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绘本不是药,疗效不明确

三川玲 童书妈妈三川玲 2022-03-28

这是童书妈妈的第250篇分享

在新浪微博@童书妈妈三川玲也联系得到我

童书妈妈,我的孩子不喜欢刷牙,请推荐几个绘本;

我的孩子不爱睡觉,而且很磨蹭,看什么书好;

孩子是个尖屁股,注意力不集中,有什么书管用;

我的孩子老是在幼儿园打人,有什么绘本让他看了不打人;

孩子对奶奶态度很差,还骂奶奶,有什么感恩的绘本给他受受教育。

……


自童书妈妈微信公众号开启以来,童书妈妈后台这样的问题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一周总会有几十个以上。

每逢此时,我觉得我身后的书架好像一排排一格格的中药柜,而我本人正背着汤头歌诀,准备开个药方给孩子们抓一副可以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灵药。

可惜,亲爱的家长,我不是大夫,孩子也不是病人,绘本也不是药材,关于绘本阅读,也不应该发生在医患场景之中。


*

首先,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读绘本是孩子人生享受,而不是治疗过程。绘本不是治病药材,甚至不是保健品。

我提出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有感于中国人的阅读人生:在当下中国,婴幼儿的阅读量比小学生大;小学生的阅读量比中学生大,大学生的阅读量比工作之后的成年人大;大部分成年人除了考职称、成功学几乎不再看任何图书。

造成书越读越少的原因,是把阅读功利化——一定要学会什么知识,一定要解决什么问题——把阅读功利化不但不会让人爱上阅读,而且会远离阅读,甚至憎恨阅读。

还记得高中毕业我们是如何对待那些教科书的吗?那也许是我们这一代改变命运的图书啊,为什么我们从高楼上将其抛下,为什么我们点火焚烧它?是因为我们太恨太恨这些书了。高考的教材,各种的习题书,正是阅读功利化工具化的极度体现。

从来没有不快乐而长久的事情,一旦阅读是跟学习、工具联系在一起,而不是跟快乐联系在一起,那么人一旦获得选择自由之后,将会远离那些有痛苦记忆的东西。


而现在,不知道是出版社或者是阅读推广机构,为了“拉拢”更多家长为孩子买绘本,读绘本,开始有意渲染绘本的功能、效用,甚至还有绘本功能疗效的表格整理出来。

有时候举出的例子,甚至都是某某孩子看了某个绘本改掉了什么毛病变化多大之类,跟医疗广告如出一辙。这其实是把孩子和家长王阅读功利化的路上引。

那么,绘本是什么呢?

绘本是一杯明前绿茶,喝的是清新的季节和悠悠的东方传统,而不是具有抗癌功能的茶多酚胶囊(虽然绿茶也富含茶多酚);绘本是一只膏肥脂满的大闸蟹,吃的是舌尖的那一刻余韵和满足,与秋月和菊花香相配的情调,而不是补充营养的蛋白质粉和胆固醇胶囊(虽然大闸蟹是蛋白质和胆固醇大户)。

读绘本就是一种人生享受,这种享受甚至不限于孩子,0~99岁的人都可以享用。


**

其次,绘本的创作不是按照“药效”来创作的,所以我们也不应该用“疗效”来衡量其水平高低。

人为什么要跳舞?人为什么要歌唱?人为什么要画画?人为什么要讲故事?——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不是因为跳舞可以锻炼身体,因为歌唱可以训练嗓音,故事可以让熊孩子可以乖乖刷牙——而是指向艺术的起源。

人类为什么需要艺术,因为“艺术的努力是要由它的整个过程或者它的结果来引起审美情感”(格罗塞《艺术的起源》),翻译成我们都理解的话是,人需要艺术,是因为人需要欣赏美,享受美。

绘本是纸上戏剧,是故事和连续的画面形成的艺术作品,绘本的使命是创造美,传达美,孩子的使命是享受绘本由语言和画面创造的美妙世界,绘本的作用不是治疗疾病,纠正孩子行为。


绘本的创作不是按照“药效”来创作的,所以我们也不应该用“疗效”来衡量其水平高低。那么,绘本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当然是其艺术水平,艺术价值。有大多数绘本作品是完全“无用”的,但其艺术价值却非常高。

当然我不否认,有不少绘本是又艺术又功能的,作为专注研究阅读的我,是应该把它整理出来,供家长们使用。但是,我犹豫再三,一直不愿意做,为什么呢?因为这会给家长选择绘本和艺术家创作绘本造成不良的导向。

我们都不喜欢那些看似“高大上、伟光正”,其实内容非常苍白、生变硬造的电影吧!是因为我们不热爱祖国不热爱人民吗?不,是因为那些电影不好看。而这些电影,往往是拿到了一笔用意很好的资金支持,憋着教育的功能创作出来的。这显然违背了艺术创作的规律。

当我们的家长,都以功能诉求来要求文艺作品的时候,必然会有大量的愿意满足“市场需求”的生产商,会“量产”一些这样的作品出来。而这些作品是否有效,是否让孩子感到享受,你本人是不是都看不下去,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这时候,很多家长问,既然你也承认绘本有这些功能,又不然提倡大家用,那么我们养孩子遇到问题怎么办?


***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一些问题,不要问绘本,而是要反思家庭氛围、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你知道孩子磨磨蹭蹭怎么办吗?你知道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怎么办吗?孩子的不当行为通常隐藏了四个错误目标,你知道是哪些吗?知道相应的解决方案吗?你知道如何说,让孩子才肯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吗?你知道除了送礼和送卡,如何跟幼儿园小学的老师沟通吗?你知道如何赢得孩子的合作吗?你知道如何引导孩子独立和自律吗?

这些问题,一是先审视为什么在自己家里会有这样的情况,不要动不动就觉得是“孩子的问题”。可以说,绝大多数所谓的“孩子的问题”其实往往都是家长的问题。

其次,如果想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让孩子去读绘本来改变,而是家长多从儿童教育的书籍里面找得到跟你情况相似的案例,找寻一些经典的处理办法。


前几天,一位朋友跟我说,她亲戚的小孩非常厌学,觉得班主任对他不好,这几天已经开始逃学了。然后又给我讲了班主任可能做得不对的一些方式。问我应该怎么办。

我本来想建议他们看看家校沟通的文章,后来决定再详细问问。经过半小时“套话”,才知道,这个少年一直跟父母在厦门长大,成绩很好,也非常开心,是个快快乐乐的男生。因为户口不在厦门,父母决定他高中回家乡住在奶奶家,然后就给他选择了一个要住读的中学,让他一个人回到了家乡念书与生活。

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条件,这个少年一下子离开了父母,离开了朋友,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如何能有安全感?如何能快乐呢?恐怕班主任一个简单的举动就会引起不必要的猜测和反弹,孩子厌学逃学多么正常!

所以,这个孩子其实根本不是不爱上学,而是对环境的骤然更迭所产生的恐惧感,以及自己无力参与这个决策所带来的被抛弃感。

我也感叹,孩子的一个小小的问题,往往是一系列的问题的叠加。要解决一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恐怕要梳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好像把家庭重新再整顿一遍”。


家庭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从源头考量,从整体考量,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我们只求眼前的疗效,往往是暂时掩盖了问题,长久以往,伤害的却是孩子的内心。

请相信,每一个孩子真的都是天使。我们作为父母,不要把自己当作长官,去训教孩子;不要把自己当作医生,去医治孩子;不要把自己当作老师,去教育孩子。

孩子自然有他自己成长的规律,有自己的学习过程。父母所要做的,反而是如何完善自己,并珍爱家庭。当你把把这些理顺之后,发现孩子、家人,都会运转得很顺利,好得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备注--本文为三川一家之言,欢迎朋友们留言讨论;本文封面及插图来自安野光雅最感到幸福的作品《儿童的季节》。虽然是无字书绘本,但是清淡隽永的水彩画中,蕴含了很多丰富的细节。

童书妈妈真诚推荐

“家庭教育小书单”

这些年,我看了大量的儿童教育图书。我发现,真正来自于大量的数据调查,科学实践,并且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如胜的图书并不多。以下这个小书单是每个方面我觉得讲得最好的:当然也欢迎你举荐其他图书来充实这个书单。

***

孩子的心理是如何运转的

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

《孩子:挑战》

三联生活书店 2015年1月

***

如何与孩子沟通

《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我们总因为孩子学习不好是孩子不努力

实际上也许努力的方向反了

***

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我的第一本记忆魔法书》

***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

真正“对症下药”的药方故事书

《汤普森心理童话药书》

***

教育的可能性

《夏山学校》

***

如何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

《朗读手册》


以上橙色部分童书妈妈市集有售,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可购买

|延伸阅读|

孩子 孩子,你是谁的孩子

故事 故事里面的五种维生素

注音 我为什么反对注音读物

听读 听读让孩子打开心智

夫妻 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

家校 家校沟通的七个方法

生活方式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回复橙色关键字,即可得到相应内容)

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分享全球教育新知

原创童书出版|童书妈妈市集|活趣之家活动

本平台文章皆为原创

任何媒体(含报刊网络电视微信公号)转载需取得授权

版权&商务合作请联系

ts-mama@qq.com

长按以下二维码,可以直接微信支付鼓励童书妈妈,一分钱也是鼓励。

感恩所有为原创付费的朋友。这是三川写下去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