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绽独家】《三体》背后,你所不知道的……

2015-08-29 路艳霞×徐颢哲 艺绽


“三体迷”过节了!在第22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对,就是今天上午10点,刘慈欣来了,为读者签售图书,长达2个小时。

刘慈欣前几天刚刚获得“雨果奖”,这也是亚洲人首获该奖。而就在8月11日,《三体》第二部英文版在美国上市,今天又在大中华区上市。大家喜爱的大刘喜事连连,相信谁也不会否认他是一位幸运的科幻作家。

就在这个热闹的时刻,如果我们静静地走到幕后,看看大刘所拥有的幸运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你会有新的发现。


▲签售中的刘慈欣:为神马永远签不完!


好吧,先听听大刘现场都说了什么——


获奖感受?

从晚清输入西方科幻开始,中国科幻经历了漫长阶段,从梁启超到鲁迅,都是大力推广科幻的文学前辈,如今中国科幻向西方反向输出,这条路走了整整一百年,我很高兴站在前辈肩上。也很高兴接过中国科幻发展冲刺的这一棒。

我不认为获奖了就说明中国文化输出有了多么繁荣的局面。中国文化输出还处于低迷状态,《三体》是个例,包括我自己作品在内的中国图书,在国外不管是市场还是影响都有限,《三体》获奖现在也有一种不真实感,要以平常心看到这是个例。

妻女反应?

《三体》作为“雨果奖”五部提名作品之一,有五分之一希望,我认为有希望得奖,但希望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在意。直到我获奖的时候,她们也不知道“雨果奖”到底是什么,她们不看我的书,我也不能要求她们变成科幻迷。(天哪噜,自黑得好直接!)


对《三体》,有不满意的地方吗?


《三体》最大缺陷,是《三体》第一部最后一部分,把知识硬块,用很生硬的方式解释出来,这在西方科幻是不可容忍的缺陷。我后来删了一部分,但还是不太令人满意。《三体》第二部进展缓慢,线索散乱,如果没有阅读第一部,很难看下去。




▲大刘啊,你这表情好呆萌!


对《三体》电影的最低要求和最高期待?


我们要有平常心看待中国第一部大成本的科幻片,美国拍了一百年科幻片,真正经典的片子也不过几部,我们怎么能要求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就像《2001》那样,但现在的读者、观众,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这个太严了。


科幻是关注未来的,人类有未来吗?


人们总是喋喋不休地说,科幻小说预言了这个,预言了那个,但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其实没有一部科幻小说预言了这个时代。本世纪初,最关键三大技术诞生的时候,就是核能技术、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未来学家预言,航天技术和核能技术将塑造未来的世界,但最后结果表明,核能、航天技术对我们的影响还处于专业领域,改变我们这个时代的还是计算机技术。所以,未来还很难预测。对于未来,我是一个理性乐观主义者,但这取决于我们怎么做,在乐观的同时,未来也潜藏危机,这个危机可能会使历史倒退。


新作什么时候面世?


每时每刻都在考虑下一部,每个作者都需要沉淀,我最早有写《三体》的想法是1998年、1999年,参加银河奖颁奖大会时想到的,到最后出版经历了十多年。



听了大刘的话,还是不过瘾?咱也来说说《三体》幕后的故事——


1他不是作家,他是一个分享者



“他不是作家,他是一个分享者。”《科幻世界》主编、《三体》三部曲系列责编姚海军如此评价大刘。


姚海军近距离接触大刘十几年了,在他眼里大刘脑子里有无数绚丽的想像,他总是说自己首先是个科幻迷,他时刻想找到知音,与之分享。这番话还有另一个支撑,姚海军手头正在编辑大刘的首部随笔集《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这部书收入大刘写作科幻以来的30篇文章,不少都未曾面世,从这些文章中,姚海军感到,即便是刚开始发表作品,大刘的分享意识已足够强烈。



▲即将出版的刘慈欣随笔集



科幻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岩也认为,刘慈欣不仅继承了中国科普的传统,还吸收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幻作品批判现实的元素,“他的作品软硬结合,这是他在科幻文学里的最大贡献。”




▲今日来为大刘捧场的吴岩教授(右)


2他让杂志社方向发生转变



姚海军记起2001年时,他阅读刘慈欣第一部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的特别体验,“他的想象力让人耳目一新。”《科幻世界》时任主编 、著名作家阿来看完这部作品,也喜欢得不得了。


大刘的这部作品,甚至令这家杂志社发展方向发生转变。姚海军回忆道:“当时国内科幻出版还不景气,要想使科幻这个类型真正在中国立得住,应该在长篇出版上有所作为。”阿来找到了国内顶尖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但结果并不算满意,《超新星纪元》卖了15000册。“我认为中国最好科幻作家的书,像王晋康、刘慈欣的书都能卖到3万册。”未能实现预期,姚海军又向阿来提出,杂志社应该自己做出版商,毕竟类型文学并非大型出版社的强项,阿来抛下了话:“只要你能说服发行部,就做这个项目。”


《三体》的到来,让当时发行25万册的《科幻世界》再次破了例——首次长篇连载,这一招果然在科幻迷中引发震动,“每个月我们都会接到几百封读者来信,他们不断希望尽快看到下一期。”姚海军认为,《三体》真正形成爆炸性的轰动,是在微博兴起的2010年底,“《三体III:死神永生》上市后,过去不能想像的读者都在微博上冒了出来,演员、音乐家、诗人、IT精英、投资人大肆谈论,“三体”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就在那个时候,果壳网科学活动主持人小姬还发表了独家观察:世界上分成两类人,读过《三体》的,还有没有读过《三体》的。




▲ 截至今日最新数字,《三体》三部曲卖出70余万套


3按需印刷图书快递大卫·布林



《三体》的故事从来不会终结。就在2012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综合部总监李贇通过广播认识了《三体》,买书看过,欲罢不能。2012年7月,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签约购买《三体》三部曲。《三体》英文版和中文版一样,从此走出一段不寻常路。


签下英文版权,李贇向公司提出,先翻译全文,再考虑输出。“现在看来,这是一次冒险,不算人力投入,《三体》三部曲初期投入就高达100万元。” 但李贇的提议,通过了公司内部审批程序。




▲李贇今天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我们削尖了脑袋想找世界级优秀译者。”李贇说,世界优秀科幻文学译者数量也就两位数,通过朋友的朋友,顺利联系到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李贇还找到了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国人乔尔·马丁森 ,他的中文名叫周华,今天也来现场为读者签售。


话说这位科幻文学的疯狂爱好者,阅读过中国21世纪以来所有的科幻长篇作品。最终,刘宇昆翻译了第一部和第三部,分别用时9个月、10个月,乔尔·马丁森翻译了第二部,用时1年,他们精细、认真的翻译,令人叹服不已,大刘今天在现场也大力点赞。




周华(左)在现场和大刘一起签售



“我们就像嫁自己家的闺女一样,要把闺女打扮得漂漂亮亮,还得把闺女的内秀找有识之士说一下 。”李贇说, 翻译完成了之后,并没有冒失去找海外出版社,而是通过美国本土的文学代理商推介作品,并从撰写书评开始运作。值得一提的是,80%的书评都是通过中方渠道一个个搜集而来,这显然打破了常规。


李贇提到请美国科幻作家、空间科学家大卫·布林写书评的事儿,“老人家写书评有一个条件,只看纸质版。我们采用按需印刷打印好图书,通过电商快递过去。”结果老人家给出了高度评价:“三体”问题思考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多个重大问题。刘慈欣站在了世界科幻作家的最前沿。这样的书评,很难不让托尔公司动心。


但直到去年5月,《三体》才正式落户全球知名科幻出版社托尔出版公司。李贇回忆说,托尔公司的合同条款有29页,英文小字密密麻麻,还有一些条款不利于中方,双方经过多次讨价还价,洽谈了整整9个月才最终谈成,“就连刘慈欣老师都一度以为托尔不会出《三体》了。”


-完-


订阅号:艺绽 · 微信号:bjvariety


至 臻 文 艺 · 绽 放 如 花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 诚意奉献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发布或推送的所有内容,除注明来源外,版权均属北京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机构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或发表。违者将由北京日报社依法追究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