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家庭就没有教育:中国家庭的七大不正常现象

2016-10-21 三川玲&白滔滔 童书妈妈三川玲

这是童书妈妈第500篇原创分享

童书妈妈出版三川玲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这些年来,我有一个发现,非常心塞,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就是:现在很多的家庭,不太像一个正常的家庭。

 

到底有哪些呢,列举如下。

 

第一个不正常

把婚姻当儿戏,只负责生不负责养

 

我觉得,中国的很多家庭,对家庭、婚姻、生活的理解很是奇特。

 

最奇特的地方在哪里呢,他们拥有了婚姻和家庭,还有孩子,却从来不珍惜已经有的,而是再去追求另一个婚姻、家庭,还有孩子。

 

有一个家庭,爸爸是商界成功人士,也是经过坎坷的。在事业有所成就之后呢,就开始在家庭上也扩大版图。在不和结发妻子离婚的情况下,又扩张了一个新的家庭。然后,在把两个家庭都维系平稳之后,他竟然又建立了第三个家庭。

 

这是我在几年之前知道的境况,不知道现在他是已经知足了,还是管理不好减少了,或是乘胜追击又增加了呢?

 

有很多男性朋友,讲到、听到类似的故事的时候,都会流露一丝羡慕兼敬佩的表情。

 

但是,谁又知道那三个家庭的三个妻子、三个妈妈、三个或更多孩子的感受呢?这位爸爸,真的有把他们当做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来看待吗?他会给他们什么样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呢?他能够真正地陪伴这三个家庭的妈妈和孩子吗?

 

有一个家庭,爸爸是公务员,由于长期在仕途上不太得志,就一头扎在家庭生活里了。我所说的,不是好好地营造家庭,而是一次又一次地营造家庭。

 

第一次结婚,大家都表示祝贺。第二次结婚,大家都表示庆幸。第三次结婚,大家都表示无感。据说,他现在正在寻找人生的第四个命中注定的伴侣。

 

结婚跟换季买衣服一样,我想,每季的衣服都有新款,这家庭要到什么时候才算完整呢?

 

他个人的对婚姻的理解,也还罢了。可是,我最心疼的,是看到他在朋友圈里,发布他又有了孩子的消息。一个整天忙着给孩子找新妈妈的家庭,孩子怎么能有安全感呢?

 

有一个家庭,爸爸是企业主,经过了多年的奋斗,总算在商界站稳了脚跟。很自然地,第一步就是买了房子,买了车子。

 

又过了一段,生意做的更好了,那也很自然,买多一套房子,换一辆更好的车子——还要有一个情人,也就是小三(说情人真是高看他们了,因为他们很少是因为感情在一起的)。

 

我觉得很奇怪的是,有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并不是真正地享受豪车、名酒,还有小三,但是,他们也得有。

 

这位爸爸就说,人家都有,每次去应酬不带一个不好意思啊!而且,自己那么多年辛苦的奋斗,现在年纪也不小了,开开好车,喝喝名酒,养个小三,也是回报下自己嘛。

 

要知道,一个家庭是整体的,走过当年一起奋斗的那些日子,需要回报的还应该有妻子和孩子。而且,任何人想得到自己的回报,都不能以破坏家庭的整体为底线。否则,我只能说这样的人是在是太自私,太低级了。

 

一个好不容易才刚刚过上几年稳定富裕生活的家庭,就开始了夫妻吵架,闹分居闹离婚的混乱状况。最可怜的就是孩子,要么是整天看不到爸爸,要么就是看到爸爸妈妈在吵架。

 

第二个不正常

主动分居两地,各玩儿各的

 

我看到,有很多的家庭,全家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不仅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还有夫妻之间。这几乎成为了家庭的常态。

 

有一个家庭,爸爸和妈妈在事业上都很强。妈妈在一个城市带着孩子生活。爸爸长期在另一个地方工作,在那里也有一个永久居住的家。

 

平时呢,双方的生活基本没有什么交集。到了假期的时候,也会带着孩子去爸爸的那个家里过几天。就这样,过了很多年,从孩子刚出生不久,一直持续到孩子渐渐长大。

 

他们不吵架,也不离婚,各自还都享受这样的方式,“各自过各自的,各玩儿各的呗”。

 

有一个家庭,老夫少妻,他们有一个固定的家庭。但是,爸爸属于成功人士,总有各种的事务、活动、聚会,于是,就整年正月地不定期地在外出差。

 

如果把每次出差的时间加起来,你会发现爸爸更像是住在其他地方,偶尔回家出差。

 

老婆和孩子当然不太满意,于是就给他们买了大房子,请了保姆,给了很多的生活费用,以此来弥补“人不在”的情感欠缺。

 

有一个家庭,爸爸是行业精英,以调动工作,或创业的名义,可以在保持很多年里,和自己的家庭分离。刚开始,似乎大家觉得是为了事业的奉献,还挺同情他的。后来呢,发现人家连自主创业也选择了其他的城市,才知道那是主动的选择。

 

平时呢,看他们家的朋友圈,一边是妈妈带着孩子的身影,一边是爸爸和客户开会,和同事派对的照片。猛一看,大家各自都挺投入,挺享受的。仔细一看,永远是在相距千里的两个地方。

 

好了,我知道有很多人会说,“现在挣钱很难,工作难找,大家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不、不、不,我所说的以上的这些境况,还真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那个范围。

 

为什么?因为我发现这些“主动分离”的家庭,找到了另一种新型的家庭生活方式,就是上面一位女性朋友告诉我的,叫做“各玩儿各的”,谁也不干涉谁。

 

最为奇葩的是,虽然有些爸爸,每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总的加起来不会超过一个星期,一共也就那么三五次,能少过监狱探监。可是啊,他们的微信头像啊,或者手机背景啊,钱包里的相片啊,都是自己和孩子的合影呢!

 

他们平时不出现在孩子真实的生活轨迹里,但是,会在朋友圈里晒出和孩子的照片。甚至,还会为孩子的期望,写下一篇文章、一首诗,以显示父亲的责任。

 

别人看到了,会赞扬真是爱心爸爸,然后夸奖爸爸为了孩子,长期不能在身边,真是难得的好爸爸啊。

 

其实,如果这种生活方式只有夫妻两人,只要他们自己认可,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家庭是有孩子的,请这样的父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多考虑考虑。

 

我不知道这样的家庭生活方式,到底会给孩子对婚姻和家庭的理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是,我想最直接的观感,可能就是这些孩子会认为,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真的就是这个样子的。

 

第三个不正常

号称自己未婚,不和孩子在一起

 

有一群人啊,特别奇怪,就是已婚人士在外面号称单身(或者从不提及自己已婚),有了孩子也从来不提及家庭,也不参与家庭的活动。

 

有一个家庭,夫妻两人其实是在一个行业里的。但是,就算是和他们很熟悉的人,都不清楚他们到底结婚了没有。因为这位丈夫,多年以来到处公然宣称自己是“快乐的单身汉”。

 

而他们的孩子呢,更是从来没有和爸爸同时出现过,哪怕一次!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他妻子是单身妈妈,还好心地给介绍对象呢。

 

有一个家庭,妈妈在外企里工作,所有人都认为她是一个典型的“单身贵族”。因为她和同事之间的话题,提到家庭时,说的最多的是她的“狗儿子”。绝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其实她还有一个真的儿子,都已经在寄宿学校里上中学了。

 

有一个家庭,爸爸是做营销的,号称自己很忙,需要在外面应酬谈生意。于是,每次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着了;每次早上孩子去上学的时候,他还没醒。

 

在公司的年会上,他很自豪地标明自己是多么地热爱工作,“孩子从上幼儿园到小学、初中,自己从来都没有接送过”。

 

我有一点特别想不通,就是如果自己不享受婚姻生活,就不要结婚。如果结了婚,还是游离在家庭生活之外,那就是不负责任;要是还在外面号称自己未婚,那基本上就是欺骗了。

 

至于不愿意和孩子在一起,那也是打着自己忙的借口,掩饰自己心底里所谓“堂堂男子汉怎么可以拖着孩子”的可笑可鄙的真实想法。或者,想在职场上竖立自己“白领丽人”、“女强人”的职业形象——又怎么能够讨论婆婆妈妈的那些俗事儿呢?

 

这些父母从来不陪孩子玩儿,像孩子像躲避瘟疫一样,如果逼不得已要出息家庭间的聚会,你也会看到他们远远地坐在那里的孤单身影。

 

这样的父母,如果觉得和孩子在一起,就是“掉价儿,跌份儿,没面子”,连对孩子的爱都不敢不愿去表现。我真的觉得,连原始人都不如。

 

第四个不正常

急着和孩子分开,还说这是对孩子好

 

我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播来的教育理念,很多家长会认为从小让孩子和家庭分开,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有一个家庭,爸爸从事IT行业的,妈妈是老师。有一次聚会,我们见到他们家七岁的儿子。那位爸爸就说,“这是我的儿子,来,跟各位叔叔阿姨问好”。于是,我们就看到一位乖巧的男孩儿,很礼貌地跟每一个人问好。

 

然后,这个孩子在爸爸的要求下,背了很多的诗文,还唱了好几首歌,表现的都很好。

 

大家纷纷称赞,问是这样教育的如此之好。那位爸爸很自豪地说,“其实特别简单,断奶后就送到老家了”,“姥姥姥爷都是退休教师,那还错的了”,“从小没有在身边长大,所以,从来不敢在我们面前撒娇、犯浑”,“我们说什么,他就听什么,多好”。

 

可是,我看着那个端端正正、怯怯生生地坐在椅子上的孩子,总觉得一个正常家庭里的孩子,不应该是那样的举止、那样的眼神。

 

有一个家庭,父母都是白领,也都是事业上升期。当时,他们知道我们家正在为孩子上幼儿园而四处打探的时候,非常热情地给我们支招:送寄宿啊,一点儿都不耽误工作,也不用麻烦老人家,关键啊,从小教出来的孩子,就是乖!

 

当然,我是不接受那么小的孩子,就上寄宿的——哪怕是世界上最好的幼儿园和老师,我也觉得不应该让孩子那么小就离开父母。

 

我真的很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幼儿园存在!正是有这样的幼儿园存在,才给了打着“为孩子好”的招牌,逃避为人父母责任的家长。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人家父母有实际的困难,这样的幼儿园可以解决问题”。我想说,这都是狗屁!如果父母自己不能解决这些困难,他们就不是合格的父母,就是他们不愿意为了和尚在婴儿期的孩子在一起而放弃自己的私利。就是这么简单。

 

那些所谓,“我挣了钱,给孩子请好的保姆,把孩子送到好的幼儿园”的逻辑,其实都是自己不愿意亲自养育孩子,自己骗自己的说法。

 

如果父母没有做好陪伴孩子的准备,就不要生育孩子。他们那种做法,不是爱孩子,是爱自己。

 

第五个不正常

把孩子当借口,让孩子当替代品

 

我看到太多的“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父母了。

 

这里面的两个引号,就是要说明,第一,他们其实根本就不是真正地为了孩子;第二,他们也根本不是牺牲了自己,而是本来自己就不行。

 

有一个家庭,爸爸在外面混的不错,但是,妈妈却经常给人蓬头垢面的感觉。而且,妈妈还逢人就说,自己为了孩子做出了多少牺牲,本来有可能当上总监、总经理的,现在呢,就是为了照顾孩子,整个一个家庭主妇——自己的前程,全都被孩子毁了!

 

这真的是借口。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见过他们家孩子的人,都可以从孩子的衣着、仪表上看得出来,她到底是不是“用心”地在照顾孩子。无论孩子的饮食、衣着,还是孩子的学习和兴趣,她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对付、凑合。看起来,好像自己为了孩子忙东忙西晕头转向的,其实就做全职太太这个工作,她真的做的不合格。

 

而实际上呢,当孩子大了一些之后,有很多人给她介绍各种工作。可是,她真的可以找出每个工作的缺点,从而仍然以“照顾孩子,没有时间”为理由,不去上班,在家里磨洋工。

 

有一个家庭,爸爸当年有一个体育梦想,没有实现。于是,有了孩子之后,就拼命带着孩子训练、比赛,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个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来。于是,父母辞职,专门带着孩子去拜访名师、玩儿命地练,期望最后“母凭子贵”,“全家荣耀”。”但是,最后,这个孩子还是没有“练出来”。

 

运动爸爸、影视妈妈,我们看到太多的一家人把全家的命运,依托于一个孩子的身上了。他们不是在养育孩子,而是在培养一个赚钱的机器。

 

第六个不正常

在孩子面前露陋习,当孩子不存在

 

要说吧,没有孩子的时候,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夫妻双方能容忍也就罢了。但是,有了孩子之后,还是要改变一些,考虑一下“少儿不宜”的。

 

有一个家庭,爸爸爱抽烟,结婚前,结婚后,都在家里抽。有了孩子之后,还是如此。有一次带着孩子去他们家,一打开房门,就是一股浓烟在弥漫。明显地,可以看到当时才二三岁的孩子在里面一直咳嗽。我们赶紧带着孩子出来。

 

我很认真地和孩子的妈妈谈过这个问题,怎么可以让孩子整天在那样的环境里生活呢?如果爸爸实在戒不了烟,也可以去阳台、去外面抽啊——现在连饭店里都戒烟了呢!

 

可是,这位妈妈面露苦色地说,“我都不知道说了几千几万遍了,可是,每次到最后,他都会说自己玩电脑的时候就想抽烟,不抽烟就会死。你说,我能怎么办呢?”

 

我听了之后,心里默默地说,“那就让他死去吧”。

 

有一个家庭,夫妻两人号称是欢喜冤家。就是那种一见面就吵架,吵得昏天黑地的,可是,过了一会儿,就有亲亲热热了。时间长了吧,大家也都习惯了。

 

可是,自从有了孩子,他们一说话就吵架的习惯,不仅没改,还变本加厉地把孩子也带上了。当着孩子吵起来,好像是多了一个观众,也多了一个道具,更是花样百出。孩子呢,只能从惊恐到无奈,已经渐渐麻木,习惯了。

 

我们经常说,“每个年纪应该做每个年纪的事情”,“父母要有父母的样子”。我的理解,就是有了孩子之后,就要根据孩子的生长环境来做一些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可是,我们看到的,反而是很多父母对自己生活和爱好的“坚持”。

 

我们看到,很多的中年人,整天整宿地在打麻将,你不免会疑问,他们没孩子吗?有,不是在屋子角落里写作业嘛;


我们看到,很多的妈妈,每天花枝招展地和闺蜜去旅行、去购物、去美容,晒自己各种美艳的照片,她们也没孩子吗?有,保姆照顾着上着寄宿的学校;


我们还看到,很多的爸爸,一天几场地在外面和朋友喝酒,经常地喝成死狗被拖回家,他们没孩子吗?有,每次都和妈妈在屋里哭泣。

 

第七个不正常

家庭里的冷暴力,对孩子板着脸

 

通常来说,我们一说到家庭,应该联想到的是温馨、舒适、放松、快乐。可是,在很多孩子心目中,家庭却是冷冰冰的,陌生的,紧张的。

 

有一个家庭,有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儿。有一次他很困惑地跟我说,为什么他爸爸在外面的时候,是那么和蔼可亲,对人有说有笑,和大家的关系都很融洽。

 

可是,只要一回家,很神奇的,出了电梯一进家门,面孔马上就板起来了。要么在家里不说话,要么一说话就是骂这个骂那个。这么说吧,简直就是两个人!

 

本来吧,我想跟孩子说,外面是因为工作应酬,要配笑脸做姿态,回家了就随便了一些。但是,我又一想,如果在外面是为了工作,那么,更应该在家里为了家庭!就算是装,也应该在孩子面前更加有耐心,更加友善,更加和蔼可亲啊——我只能无语了。

 

有一个家庭,爸爸常年派驻在外地,妈妈带着孩子生活。本来,应该是母女两个人更加亲密无间的,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妈妈竟然基本不跟孩子说话。


你想一想,一个家里,只有两个人,一个大人一个孩子,一起默默地吃饭、看电视、写作业、睡觉……毫不夸张地说,有一些恐怖片的即视感——你一到这个家里,连大气都不敢出。

 

好了,以上就是我想说的七种不正常的家庭状态。

 

说到这里,那么,自然我也想建议,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充满安全感地生活在快乐自由的正常家庭里。限于篇幅,将会在后面的文章里,继续和大家交流,也期待大家的讨论。


备 注 本文插图来自于罗尔德·达尔的作品插图,有《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玛蒂尔达》、《好小子》等等。罗尔德自幼失父,无论罗尔德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母亲一直都无条件地支持他。而罗尔德无比眷恋的,就是他的家庭,只要和母亲分别,就会写信。一生之中,留下了600多封深情的信笺。


-END-




三川玲 儿童教育作家,童书出版人。自媒体“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创始人。我知道你们隔着手机也能感受人的内心,所以这是我真诚的表达。她是九岁女孩小丸子的妈妈。



白滔滔  前媒体人,曾经供职于《新周刊》、《南方都市报》,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新媒体“童书出版妈妈”联合创始人。他是九岁女孩小丸子的爸爸。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真诚分享

孩子最宝贵的是时间

所以真诚的选择很重要


合作请联系ts-mama@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