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团中央学校部 2018-05-28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思想。为进一步发挥团学组织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能力、成效和水平, 2018年4月23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联合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北京中科五极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对外发布2017年《高校团学创业促进工作发展报告》 ,报告内容如下。


一: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的基本现状


近一年来,各高校团学组织紧跟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不断优化顶层设计,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核心全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改革,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将特色引导与全面培育相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平台更加完备、氛围更加浓厚。


(一)在创业教育顶层制度设计上


有约88.5%的高校制定有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支持保障政策与制度,从管理制度、培养途径、多样化课程组合和不同规格课程等多方面,为学生自我发展、自主选择、特长发挥、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提供制度支持,其中71.6%的高校从顶层上建章立制,具体见图1(其中1表示有,0表示无)。

 

图1 创新创业制度制定情况


(二)在创业教育教材、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上


约95%的高校开设了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其中48.1%的高校编写了相关教材。73.3%的高校建立了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对大学生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认定为相关实习实践等环节的学分。其中78.6%的高校设有专职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具体见图2(其中1表示有,0表示无)。

 

图2 课程、教材、教师与学分情况比较


(三)在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与平台建设上


各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构建一批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基地与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平台。约有68.4%的高校建立了创业教育学院、58.9%高校与校外机构共同打造创业教育平台,50.9%的高校设立了创业教育研究机构,具体见图3(其中1表示有,0表示无)。

 

图3  创业教育机构与平台建设情况

 

各高校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专门机构,约71.6%的高校团委配备专职人员,为在校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政策引导和创业孵化指导等服务,具体见图4(其中1表示有,0表示无)。

 

图4  团委专职从事创业教育工作人员


(四)在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上


各高校通过“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和省市竞赛和项目的组织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做“创新路上的求知者,创业路上的实践者”。


其中92.3%的高校参与过国家、省、市、学校主办创业活动项目,67.8%的高校参与过国家级的创新创业活动项目,87%的高校都举办过校级的创新创业活动项目,具体见图5、图6(其中1表示有,0表示无)。

 

图5 各级创新创业项目的参加情况


图6 参加过创新创业项目的高校


各高校还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支持和培育建立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扶持了一批跨学科、跨学院重点创新创业协会和社团,开展与专业、职业、创业相关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有约92.7%的高校设有以创新创业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学生社团,有89%的团委组织过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活动,具体见图7(其中1表示有,0表示无)。

 

图7 学生创业社团与团委组织的活动


各高校团委充分开发利用线上线下展示平台,着力挖掘、培养和宣传创新创业先进典型,邀请优秀校友,企业家、成功创业者、专家学者走进学校,与同学们开展创新创业讲座与沙龙活动,逐步形成善于创新、敢于创业、肯于担当的创新创业校园新风尚。有73.5%的高校组织过创新创业主题的教育讲座、沙龙等活动,有76.6%的高校拥有经过认证新媒体新闻宣传平台,具体见图8(其中1表示有,0表示无)。

 

图8 教育讲座、沙龙与新媒体平台

 

二: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政策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与制度建设,从总体上看,纲领性的政策制度比较多,能指导具体工作的支持保障性实施措施比较少,关于创业导师、资金、项目管理及学分认定的制度还有不少高校没有涉及。


(二)教材、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教材、课程建设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机的创业教育教材、课程体系。部分高校存在用就业教育课程作为创业教育课程等现象,大多数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缺乏实践体悟教育,创业教育课程以传统课堂教学课程为主。


(三)团学组织创业教育工作方法亟待设计优化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团学组织还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理念,缺乏对自身创业教育特色的挖掘和梳理。创业教育主题活动形式和内容比较松散,缺乏科学系统的整体设计。

 

三: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展望


(一)内外联动,多方配置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校、政、企、社协同合作,整合、集聚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同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打造良性循环的双创生态体系。坚持“创业以创新为基础,创新以创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以“创业教育”为基础,以“项目孵化”为体验,以“创新研究”为支撑,形成多级联动平台,推进资本、人才、市场等要素有效聚集、流动和共享,形成面向全体、分类培养、多方互动、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开放开源,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立足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与辅修课程体系,将学科优势与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实现教学内容层次化。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潜质和灵感,促进复合型、个性化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融合。


(三)主动作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定位,适应国家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创业就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结合自身科技创新和科技资源优势,综合服务与专业孵化并重,以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高素质创业人才培育、产学研相结合为目标,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在当地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成为各省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驱动源。


四: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


结合2017年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设计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比国外各类评估和大学评价的常见指标。对于我国高校团学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来自本教育机构外的评价反馈”。另一类是来自教育机构内的评价反馈。课题组经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的信息采集和研究分析,从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文化建设、创新创业孵化支持情况、创业教育成效等4大类60个分指标对参加评选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评价。


评估综合采用了多种理论、方法与技术,在指标选取和权重定义上采用专家经验差别与AHP法,在对样本数据采集上我们采取了学校上报与第三个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在评估模型计算时,综合运用了模糊理论、信息熵以及机器学习等方式,各分类指标分析、处理和计算,并最终计算各高校的综合指数。


(一)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100强



(二) 七个区域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榜单


1 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华中区30 强


2 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华北区30强


3 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东北区30强


4 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华东区30强


5 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西南区30强


6 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西北区30强


7 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华南区30强


(二)双一流建设类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50强


(三)普通本科类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100强


(四)高职、高专类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100强


编辑 | 陈楼琪

校审 | 朱禹豪

责任编辑 | 郗宏历 王家荣

KAB活动公告

关于2018年广发证券大学生微创业行动微创业项目征集的通知

2018年大学生微创业行动百所高校协办邀请函

KAB讲师培训信息(2018年5月杭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