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绽独家】刘慈欣喊你来读他的随笔集啦!

2015-08-29 路艳霞×徐颢哲 艺绽


不要以为大刘只会写科幻小说!

大刘——刘慈欣出随笔集了!

之前大家看到的都是大刘的科幻作品,这一回是他的随笔集首秀,这本书叫《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将于今年9月底面世。

这部随笔集收录了大刘开始科幻创作以来的30篇随笔,尤其是他早期的一些随笔,更能看到他对科幻文学、科幻写作、科幻迷,还有他对这个世界的奇妙表达。

好吧,先来认识一下这本书吧,这是它第一次走出图书编辑部,首次和大家见面哦。(好得意,艺绽拿到了独家爆料授权~)

▲《刘慈欣随笔集》

今天,我们采取两种方式,呈现大刘随笔之精髓:一种是将大刘随笔片段进行了精心组合,一种是大刘原生态文章直接奉上。


1
大刘随笔先尝鲜

关于末日体验

当你被诊断为癌症时,世界在你的眼中会突然变成另一个样子:天空是红的太阳蓝的;而当你最后得知这是误诊时,当天空又变成蓝的太阳又变成红的后,却也不再是以前的天空和太阳了,世界和生活在你的眼中美了许多,也增加了许多内涵,这种感觉远不是读十年书能得到的。一个人的末日体验是一种很珍贵的体验,那么全人类的末日体验呢?如果世界经历了这样一次“误诊”,那全人类同样会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天空和太阳,更珍惜他们以前视为很平常的一切,人类世界将沿着一条更合理的轨迹运行。

能够带来这种末日体验的,只有科幻小说。科幻小说能够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作者和读者都能得到现实中不可能得到的体验,这就是我热爱科幻的原因。


关于科幻写作

我是作为一名科幻迷开始写作的,对科幻的理论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考。我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科幻小说的优势在于创造一个空灵的想象世界。

早在两年前我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时,一位朋友就劝我在单位时把写作活动保持在地下状态,他说:“在这样的基层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失误和错误都可以被容忍,但幼稚是不可容忍的。你要千万避免给人一种幼稚的感觉,否则你的前途就完了。”

这位朋友的想法一般会被看作社会对科幻的误解,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的科幻确实幼稚。

但从另一方面看,科幻文学从本质上说是幼稚的,它所要表现的,是童年时代的人类,面对广漠深邃的宇宙所产生的好奇和恐惧,以及探索的冲动。在这样的宇宙面前,人类的科学和哲学都很幼稚,科幻作为表现这两者的唯一一种文学形式,浸透着稚气也就不奇怪了。未来人类的科学发展到极致,宇宙的一切毫发毕现之日,也就是科幻消亡之时。


关于幻想

有研究表明:很多动物有语言,有推理能力,某些动物会制造工具,少数动物甚至有文字,但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动物会幻想。所以,幻想是人类与动物区别的唯一标志

我们是一群异类,人们不喜欢我们,我们中那些率先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的人,会立刻被异样的目光所包围。在这个越来越现实的世界中,喜欢幻想的人是让人们打心眼儿里讨厌的,我们只能把自己深深藏在一层正常的外壳中。

我们的群体目前是弱小的,但如果有人要轻视它,他可能会死在这上面。



2

十多年前,大刘的想法就很燃!

下面是大刘写于2002年3月5日的一篇文章。唉,时间过得真快。大刘的心理活动我们远程遥控到了——

科幻与纯幻想的对决(节选)


谈到这个话题,想起去年在水木清华BBS上看到的一场有趣的讨论:如果科学世界和魔法世界开战,谁厉害?开始大家认为是魔法世界厉害,如一位网友所说:你用核弹炸我,我骑上扫帚就跑了。但仔细想想不是那么回事:你为什么要跑?只是因为魔法世界中没有热核炸弹那样级别的武器。


这里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公平:科学世界是在用现实对魔法世界的幻想,扫帚不管你念什么咒语都飞不起来,两千万吨级的热核炸弹却真实存在。事实上,科学现实中的大部分东西已达到或超出了神话世界中的想象,比如你家中的电视机、桌上的电脑、衣袋中的手机等等。如果用科学幻想来对付魔法的幻想会怎么样呢?一个如海伦手中金苹果那么大的反物质炸弹,足以把奥林匹斯山的光荣永远埋藏在海底;这种科幻武器再稍大一些,只一击便可蒸干海洋或粉碎地球,再大一些,可以使魔法世界的整个宇宙在一道强光中化为蒸汽。


在幻想文学领域,科学和魔法的混战早已开始。在比较极端的战士中,大角高呼打倒硬科幻,本人则恶毒地怂恿把科幻从文学中分离出来,结果两者都被骂得狗血淋头。但这只是一种网络上的表达方式,姚海军在向我约这篇稿时声称“观点不怕偏激,就怕不鲜明,不用考虑面面俱到”,这正是网上说话的方式,否则没人听。但我们心里都清楚,自己的这种极端观点是既不正确也不合理的。其实,双方的共同点远比分歧多,科学幻想和纯幻想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努力创造一个空灵自由的想象世界,使读者从中得到美的震撼和享受(我个人从不认为科幻的任务是反映现实和人性),分歧只在于想象的源泉在哪里。


奇幻自古以来就那么多东西,其想象力在经历漫长的岁月后已有些失色了,而飞速进步的科学却不断地为科幻的想象力注入新鲜血液。现在的科幻描绘的世界与几十年前大不相同,而现在的奇幻世界与中世纪的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同时,科学所带来的想象,其广阔和丰富多彩远大于奇幻,如果没有科学,150亿光年和10的负三十次方毫米只能是疯子的呓语,但科学把它们带入了我们的想象世界,使人类想象世界的尺度扩充了无数倍。如此,幻想世界为什么要拒绝科学呢?

3大刘亲述写作《三体》第二部的波折

业余作者写长篇,都是一次冒险,不知道这段时间里有什么意外会打断写作进程。这些意外,小的如额外的工作任务,大的如地球毁灭。以前自己写长篇的过程都很顺,那些意外好像约好了,都在刚写完时集中出现,但这次,却都出现在写作正当中。一部长篇扔下一段时间再拾起来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不断地扔下和拾起就很恐怖了,《三体》第二部就是这样写完的。本来计划四个月的工作用了九个月。


▲刘慈欣小说《三体》

在创作过程中,最令我困惑的是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个人在科学进程中的作用比较容易把握,自然规律就摆在那儿,如果牛顿发现不了,后来的驴顿或马顿总能发现。但社会学不一样,人类历史不一样,就像一个人的人生,用《球状闪电》中的描述:

“变幻莫测,一切都是概率和机遇,就像在一条小溪中漂着的一根小树枝,让一块小石头绊住了,或让一个小旋涡圈住了……”

所以,历史巨人的真正作用一直是个谜,再引用《三体》第二部中的说法:

“……你真的相信个人对历史的作用?”

“这个嘛,我觉得是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问题,除非时间重新开始,让我们杀掉几个伟人,再看看历史将怎么走。当然不排除一种可能:那些大人物筑起的堤坝和挖出的河道真的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但还有一种可能:你所说的大人物们不过是在历史长河中游泳的运动员,他们创造了世界纪录,赢得了喝彩和名誉,并因此名垂青史,但与长河的流向无关……”


▲刘慈欣小说《球状闪电》

其实,从社会低层到金字塔顶端描绘一个世界的立体全景是所有主流文学和科幻文学作者的终生梦想,但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非常人所能及,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毕竟不多,所以,科幻小说总是不约而同地从个人和巨人的角度描述幻想的历史,从《基地》到《沙丘》莫不如此。

但我们也许可以把科幻中的巨人看作一种象征,具体到《三体》第二部中的主人公,他可能象征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既不敬畏头顶的星空,也不在乎心中的道德,却因此而排除了思想的羁绊抓住了宇宙的真相,并把这种认识毅然决然地用作生存的武器。

生存是一道铁壁,用《流浪地球》中的话说: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

我只能承认:我在意生存,我信奉好死真不如赖活着,有爱的死不如没爱的生。这说法从个人角度看很低鄙,从文明整体看就是另一回事;在地球大气层中让人鄙视,但放到太空中也是另一回事。

写一部长篇就是一个人生,我这九个月的人生又过完了,开始的时候是春节,天很冷,现在天又冷下来了。也许,宇宙也是这么轮回的,只是时间尺度大了几亿亿倍而已。

有一个感受:科幻作者真的很幸运,科幻真的能使人年轻。

-完-

订阅号:艺绽 · 微信号:bjvariety


至 臻 文 艺 · 绽 放 如 花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 诚意奉献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发布或推送的所有内容,除注明来源外,版权均属北京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机构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或发表。违者将由北京日报社依法追究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