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抗疫纪录片刚播就获豆瓣9分高评,疫情很痛人性很暖

徐颢哲 艺绽 2021-02-13
纪录片《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刚开播两集,就获得了豆瓣9分的成绩。


这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制作的6集纪录片,分别从流行病学调查、病例救治、援鄂一线等角度,呈现上海医务工作者和领导决策者在防控疫情中有序、有力地保护这座城市并为全国出力的动人故事。


自今年1月28日开始,摄制组持续拍摄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积累的素材超过3万分钟。3月31日,摄制组随上海援鄂医疗队返沪后,立即开始进行后期制作,最终形成了六集纪录片《人间世·抗击疫情特别节目》。



身为《人间世》第二季总导演之一,范士广看过太多生命中的爱与痛,但武汉的28天,依然一再冲刷他的认知。“之前拍《人间世》时,面对的是每一个个体,但在武汉,我们拍的是一个群体,而我也身处其中。这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会让你对人生、对命运产生一种不可预知的恐惧。”


首播的《红区》直击武汉重症病房,揭开ICU病房中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展现上海援鄂医疗队的抢救与治疗故事。一段段或喜或悲的生命片段在“红区”上演。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中,81岁的老爷爷新冠肺炎好转却因糖尿病导致右腿坏疽,急需截肢,但隔离病房并不具备手术条件,老爷爷也无法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医护人员反复讨论,力求抓住手术窗口期里的每一个机会。


但医生们却面临着最大关口——那就是在插管状态和三级防护下,要从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转到40公里外、手术条件更好的中法新城院区。


50分钟的车程,是一场和生命的赛跑。最终在上海、武汉两地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下,老爷爷在呼吸机插管状态下,完成了艰难转院。阳光洒在每个人身上,充满生的力量。


转院才是第一步。给老爷爷做截肢手术的主刀医生,是上海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总指挥,华山医院副院长、知名的骨科专家马昕。在层层包裹的三级防护,密闭缺氧状态下,最终8名医生在极其艰难的手术环境下,完成了生命的奇迹。



在三级防护的状态下,医护人员每天至少工作四个小时。缺氧、闷热、汗水湿透多层防护的状况时有发生,他们从不为此抱怨,却会在因自己身体不适而浪费一套防护服时,泣不成声。


心理上的压力,在疫情期间考验着每个人。不管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面对拒绝治疗、拒绝吃饭的八十多岁奶奶,护士俞英一遍遍地拨打老人家属电话。电话终于接通时,她像个雕塑一样站在床边举着电话,一个姿势整整维持了10分钟,而奶奶也紧紧握着她的手不放。


第二集《相逢》展现援鄂医务人员在武汉的种种珍贵相遇。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主任彭代辉,是援鄂的第一位心理医生,在武汉,他为不少医生做过心理疏导,但在镜头前,心理防线却也被轻易“击破”。


第一次接受采访时,彭代辉刚刚坐下,说了五个字:“我是武汉人。”话音刚落,他“哗”地一下就哭了。原本计划回武汉陪母亲过春节的他,没想到自己会以援鄂医生的身份出现在家乡,而母亲离他的驻地不到5公里,因为防护管控,他们每天只能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联系。


正如总导演范士广所说:“有时反思,常常讲述,总是纪录。支撑我们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不是艺术创作的激情,而是真实纪录的使命感。”不管是患者还是医务工作者,疫情下折射出的还是希望。


医务工作者们会在防护服上画画,许下各种愿望,给彼此鼓励打气。


有病人在离开病房的瞬间,深深吸一口空气,感叹道:“真香!”


《人间世·抗击疫情特别节目》秉承《人间世》系列一贯采用的沉浸式记录和蹲守式拍摄,呈现一个个细腻鲜活的救治故事。总导演范士广表示:“1600多名医护人员,就有1600多个故事。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全面地记录他们的故事,把他们关于武汉抗疫的记忆拼图一块块地拼接起来,这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


即将上线的纪录片后4集,《脸庞》记录一百位医务人员在武汉的经历和感受;《雷神山往事》讲述上海ECMO分队利用高超技术帮助患者挺过艰难时刻;《我要找到你》与《我会陪着你》则是呈现疫情爆发后,上海公共卫生系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记录上海各大医院中医护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动人故事。


新冠疫情最艰难的至暗时刻,已然熬过去。这样一部纪录片,让大家会对人生、对命运产生一种不可预知的恐惧,同时也带给生者珍惜当下、好好生活下去的勇气——疫情很痛折射的另一面是,人性很暖。



-END-

武汉抗疫五星纪录片,不看可惜。


▼艺绽热门阅读文章▼

“情长纸短,吻你万千”!周恩来邓颖超书信里有爱情最美的模样
明星变带货主播,一场销售过亿,这钱真那么好赚吗?
比尔·盖茨推荐的抗疫书单来了,有两本你一定很熟悉
《中国医生》战疫版来了,有些情节你无法想象
舔屏美食图预警!《风味中国2》是要谋杀我的味蕾吗本期作者、编辑:徐颢哲本期监制:周南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