态的现代变体之一。

再则,通过购物拥有或者即将拥有新的物品这种过程,其新鲜和令人兴奋的体验,会激活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多巴胺的释放,让人觉得兴奋不已。

每个人都有追求快乐的本能,然而现实是现代人的生活,多缺少目标和乐趣。因此,当人们发现通过购物可以更便利地获得心理上的快乐时,就会不断地去追求。

剁手族的消费心理多不成熟

为什么年轻人是“上瘾“的高发人群?这缘于他们的消费心理不成熟,往往为一些其它的心理原因所左右。

占便宜心理:打折,是双十一打出的最响亮的口号。虽然大家心里明白,有可能是假打,但还是怕自己错过占便宜的机会。

面子心理:双十一过了,一包一包的快递到了你的办公室,瞬间,你就成了办公室的话题。

寻找参与感:这么火热的全民运动,我不参加能行吗?至少能跟办公室同事有共同话题啊。

表达欲望:亲身体验双十一,过后再对双十一大加吐槽,或者进行各种晾、晒。“表现欲”借助全民运动得到了满足。

攀比心理:看到别人有,自己条件不具备也想拥有,于是不顾个人收入,不断地“拍下”服装、首饰、化妆品、手机、包包等,造成入不敷出,后悔不及。

此类“剁手族”们在生活方面,大都存在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他们面对不如别人的地方极度缺乏自信,总想通过达到与别人一样的标准来满足自卑的心理需求。

让健康的兴趣爱好充实内心

如何抵制网购成瘾?

从心理入手,寻找健康的兴趣爱好,内心充实之后,就不会拿着购物当慰藉了。

促销放在晚上零点开抢,原因是人的自制力,在晚上比较弱。

心理学家认为自制力是有“额度”的。如果你刚刚拒绝了多次诱惑,比如上课一直忍着没玩手机,或者刚走过一条小吃街回到家,这时候你的自制力就被消耗了。休息或者放松能让自制力满血复活。因此,请不要在晚上网上购物!

这类剁手族,虽然不算“强迫性购物”,但如果真的入不敷出、债台高筑,一样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久而久之也一样会导致其他不良情绪,甚至精神障碍!


“只重过程”的购物是心理疾病

个案2:女,23岁,清纯漂亮,父母在她5岁时离婚,她随爸爸生活,爸爸再婚后,初中没有毕业,就被继母送到一家小超市打工。去年初,又在继母的逼迫下,和乡下的一个大她五岁的小伙定了婚。继母收了男方两万元彩礼。一年多来,她由于不满意父母包办的婚事,心里烦恼,经常下班后,独自呆在家里上网购物。网上购买的两千多元的手机,使用不到三个月,又花三千多元购买了一款三星的。至于衣服、化妆品更是每月都要花费一千元左右,每次购买后,心里舒服一段时间,继而开始后悔自己的行为,心疼花掉了自己的积蓄,但是仍控制不住自己的购物行为。最后,在爸爸的建议下寻求心理咨询。被诊断为“强迫性购物”,在心理学上,被归属于“冲动控制障碍”一类,是一种心理疾病。

“强迫性购物”通俗称为“购物狂”,和一般的“买买买”有很大的区别。其区别就在:你买这个东西为了啥?

“强迫性购物”者的购物初衷,是“只重过程,不看结果”,买了什么不重要,购买的过程才是“爽”的根源。即便事后肉痛,债台高筑,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也无法做到“剁手”!

6个标准判断是否属“强迫症”

“强迫性购物”是如何出现的?

心理学认为,“强迫性购物”的人可能内心存在焦虑和压力,导致大脑的神经递质分泌和水平的紊乱,影响到人的认知和行为,导致“强迫性购物”的出现。

个案2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经常受到继母的责骂,极度缺乏自信与安全感,购物可以给她带来满足感和自信,个案2的“购物”,是在无意识地补偿个人的心理需求。

怎样知道自己的“买买买”是不是病呢?

强迫性网购综合征的非标准化判别标准——

1、经常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

2、经常购买暂时不用的商品;

3、囤积不该囤积的货物;

4、网购的过程很快乐,一旦东西送到了,也就闲置不问了;

5、不网购,很难受,有小猫抓心的感觉;

6、网购有点躁狂,过后就想骂娘,生活没有兴趣,经常苦闷彷徨······

如果发现自己有“购物强迫症”,应及时到医院精神科就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