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磨心,他用工笔画法创作的这幅巨制,再现光辉时刻

王广燕 艺绽 2021-09-30

大红灯笼高悬,洁白的和平鸽振翅飞翔,63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庄严站立在天安门城楼上,中间的毛主席正宣告着新中国的诞生。由画家唐勇力2009年初次完成的中国画《新中国诞生》,罕见地以工笔画绘重大历史题材,成为新时期体现中国气派、民族精神的代表性美术作品,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时一经展出,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

国画《新中国诞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2012年,唐勇力以三年时间对作品进行了再创作。2015年,高4.8米、宽17米的《新中国诞生》震撼亮相,成为国博收藏最大的一幅中国画作品,并长期悬挂在国博中央大厅正中间。新中国的诞生是历史上激动人心的一页,为了画好它,唐勇力付出了十年岁月


1

它像大山一样无人敢碰


时间拨回2005年,当时的文化部正式立项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织历史学家选取1840年至2000年期间的100多个重大历史主题,并于2006年与财政部联合向全国美术家公布选题,由美术家挑选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其中最重要的选题之一,就是新中国的诞生。

身为唐山人,唐勇力亲历过唐山大地震,曾从废墟里爬出,所以他选择了画唐山大地震的题材。当组委会收到成百上千名美术家的申报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没有一位美术家申报新中国诞生这一重大题材。“当时偶然间我听到组委会的靳尚谊先生感叹,董希文先生的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可以说把这个题材画‘绝’了。的确,画这个题材的压力很大,它像一座大山一样,无人敢碰触。”唐勇力回忆道。

就在这时,组委会经过协商研究,决定指派画家创作这一题材,而这一人选落在了唐勇力身上。“当时组委会安远远女士给我打来电话,说组委会希望我能承担创作新中国诞生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我刚开始拒绝了,毕竟经典难以超越,且我已经选定了其他题材。”过了大约一周,安远远又打来电话,说组委会再次协商后认为,不管在造型能力还是创作经验上,唐勇力都是最合适的人选。“我有些犹豫起来,开始掂量如何承担这个重大任务。”又过了一周,组委会第三次打来电话,唐勇力下定决心,接受了创作任务。


2

翻遍一人多高的摄影画册


董希文先生的油画《开国大典》已经成为经典,用中国工笔画形式画同一个题材,如何画出新意?在仔细研究《开国大典》后,唐勇力发现,这一画作如同新闻照片,记录了典礼上的一个瞬间,共描绘了十几位人物的侧影。“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共有63位委员,在开国大典举行时,并不是所有委员都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有一部分委员还在其他地方工作或战斗。”一个想法猛然出现在唐勇力脑海里——跳出相机镜头瞬间拍摄的局限,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让63位委员全部现身于天安门城楼

唐勇力的构思得到了组委会的肯定,但他却发现给自己设下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要画这个题材,人物形象是第一位的,每一位人物都要画得形神兼备。”他跑到书店购买有关领导人的摄影画册,几十本画册摞起来有一人多高。他还遍寻新华社档案室、各级图书馆,共搜集了几千张人物照片。为尽量还原历史原貌,必须参考1949年前后的人物照片,前后不能差五年。而唐勇力搜集到四五十位委员的照片都是合影,因为是网点印刷图片,放大以后就成了模糊的黑点,只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和揣摩。

为了精准地画好每一个人物,唐勇力为63位委员每个人都单独创作了头像素描和整体素描。除了还原人物的高矮胖瘦、表情站姿,唐勇力还反复推敲了每个人在画中的服装样式:主要国家领导人多穿中山装,民主党派人士多穿长袍马褂,归国华侨则多穿西装,服装的样式、颜色等各有差别。


3

光辉再现63位委员风采


在创作过程中,唐勇力多次去天安门城楼,反复想象开国大典场景。他还拜访了电影《开国大典》的导演李前宽,请一直追随毛泽东的老摄影家徐肖冰、侯波两位老先生斟酌作品中的细节。作品的创作是极为艰辛的,其中勾墨线稿每天画6个小时,用了2个月的时间;染墨色底色花去了3个月;深入刻画形象是最漫长的,他每天工作10小时左右,一点一点细细描绘,足足用了两百多天。

经历了近三年的创作之后,长8米、高2米、人物高80厘米的巨幅画作《新中国诞生》完成。2009年9月23日,《新中国诞生》被挂在中国美术馆一楼大厅正中央展出,获得了美术界及社会大众的肯定和赞许。有评论认为,该作品真实再现了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63位委员的风采,气势恢弘,也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对此,唐勇力感到备受鼓舞,“我们以前有一种观点,好像中国画很难画好重大题材,几乎都是用油画进行此类创作。事实证明,中国画完全可以承担重大历史题材,用我们自己民族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与此同时,他永远以挑剔的眼光看自己的作品,“看到哪里觉得画得不满意,汗就流下来了,觉得既然有能力就该画得更好”这也为他二度创作埋下了伏笔。


4

二度创作历时三年呕心沥血


2012年,在时任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的几次邀请下,61岁的唐勇力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为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量身定做新的《新中国诞生》,此次的尺幅远大于前作。艺术家很少会重复之前的创作,促使唐勇力接受此番邀请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国家博物馆在我心里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位置非常重要;二是《新中国诞生》还有继续调整、提高的空间。”

为了这幅巨作,唐勇力在郊区租了一个大画室,全身心投入创作。他画起来常常废寝忘食,泡面、压缩饼干是最常见的主食。刚开始,他还会辗转于家与工作室之间,后来干脆就住在了工作室。每当孤独感来临时,他就在工作室大喊几声,聊以发泄,或是出去跑几圈,回来接着画。他还在院子里自己种菜,既可以方便生活,又可以放松一下精神。

或许是因为极度的疲劳,唐勇力那段时间患上了美尼尔综合征,“创作期间三次发病,每次都是头晕恶心,天旋地转。”在2015年画作完成后,他就再也没有复发过。从2012年到2015年,又是唐勇力人生的三个春秋,当这幅高4.8米,宽17米的《新中国诞生》以更加恢弘的气势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再度震撼了观者。该作品是迄今为止国博收藏的最大的一幅中国画作品,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价,“唐勇力先生的这件作品,饱含了艺术创作的激情,更是彰显了其严谨的治艺态度。”

“苏东坡在《晁错论》中有一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十年时间创作这幅作品,让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唐勇力说,创作《新中国诞生》的经历亦是对他心灵的洗礼,“对于那些为了新中国诞生而历经千辛万苦,甚至流血牺牲的人们,我心中充满崇敬;同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百姓越来越幸福安康,这让我感到由衷地自豪。”




时代寄语




唐勇力说:“十年时间创作《新中国诞生》,这幅作品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新中国的诞生经历了千辛万苦,无数英烈为之奋斗,甚至付出了生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日益繁荣富强、百姓越来越幸福安康。回望历史,这一切让我们满怀崇敬与自豪。”


END




▼艺绽热门阅读文章▼

太尬!众星给张一白打call,也救不了这部歌舞烂片
演了三百多场《茶馆》,吴刚竟然说自己还没演好角色
玩砸了!没想到冯小刚拍网剧,水准还不如郭敬明
最青春的暑期档来了,最值待的电影都在这里!
传唱至今的《长征组歌》曾有两个版本,还珍藏着这样一段趣事

本期作者:王广燕

本期摄影:阎彤

本期编辑:金力维

本期监制:周南焱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