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干预专家王健枥: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

王健枥 童书妈妈三川玲 2021-10-14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今天要跟大家谈一个很有距离感的词:阅读干预。


据我这几年接触小朋友发现,在阅读方面,小朋友能够很明显分为两种:一种是手不释卷的小书虫,你一般担心他是不是看太多书会近视,或者会不会社交活动太少;另外一种听见读书就头疼找借口的小朋友,玩游戏、打电脑、拼装汽车、跑步游泳……甚至做作业,都排在”阅读“的前头。


前一类书虫小朋友,多是父母在他幼年的时候就讲故事,亲子共读,这样的小朋友识字比别人快,独立阅读也比别人早;后面这一类怕书虫小朋友,如果一直对阅读保持害怕、恐惧、有心理障碍的话,很可能在学业上遭受挫折,极可能因为不会读、写,老师就不喜欢他,同学可能会嘲笑他。毕竟学校里的多数活动都是围绕着读、写进行的。好心疼这些孩子。


对于第二种孩子,我们必须要对他们进行阅读干预。


今天的文章,撰稿人是乐米乐阅读机构创始人王健枥老师,她在美国跟踪了一年阅读干预项目,并且把阅读实验室带回了北京。王健枥在文章中给出了家长和学校在早期教育中,如何干预孩子阅读的具体指导。她做的事情,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


文 | 王健枥


先说几个生活中与阅读有关的小故事。


小区里就会有的免费故事会


还记得我刚到美国时,有一天小区物业送来通知,邀请孩子去听连续一周的免费故事会,是社区公立小学的老师来讲故事。


每天,老师会给去听故事的孩子发奖票,休息时还分糖果,结束后还允许每个孩子拿走三本书,不用归还。等到第五天的时候,老师会给孩子们更大的惊喜,孩子们可以凭着每日积累的奖票换取奖品。


拖着箱子去借书


凭借租房合同,我们去社区图书馆办了免费的图书卡。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每张卡每次可以借50本书或有声读物,除了有声读物只能外借一周外,其他都可以借三周。很多家庭去图书馆借书都会拖着个箱子或者大袋子。

 

一堂高质量的早教课


社区图书馆里有免费的针对0-18个月小婴儿和18-36个月学步儿的故事会,当我第一次去参加美国社区图书管理免费的故事会时,我彻底震惊了。这哪里只是一个故事会啊,放在北京这就是一节标准且高质量的早教课。它有完整的问候歌、结束歌,中间讲绘本,然后带着孩子们唱童谣,做一些身体方面的游戏。这带给我很大的冲击。


带领故事会的人并不是专职教师,我采访过少儿馆的馆长,她说少儿馆里的工作人员都有能力组织这样的故事会。组织故事会的方法并不难,只是需要学习和不断实践。


在这个故事会里,所有的父母、孩子都是以一个非常轻松的状态来参加的。不会坐的小朋友躺着听故事,会爬的小朋友就满场爬,互相打招呼,亲亲等,家长们没有干涉,只是会心地微笑。




2014年之前,我在幼教机构做高管,负责与各地政府合作共同推进婴幼儿早期发展项目。那时候,这种公共机构与私营企业合作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并不多,特别在婴幼儿早期发展领域。我特别想知道国外那些做了几十年的儿童发展项目是怎么做的?因此就申请去美国做访问学者。


我的研究主题:公共机构和私营企业如何共同推进儿童早期发展项目。


在做项目期间,我研究了并现场实地考察了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开端项目(HEAD START)、早期开端项目(Early Head Start)、初学者项目(Abecedarian  project)等,发现很多儿童早期发展项目中都把早期阅读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有这样一个实验。实验者对5岁进小学的K班(快班)的孩子们进行阅读能力测试。在全年级排名最后10名的孩子,如果不对他们进行任何干预,在3年之后,仍排在最后十名的孩子依然会有7位。

 

当我走进美国任何一个幼儿园和小学时,都能在班级里看到阅读区,架子上有不同颜色的盒子,盒子里放着不同阅读层级或主题的书。除了班级的图书角外,老师还会带孩子们到学校或幼儿园的图书馆去,孩子们自主借阅书籍,老师也会在那里大声朗读给孩子们听。




在美国访学的这一年里,我常与朋友们分享自己三个感受


1.阅读无处不在


孩子们可以参加各种有关阅读的活动。无论是小学老师们到社区讲故事送书,还是社区图书馆的免费故事会、激励儿童阅读的活动等,以及园所中的阅读活动,这些活动使阅读融入到了儿童的生活中。


2.学术训练从小开始


关于学术训练,我想很多七零年代的人都和我一样,从上大学写毕业论文时,才开始意识到做检索、注明参考文献的出处等。我们的教室在幼儿园阶段可能会有花花绿绿的装饰,小学、初中的墙饰更多的是展现优质作业之类的。


但是在美国的幼儿园里,你能看到特别丰富的图文内容,字母、数字、图文卡等。老师们读的书题材多种多样,有故事,还有科普。读任何一本书,老师都会把这本书的作者,创作的背景介绍给孩子们。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学术的训练。


有一次进入幼儿园做自由活动观察时,我看到一个孩子一直坐在那里抄写字母,仔细一看,才发现她是在抄写全班同学的名字,而且是按照名字中所含字母的多少在进行排序。她很享受这个过程,她会写每一个字母,还能数对每个名字里有多少个字母,并能把它们排好序。


还有一次,北卡的气温突降,变得很冷,我们去幼儿园听课时,看到老师正在选读跟天气相关的绘本,词汇墙上都是跟天气相关的词语,比如晴天、雨天、下雪天、大风天等,让我们非常震惊的是老师居然画了坐标图给孩子讲气温升降曲线


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会不断地跟孩子们探讨情节,文章结构。这样,学术的语言、学术的思维,孩子们很早就接触到了。


3.新技术的应用


学校会利用很多线上资源。每间教室都有可联网的白板。放学后,孩子们可以在家,用自己的账号密码,上网完成作业,比如分级阅读。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入口,老师可以看到每个孩子完成作业的进度,所花费的时间。


这三点都给我很大的冲击,我也在思考教育的差距,或者说哪些地方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在美国时,教授曾经问我,你觉得阅读干预那么好,有可能带回中国吗?我和另外几名中国的老师都说不可能。她问为什么?我说,第一你们有这么多丰富的线上和线下的综合性的阅读资源,我们没有那么多;第二,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区,还有很多支持阅读的公益组织这样立体的阅读环境,我们不具备;第三,师资培训不同,如何跟孩子沟通等,你们都和我们不一样。

 

回到北京后,我开始和伙伴们在很多学校和幼儿园做阅读状况调研。


在幼儿园观察时,我看到老师让孩子分享自己做出的绘本,但那个作品明显是家长做出来的。直接读一本经典绘本难道不比这个更有意义?

 

我们还选择了教学质量不同的小学,分别在他们的一、三、五年级做调查,调查问卷的正面是关于阅读习惯的主观题,背面是与年级阅读能力发展相匹配的阅读理解题。拿到问卷后,很吃惊,为数不少的孩子们说他们最喜欢的书是语文书。这些小学里有重点小学,有普通小学,有远郊区县的小学。


我们不是全民都在讲阅读吗?家长不是也都很重视阅读吗?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最喜欢看的书是语文书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和我的搭档们开始做根植于中国本土的阅读干预课程的研发,我们希望基于阅读干预完整的架构体系,根据中国孩子的发展状况,研制一套给老师使用的阅读干预课程。2016年春节后,我们把这些课程在公立学校的班级里做了实验,孩子们意识到这和传统的语文课有很大不同,每个人都能参与,孩子们很喜欢上这些课程。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因此从2016年7月份起,我们开始面向社会,招募家庭参与我们的课程实践。


我在美国认为这些事情根本无法实施,回到中国为什么要做呢?我也在自问。


我觉得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总要有一些人要做那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并让它变成可能。一些基础性的研究,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都需要静下心来做。


我们希望经过阅读干预的孩子在听、说、读、写4个维度都有所成长,成为流利的阅读者,熟练的写作者,自信的演讲者和一个积极的聆听者。

 

让阅读不要成为口号,什么是重要的呢?


首先,是阅读资源。要有足够量的可阅读的书籍,书籍的选择要考虑到促进儿童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等。


其次,是阅读的环境。这篇文章中,我给大家分享的都是如何在家庭中,在自己的幼儿园里构造一些环境。


第三,是阅读的方法。根据每个孩子的阅读状况,对孩子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很重要。评估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阅读状况给他制定个性化的阅读干预方案。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既要有集体性的阅读,又要有自主性的阅读,还有干预性的阅读


老师给孩子讲故事,在讲的过程中,前面他会提问,然后让大家去讨论。讨论完了孩子们会表述我听到什么我想到了什么。时间到,老师会说他刚才说了什么,又在让他们试着表达。接下来又念,再停下来,让孩子们边阅读,边思考,边探讨,边分享,把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每个孩子自主阅读时看的书是不一样的,是老师根据他们的不同的等级配的相应的书。在孩子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会再给3-4个同样程度的孩子做个别化的干预。过一段时间后,再做阶段性的评估,看最初做的方案是否真的合理,对孩子起到什么样的帮助,同时制定下一阶段的阅读干预计划。


第四点,是教师的训练(素质)


不是任何人拿到书就能教,老师首先要热爱教学,要懂得儿童的心理,另外在过程中是需要观察儿童的。一段关系好不好,并不是说他们一起讲了多少话,而是说在这段关系之中谁是主导者。高质量的互动中,儿童是主导者,家长和教师都是支架,支持他回应他,这是最高质量的互动。


老师需要了解阅读干预理论和方法后,再进行教学。

 

我们提出4个早期阅读阶段的关键词与大家分享:互动-分享-分步-精思


0-3岁时,要跟孩子互动阅读;3-6岁孩子语言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后要鼓励他分享,他看到什么,他怎么想。6-9岁进入小学后需要有不同内容主题、难易程度的阅读分级,分步训练;9-12岁需要读,并在读的过程中把他的考表达出来。


小婴儿和学步儿故事会


从2016年7月起到今天我们做了23场免费的故事会,把附近社区的20多个孩子请到我们中心来,建立他们的阅读成长档案,他们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阅读状况,他们每一次来时什么样的,我们都有记录。


故事会的房间里有两个摄像头,一个是记录教师怎么说的,另一个主要记录孩子们的动作表情话语。同时,还有两位老师在做全场的观察记录,一个在现场,另一个通过录像。我们要观察孩子们看绘本时,在看什么?在故事会中,他说了什么,他有什么行为?我们思考老师说什么话的时候,孩子给出的反馈最多?




我们读了一本《我的蔬菜宝宝》,里面有个大的白萝卜,没有想到在讲的时候一个孩子走过来,抓了一把那个萝卜的叶子,我楞了一下,一个观察者就提醒我说这个孩子可能在想拔萝卜。原来这个孩子是看到这个图片,他想到一首《拔萝卜》的歌。


这些生动的绘本讲读实验带给我们的是,孩子们实实在在的反馈。


我们对课程指导进行总结,这样,将来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读这个绘本时,就能知道孩子们可能会有的这样或那样的反应,这样,他就可以给孩子更及时的回馈。




这些是我们的故事会现场的图片,孩子们在成人的陪伴下来到我们的中心,孩子们不仅能听到老师是怎么讲故事的、唱童谣、做身体律动的,家长们也学会了怎么讲给孩子听。我们会留出时间让家长给孩子读书。



👆 王健枥的阅读干预机构在给18-36个月的孩子开故事会。


孩子们在阅读中的成长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会关注来自不同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在阅读习惯的建立、跟老师互动的频次、在阅读中的状态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也会给孩子们做综合性的阅读发展的评估。


以上是我们做的针对于0-36个月婴幼儿的阅读干预实践。

 

首个面向小学4-6年级的男孩阅读营


在今年的夏天,我们向全市4-6年级的男生发出了邀请,做了首个男孩阅读营。



👆 这是结营第七天时我们一起拍的毕业照


这8个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学校,是4-6年级的混龄班,每个孩子需要解决的阅读问题都不相同,没有一个人来过我们中心,父母很担心这么多男孩子进入一个80平方米的地方并且是全天,还不闹翻天啊?


然而,男孩子们在现场打造的这个环境中,没有无所事事,没有疯跑,而是选自己喜欢的书进行阅读,秒变安静美男子。


我们为每个孩子做了阅读发展的评估,制定了个别的阅读干预计划。整个营地集体阅读、自主阅读、个体干预贯穿始终。


帮助孩子们化解阅读中的障碍,提高听说读写水平,提升阅读品质与思考力,从而提高男孩的学习力,这就是我们做男孩阅读营的初衷。


营地结束后,我们和家长们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也将课堂中的观察和孩子们的创作与家长分享,很多家长都不敢相信那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说的话,是自己的孩子写出来的作品。




我们的早期阅读干预实践仍在继续,在做不断地修订,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2017年3月,我们将会到幼儿园去做实践,6-9岁的部分我们会在假期班和平时班里进行。

 

花这么大劲给孩子们研究阅读的方法值得吗?阅读干预课远没有功课补习班看起来那么必要,送孩子学艺术花半天时间、送孩子去国外参加个夏令营冬令营多少钱都愿意,阅读还需要学习吗?自己看就行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阅读不在于你自己看了多少本书,而在于你是否真的读懂了,是否真的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方法需要训练,思想需要碰撞,表达和写作需要在应用中提升。

 

尽管目前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家长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参与到我们的项目中,但我们的团队始终在非常开心、认真地在做这件事情。因为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这让我们觉得所有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你想知道如何让孩子渴望阅读吗?你想知道关于儿童阅读更多专业的操作方法吗?想报名王健枥老师的男孩阅读营吗?请点击阅读原文,关注乐米乐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在那里可以直接跟王健枥老师对话喔。




王健枥,乐米乐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专注于儿童早期阅读干预、发展评估和父母及教师的专业成长。资深幼教领域高层管理者,曾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做访问学者。著有《30岁当妈妈》、《孕产育儿宝典》。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