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人物 | 黄位: 因为你们,我相信发光不需要太多理由
导
语传红色基因,承国脉担当,播未来希望。2022年7月,南京邮电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20名成员先后奔赴四川大竹、青海西宁、新疆石河子、贵州沿河四地五校开展支教服务。他们始终牢记加入研支团的初心,践行“用一年不长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青春誓言,积极投身教学一线,竭尽全力转变角色、了解学生、适应节奏,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南邮研支团的奉献与担当,立志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今天,让我们走近贵州分队黄位老师,共同体悟她在沿河这片土地上与学生相知相惜相伴相携的支教故事和用爱坚守的真挚情怀。
个人简介学期课程临近结尾,我的第一节公开课提上日程。其实关于这节公开课的选题我思考了很久,想到在他们这样如花一般的年华,火一样的青春里,《五四运动》一课无疑是我最好的选择。在学习这课内容之前,我曾经问学生们:“你们知道每年的5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学生们脸上带着疑惑,只关心着这天会不会放假,当时的我哭笑不得,内心也在思考着如何将课程讲得更加透彻,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向资深教师请教,我的师傅带着我细化每个知识点,耐心的给我讲授如何串联每个知识点,不断完善教案和课件。欣慰的是,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热情很高涨,从对五四运动的不了解到能够熟练地说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我想这节课上学生们必定是有所收获的。
对我而言,学生们的反馈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与肯定。在科技节上,我们向学生征集了“我们的太空”绘画作品,在写作品构思时,小青在她的作品上写道:“我们的历史老师讲过,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的,所以我希望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就像攀登阶梯一样,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向前发展……”我和学生们一起赏析了李大钊先生的《青春》一文,我用文中的“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寄语学生们,他们听的很认真,也很热情。在科技班我给孩子演示了编程机器人之后,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围着我都要跃跃欲试。当我们去社区给孩子们进行科普宣讲后,孩子课下对我说:“老师,这是我画的画,我要把它送给你。”一万本卷帙浩繁的世界,最初都有良师开卷,我希望这是我在他们成长道路上埋下的花种: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在拥有无限可能的花季,充满活力勇往直前。
支教的这段时光,是成长与反思的一段难忘经历。不知不觉中,我成了学生们亲密无间的“大姐姐”。有次晚读时间,班级的同学之间发生了一些争吵,我耐心地劝导着孩子们要团结,更要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我以自身的实际经历跟他们讲述了我在毕业时与朋友们的不舍,孩子们顿时异口同声说道:“老师,我们都是你的朋友……”从满怀真挚的相识,到逐渐滋生的默契,这场与孩子们双向奔赴的旅程,是一场特别的相遇。
我们交换彼此眼中的风景。我给孩子们看了我的大学,孩子们带我去爬山,他们说那里能俯瞰整个小镇的风景。学生们也与我敞开心扉,诉说着他们的梦想与愿望。“希望我妈妈能回来陪我过一次生日”“希望我能考上好的高中学校”“希望我的爸爸能快点好起来”……有时候,孩子们习惯用顽皮来掩饰自己对爱的向往,当他们表达自己的时候,我看到的才是他们内心深处最本真的自己。
我们彼此为对方加油打气。运动赛场上,孩子们用矫健的身影展现着青春的风采,我也像啦啦队一样给他们高喊加油鼓劲。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他们也会自我反思并主动找我补习,在取得进步时及时和我分享喜悦。孩子们都爱听《起风了》,于是课下我们也一起分享音乐。我们彼此给对方带来温暖。冬天的寒风很冷冽,学生们经常会提醒我注意保暖,甚至我还收到了学生亲手织的围巾,这让我感动了好久好久。校园里随处可见的问好,办公桌上突然出现的暖心小纸条,还有下课时学生递来的糖果……他们可爱又懂事,温暖又真诚。
支教的这段时光,我付出着、收获着、感动与被感动着,这其中不仅仅是与学生,还有关心着我们的团县委、学校领导,以及传授我们教学经验的前辈老师们。他们在我们迷茫时答疑解惑,在我们取得进步时不吝夸赞,给我们信心与鼓励。值得我回味的还有在这里看到的每一处风景,从夏天绿油油的稻田到秋日的落叶黄昏,在阳光下读书的孩子们……这些画面就像电影一般定格于我的眼眸。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支教的时光是我人生历程中不平凡的一页,很幸运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者,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们相互包容、相互鼓励,一起践行着“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的青春誓言。在心与心的美好邂逅中,我汲取能量,感恩相遇。我始终相信,我不是在美好的时光遇到了你们,而是遇到了你们,才有了这段美好的时光,也是因为你们让我相信,发光不需要太多理由!
自2014年实施“邮青春 邮梦想”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以来,我校项目办将其作为共青团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密切联系青年的重要工作,累计派遣81人赴四川、青海、新疆和贵州等服务地开展支教志愿服务。我校项目办始终以实践育人为方针,以奉献西部为宗旨,引导研支团志愿者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坚持做到有制度、有阵地、有活动、有保障,努力把研支团项目打造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阵地、志愿精神传承的新途径、实践育人的新载体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舞台。
志愿服务人物 | 高煜超:在大竹的174天,感恩与你们的相遇
恭贺新春 | 青年媒体中心给大家拜年啦!
嘿,柚子你在吗 | “浮生一日”共创计划来咯
编辑:黄 位
校审:闻友龙 赵俊豪
责编:秦昌建 李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