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绽原创】25年前的那天,三毛做了什么

2015-03-26 路艳霞 艺绽

今天是女作家三毛的生日。如果她还活着,那么她应该是个72岁的老人了。但她让生命永远地停留在了1991年1月4日的那一天,停留在了她48岁生日来临之前的某个凌晨。

三毛离开人世几个月前,摄影家肖全曾和她在成都有过三天的短暂相处。他跟着三毛游走在大街小巷,为她拍摄了许多珍贵照片。二十五年过去了,他把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告诉我们,也讲给所有今天还记着三毛的人们。

(以下引文部分为肖全自述)



三毛这张照片很像一个大师,她在写作时一天要燃去三盒香烟。

肖全是在1990年9月20日结识三毛的。那时她刚从西藏回到成都,高原反应和旅游的亢奋还在。肖全当时在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电教室工作,《芙蓉周报》的记者谭天告诉了他三毛到来的消息。肖全回忆说,如果他晚回办公室一分钟,就会和三毛擦肩而过。



当门拉开我见到她的一刹那,她的经历,她的苦难甚至她的良心全写在她的身上,迅速被我读到。我明白这是我一生中见到的一位“贵人”。

三毛住在锦江宾馆673房。肖全固执地将门敲开。三毛对他说,实在要采访就采访吧,但不能提问题,只能拍照。肖全带去了一本地下刊物《象罔》,里面有他拍的照片。三毛翻着照片摇摇头说,不行,你给他们拍得这么好,你要给我拍。于是她给了他十五分钟拍照时间。那天晚上,肖全一口气看完了《撒哈拉的故事》。第二天再见面,他说很喜欢那本书。三毛告诉他,荷西走了之后,她的眼泪早就流干了。



我曾夸张地认为,我拍三毛那天,她仿佛把她的一生演了一遍。

肖全把前一天下午拍的照片给三毛看,三毛觉得那不是真实的自己。她从箱子里取出乞丐服,把头发放下来,瞬间就是满身流浪的感觉。于是他们走出宾馆,在小街巷里流浪。



看见茶馆很热闹,三毛凑了上去。没有人知道她是谁,她从哪里来,又要去哪里。

他们走进了古老的柳荫街。三毛走进一家茶馆,前一个茶客刚走,她坐了下来。肖全觉得,她其实是想呆下来,但他们实际上只是简单地歇息了一下。



我老是在想,有什么谎言可以在这样的眼神下存活?三毛爱憎分明,极其敏感和脆弱。她对爱,对喜欢她的人的真诚与执着,滋育了她同时又困住了她。


在一个石凳上,三毛坐了下来,她抽着烟告诉肖全,自己喜欢独自旅行,不喜欢名胜古迹。她喜欢成都巷子里的居民生活,青瓦房上晒着老人的尖尖脚鞋,竹篮里红红的辣椒。三毛话很密,她喜欢一切朴实的东西,也喜欢四川人的豁达。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几个孩子也许都当爹娘了。可是他们到今天应该还不知道,在自己的孩童时代曾跟三毛一起玩过“拍纸烟盒”的游戏。不过,那又怎么样。不就是一场游戏嘛。

看到有小孩子在地上拍纸烟盒,三毛跟孩子们玩了起来。看到有磨刀的,她学着磨两下。老太太背上背的孩子,她也逗弄一下。三毛兴致很高,她甚至把自己的红色双肩背书包送给摄影师。她说,你更应该拥有。那个书包至今挂在肖全的家中。



拍完照片三毛说:“我们做三轮车回去吧”,她用四川话去谈价。还说:“我不会不道德吧?我要给他钱的。”

在一个卖包的小店,三毛相中了一款黑色拉链包,店主告诉她这个包55元。三毛说,她是打算送给弟弟的,太贵了,买不起。店主于是便宜了5元钱。三毛就像个得到礼物的孩子一样,开心极了。回程的路上,三毛盘腿坐在三轮车上,自在逍遥。



三毛说:“你知道吗,我十几二十岁就一个人疏着短发,背着包周游世界。二十多年了还是我一个人。瞧!多么倔强的女人啊!这是我漂泊生活几十年的概括。”

当晚,肖全连夜把这些照片冲洗出来,第二天拿给三毛看。她把照片铺了一床,一个劲地说好。肖全说自己很喜欢这张照片,无论构图影调和人物情绪都很完整。三毛说:“不是完整,是完美,无价!”

三毛回到台北后,肖全把这张照片又冲洗了十张,寄到三毛家中。但他没有收到三毛的回信。那个时候,她正忙着电影《滚滚红尘》的宣传,但是没过多久,她竟然真的告别了这个滚滚红尘。


三毛去世后,肖全仍在追寻着她的脚步。他到过她的出生地,重庆南山的黄桷垭。三毛的妈妈后来给他讲了一段轶事:三毛3岁的时候,在家门口的大水缸旁玩水,结果一头栽了进去。她用手撑住自己,两只脚敲打缸壁求救。肖全觉得,那是三毛做出的一个重要决定——我要活下来,我不要死去。



三毛的心智肯定早熟。她选择了跟自己在一起。更多地在乎自己,倾听自己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心打开了,并与世界相连。她出去了。

他去了三毛曾经就读的“北女一中”。她在那里被老师体罚,于是回去对家人说:“这个学没法念了。”没想到家里人也就认可了。她自学,自闭,跟韩湘宁学画,度过了一段活泼生动的日子。



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三毛的“火焰依旧”。

三毛的家人给了肖全一个打火机,是三毛生前用过的。他很想把这个小东西带回大陆,但打火机是不能带上飞机的。于是他只好点燃它,给它拍了一张照片。



在敦煌莫高窟的鸣沙山,我抬头看见一片云,在蓝天里自由自在地飞翔。怎么像“天堂之鸟”。我想起三毛在《敦煌记》里的一句话,“那真正的神秘感应,不在莫高窟,自己本身灵魂深处的密码,才是启开它的钥匙。”


— 完 —


订阅号:艺绽 · 微信号:bjvariety


至 臻 文 艺 · 绽 放 如 花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 诚意奉献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发布或推送的所有内容,除注明来源外,版权均属北京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机构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或发表。违者将由北京日报社依法追究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