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了3000多家二手店,Goodwill证明:绿色消费可以不小众

2016-03-27 Jing 有机会网

文章来源:有机会

图文作者:Jing

(注:文中图片均摄于旧金山的Goodwill旗舰店)

美国可谓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购物天堂”,各种知名的大型商场超市专卖店数不胜数。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在美国最喜欢的购物地点却是慈善商店Goodwill(真的最喜欢,没有之一)。简单来说,所有Goodwill商店都是二手店,店中商品均来自民众和企业自发捐赠的闲置物品,销售收入的绝大部分都用来资助就业服务和社区服务类的慈善项目。我对它情有独钟,是因为它让我认识到,购物可以真正的利人利己、低碳环保。

绿色消费,可以不“小众”

Goodwill存在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销售商品,而是为了做社会服务。他们开展社会服务的资金,就是来自3000多家Goodwill商店的二手商品销售收入。Goodwill是美国最知名的非营利机构之一。

您可能在有机会网读到过关于中国本土慈善商店的报道,包括善淘网、众爱、同心互惠等;但是您可能不知道的是,我会去关注和报道这些企业、并且通过他们捐赠或购买物品,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受到Goodwill的影响。

曾经在美国生活的一年半时间里,我的大约80%的衣服,和几乎所有厨房用具、家居用品都是在Goodwill购买。相比较购买全新物品,购买二手物品为我省下了相当多的钱,而品质其实一点也不差,还常能淘到普通商店看不到的宝贝。回国之前,我把所有东西(使用痕迹很轻或完全无损)清洗好、一件不差又都捐回去,继续分享给有需要的人。每当想到Goodwill,心里总是觉得很温暖。它颠覆了我的消费观,让我认识到简单的“买东西”也可以是如此利人利己的事情。

绿色消费、分享多余、重复使用物品、支持弱势群体、参与社区活动,都是我们有机会网所提倡的“有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机生活不只在于吃有机食品、保卫餐桌安全,更在于用尽可能多样化的方式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和善待地球。

我们知道,每生产一件产品,都需要消耗资源和能源。除了购买制造过程本身环保的一些全新商品之外,如果从慈善商店购买二手物品,就是既保护钱包、也保护地球的行动;而花出去的钱当中的一大部分,则会被慈善商店用于资助各种不同的慈善项目。这样一举多得的消费方式,不一定是小众的。Goodwill现有3000多家商店,2014年总收入达到53.7亿美元,这是将绿色消费和社区公益大众化的非常好的例子。


(衣架上方小牌子上写着:“Goodwill帮助本地有需要的人找到就业机会,你今天的购买使这成为现实。谢谢。”)

Goodwill的起源和运营方式

Goodwill最初于1902年在波士顿萌芽,发起人是一位牧师Reverend Edgar J. Helms。他深信,要帮助低收入人群,不能一味地施舍,而是要授人以渔。Helms牧师和他的伙伴们从波士顿富人居住区收集闲置物品,随后雇佣无业者来修理这些物品。最终修好的物品被低价卖给有需要的人、或者捐赠给这些做修理工作的员工。到1915年,Goodwill Industries才正式得名。百余年来他们逐渐扩大规模,已成为美国老幼皆知的非营利机构。

除了支付基本运营成本之外,Goodwill的销售收入以及募捐收入大部分都用来资助慈善项目,且每年会将财务报告在网站公布。比如2014年的53.7亿美元总收入中,83%直接用于慈善目的。这一年,共计31.8万人在就业培训后找到了有意义的工作,有共计980万人接收了就业和社区服务。


(上图:旧金山Mission街上的Goodwill办公室入口)

每个Goodwill社区中心的就业协助程序都是有所不同的,但也有类似之处。一般来说,当有就业需要的人走进社区中心,就业咨询师会和来者面谈,评估其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技能和兴趣等,随后为其推荐合适的培训项目或者已有的工作岗位。可能的就业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计算机编程、制造业、建筑、餐饮、文秘、健康保健等等。而Goodwill机构本身庞大的销售网络也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人们还可以通过其官方网站获得在线的就业咨询和就业培训——所有这些都是免费的。

除了就业方面的服务,Goodwill还为社区提供其他一系列的公益服务,包括儿童保育、财务管理培训、住宅服务、保健、交通、青少年教育等。

虽然Goodwill的服务是面向广泛的社会大众,但他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尤其为人称道。他们给大批残障人士、有犯罪记录的人士提供帮助。比如Goodwill本身的11多万名雇员中,就有3万名是残障人士。这在残障人士失业率接近八成的美国,是个不小的成绩。

捐赠标准和流程

对于Goodwill来说,接受捐赠是有标准的,只要是外观完好,能够正常使用,没有污损,且属于销售品类范围内的物品,就可以接受。衣服、首饰、鞋、体育用品、玩具、书本文具、厨房用品、个人电子产品、家具、床单枕套等等,都在接受范围内,网站上有清晰的捐赠指南。


(上图:电子产品区,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机、音响、咖啡机等多种电器)

因为知名度极高,现在的Goodwill不再需要像成立初期那样由牧师到处“化缘”。人们会自觉主动把闲置物品拿去捐赠。这其实利人也利己——捐赠物资是可以获得税收优惠的。通常的捐赠流程是人们把物品送到捐赠站(捐赠站长期开放,一般都设在Goodwill商店或者大型超市,以方便人们随时捐赠),物品被分类、修理或者重新包装,经过定价后,大部分是在Goodwill商店中销售,少数名贵的二手物则会放到拍卖网站shopgoodwill.com或电商平台Ebay出售。

对于实体的Goodwill商店来说,因为每天都不断有新的捐赠物进入,而且每个店的空间都很有限,所以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把商品卖出去。比如,一件衣服在店中上架后,先按正常价格销售,一个月后卖不出去就会降价销售,依次类推,如果三个月后还卖不出的话,就会转移到Goodwill折扣店,在这些店里的物品不是按件卖,而是称重卖,价格非常便宜。总而言之,这样做可以尽量使物品被重复利用和产生经济价值、而不是被扔到垃圾堆。


(上图:二手书和CD)

当然,说实话,美国虽有众多慈善商店和二手店遍布大街小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这种购物方式。无论如何,多元化的选择是存在的。其实,除了低收入人群外,不少中产阶级也喜欢到Goodwill之类的商店淘宝,甚至把淘来的优质二手物品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只要礼物是用心选择的,送礼者和收礼者都完全不会觉得尴尬。


(上图:店中衣服非常多,衣架都显得很拥挤)

用二手物品,不觉得难受吗?

我自己曾经从Goodwill购买最多的就是衣服,其实在大多Goodwill商店,占货架比例最多的也就是衣服,特别是女装。而在认识Goodwill之前,我从没有穿过任何来自陌生人的二手衣服。我并不很富裕但是从未缺过钱,从小一直认为,如果捡别人不要的衣服穿(或者捡别人不要的东西用)是件很丢人的事。那么后来我是如何跨过心里那道坎的呢?

这其中,部分原因是我认识到了减少购买新物品有巨大的环保意义,举个简单的例子,制造一条新的牛仔裤,从棉花种植环节直到做成牛仔裤成品,耗水高达8000升之多;至于广泛种植的转基因棉花对于环境和人的伤害,网络上一抓一大把,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而在环保之外,减少购买新物品的更重要原因在于,我开始慢慢去明白什么是“身外之物”。这听上去玄乎,其中的含义说起来却很简单——我们这短短的一生,什么都带不来,什么都带不走。所以,我们现在拥有的这些物品,其实都不属于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放下了对于物品的占有欲,就想要在购物上花尽量少的代价、想要让自己的消费尽量不要给地球产生负担。我不再想让自己的家被各种杂物填满,不再想为购物而工作,不再想用自己购买的物品来代表自己的个性;更不想以购物作为娱乐活动,因为可以做的有意思的事情太多了……

如果分清“需要”和“想要”,并且用“借用”的观念去使用每一件必需物品——比如从慈善商店购物、搬家前又捐回店里,就是不“占有”的、极简生活的好方式之一。

从卫生角度来说,其实只要处理得当,二手衣服完全不会有什么隐患。(嘿,你觉得全新的衣服就是在绝对卫生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吗?另外,新衣在商店里也会被人试来试去。)购买二手衣后,清洗干净,反过来在阳光下晒一两天,利用阳光来消毒即可。如果实在不放心,也可以在洗衣时加入天然消毒剂,比如茶树精油;注意不要用化学合成消毒剂。对于其他生活用品也是一样,比如厨房的锅碗瓢盆,买来二手商品后用天然洗涤剂清洗,用阳光消毒或者开水蒸煮消毒皆可。


(上图:在厨具区能淘到不少有意思的厨房用品)

题外话1,关于极简生活:

最近很火的一部日剧叫做“我的家空无一物”,主要是讲如何把家中物品控制在最少的限度。我看了一集之后因为觉得节奏太慢就没有继续看。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做不到那么较真,暂时没有动力把自己的家整理成样板间那样空荡荡。要用的一些东西还是会买,但是,我可以不产生“占有”的心态,尽量少购买,且尽量买环境友好的产品、二手物或者跟朋友交换。当面对物品的态度变好了,我们的内心就会越来越平静,跟他人的关系也会有改善。

题外话2,关于爱心墙:

今年年初,“爱心墙”在我国各地陆续出现,市民们在墙上挂上自己捐出的闲置衣物,让有需要的人免费拿走。据说很多爱心墙都遭遇“爆满”的盛况,但是缺乏管理却是其中的很大问题,以至于不少爱心墙最终变成了垃圾堆、进而被市政部门取缔。可见,让闲置物品循环起来,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点爱心,不仅仅是一时冲动的“头脑一热”,而更需要冷静的调研和计划,需要有共同理念的团队,以及最重要的——持之以恒的事业心。


(上图:家具区有各种沙发、座椅、书柜、收纳柜、衣架等。)

不被消费主义牵着走,是达到内心平静的必要步骤

Goodwill让我重新去思考消费方式,也重新思考自己的真实需求、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尽量让每件物品充分发挥作用,让我感觉整个身心都轻松愉快。

中国的慈善商店刚刚开始萌芽,另外,致力于分享二手物品、回收资源的市集、公益机构和企业都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虽然主流文化中消费主义依然盛行,但我相信,另一种生活是有可能的。


(上图:店铺外窗上的大大的logo,是Goodwill的首字母G,也是一个代表“循环”的符号。)

更多信息请至Goodwill官网:http://www.goodwill.or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