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三分地小日子守不住,孩子必须要有大格局
这是童书妈妈第583篇原创分享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前言:一亩三分地的小日子是守不住的
富兰克林本来的人生,就是从技校毕业之后,去当学徒,以后当一个从事肥皂或印染之类的作坊主。但是,他却参与开创了一个国家。
很多家长都说,我们不指望孩子将来大富大贵,当明星上富豪榜,我们就想着,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上个好一点儿的大学,有个一技之长,找个平稳的工作,遇到性格好的伴侣成个家,度过平淡而幸福的一生就可以了。
嗯……嗯……
我想说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就是这个看似普通的愿望,要真正实现起来实则困难重重。
原来吧,在我有一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买了房买了车,成了家立了业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天,一个同事很幸福满足地跟我说,“现在多好,我以后就在这里养老了!”
后来,我阴差阳错地辞了职,从头来过。去年我回到单位拜访我的领导时,他正在办公室里犯愁,因为要完成按部门比例的裁员。走出那个曾经令我荣耀的大门,我的背后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回顾我们自己的人生,都是磕磕绊绊地度过,还不知道未来有多少暗礁在等待着我们。人生就是这么真实和残酷。
而我们的孩子,面临的未来是这样的:知识的更迭周期从50年,20年,缩短到5年,3年,就是说大学刚毕业知识就落伍了;20年后,全球逾20亿个工作岗位都将消失;人们不仅仅是要换好几个工作,甚至要换好几个行业;过去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一生中会遇到两次大的转折,未来则是3年河东,3年河西,一生中会遭遇几十次大的变化……
那么,凭什么,我们的孩子就可以顺遂地度过平坦幸福的一生。而我们作为父母,又怎么可能给到他们足够的保障,去保护他们的一生?!
我还遇到一些家长,说是给孩子买了十几套房子了。这一套,是用来上国际学校的;这一套,是用来去国外留学的;这一套,是用来到国外置换房子的;这一套,是毕业后创业的;这一套,是预防经济危机的;这一套,是用来结婚的;这一套,是用来养老的……
可是,这真的就可以保障到孩子一生的幸福了吗?
我经常说,中国最牛的爸爸是谁?秦始皇,生生统一了六国,留给孩子一个帝国。本以为,这始皇、二世、三世……千千万万世都做下去。
实际上呢,大家都知道,秦二世胡亥登基三年后,就玩儿完了。
好了,如果大格局这么重要,孩子的大格局要从哪里来呢?作为家长,要从哪些具体的方面着手,才能培养孩子的大格局的素养呢?
大思想,孩子要有创造思想的雄心
无论是对于宗教,还是科学,无论是对于诗歌,还是哲学,富兰克林都不盲从,而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创造自己的思想,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们很鄙视孩子的思考。或者说,觉得那都是浪费时间,耽误事儿。
耽误什么事儿呢?成绩。
可是,我想说的是,有思想的人,最终会领导有技能的人。
如果我们只让孩子学习技能,那么,就注定要跟着别人吃饭。要是找不到器重他技能的人,或者,他的技能退化了,那么,他就没饭可吃。
人是从哪里来的?宇宙里到底有什么?死亡是怎么回事儿?
水是怎样形成的?生命可以人工创造吗?真理是永恒的吗?
当孩子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就是打开他的大思想的大门的神圣的时刻。这是孩子的人生幸福之门,不要关上了它。
方法:阅读,质疑,独立思考
那么,这样获得大思想呢?
其实很简单,首先,就是让孩子大量、广泛地阅读。
这里所说的阅读,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不要给孩子设过多的限制,尤其是低龄化的限制。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哲学的阅读,这方面有很多的针对孩子的图书。(童书妈妈曾经专门写过《给孩子看点哲学书》)
稍大一些的孩子,就可以看《苏菲的世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瓦尔登湖》《动物庄园》《时间简史》……
这些都是人类文明中最智慧的思考,孩子在和这些思想交汇的时候,也会逐渐拥有自己的思想。
看的书多了,也就会产生很多的疑问。此时,家长千万不要不耐烦,要给孩子质疑的权利。
质疑精神,是培养孩子独立思想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仔细想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到孩子质疑的机会,真的不是很多。
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是在灌输、引导、启发,恨不得用一秒钟就把现有的正确答案塞到孩子的脑子里,刻不容缓。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的学习,都是“拷贝”,不是“原创”。
只有孩子自己去思考,提出问题,挑战权威,最后所得出的结论,才是他自己的思想。
大视野,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十岁的富兰克林,一心想到海上闯荡,他的父亲坚决反对。但是,他还是在17岁那年,偷偷一个人去了纽约,后来又去了欧洲。他结识了不同人,学习了新的知识,拥有了自己的人生。
我们阅读,去思考,就会知道自己身处人类文明的哪个时期。
我们旅行,去体验,就会知道自己身处当下世界的哪个位置。
然后,我们才知道自己的价值,该干一些什么。我觉得,这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最终落脚点。
我们带着孩子,从她5个月开始旅行。从港澳台到东南亚,从欧洲到澳洲、北美。在我们全家的现金储蓄只有4万多元的时候,我们花了3万6去出国旅行。有人问,你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是的,我们看到了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也看到了斗兽场和许愿池,看到了希腊神庙和蓝色大清真寺……
但是,真正改变我们的,是看到中国的今天,就是别人的昨天;也看到了我们的今天,是别人的明天。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这些,让我们知道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方法:旅行,融入,深度体验
谈到旅行的好处,很多人会提到,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多种文化的知识等等。的确,这些都是带孩子旅行的好处。但是,我想说的,是另外一种。那就是孩子多元价值观的建立。
我觉得,人的一生之中,有一个特别特别大的敌人,需要我们去消灭。它的名字,叫做“狭隘”。狭隘,对于一个国家,会造成闭关锁国;对于一个民族,会造成夜郎自大;对于一个人,则会造成自以为是。而这三个层面的结果呢,则是落后,则是狂妄,则是愚昧。
旅行,就是让我们知晓,离开我们居住的地方,五十里、五百里、五千里之外的地方,那里的山是什么样的,那里的水是什么样的,那里的房子是什么样的,那里的人是什么样的……最关键的,则是那里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
旅行,还让人知晓生命形态的多样性,人生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生命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在于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我相信,很少人在壮美的雪山脚下,会感受不到自然的伟大、生命的渺小;而也很少会有人,在开阔了眼界,壮大的胸怀之后,还会斤斤计较、睚眦必报。
当一个人,知道了生命的不同活法之后,就不会变成一个只会赚钱的机器,就不会只认为某种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就不会只听命于一个声音,就不会只做别人告诉他应该做的事……也就是说,他开始成为一个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尊严、有自己的追求的四有新人了。
大勇气,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说,富兰克林出生时比我们中最穷的人还要穷,但他拥有不以自己的穷困为耻的勇气,并凭借这勇气成为了他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最伟大、最出色的人。
这些天来,我一直都在回味王健林的一句话: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大!
那么,在人的一生之中,胆子大,到底占据了成功多少的因素呢?是不是决定性的原因呢?
我离开内地,提着一个拉杆箱去往了广州之后。有一位中学同学跟我联系,说他也想去南方,问我需要准备什么。我就如实告知,什么也没准备,基本上就是两眼一黑,就过来了。
后来,他一直迟迟未动身。我问他有什么顾虑。他回答说,自己从来没有一个人坐过火车。去年,我回老家办事,听说他不仅没有去广州,连其他城市也没有去,20年过去了,还待在家乡。
听话,乖巧,是对孩子性格的最高要求,也是最高褒奖。
于是乎,看着孩子似乎聪明、优秀,实则弱不禁风,所学的东西也根本没有在真实的世界里检验过。他们所取得的任何成就,都依赖别人给出的标准和评价。
物质上的困顿,体力上的磨难,人际上的责难,还有心理上的煎熬,这些都是勇气产生的源泉,而不是障碍。
我们要让孩子喜欢这些经历,就像去冒险看似很苦但也是莫大的享受一样!
方法:吃苦,冒险,抗逆能力
我们的物质生活,是越来越好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塑造孩子的勇气?
一种,是用钱。就是给孩子很多的金钱,让他用钱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种,是精神。就是培养孩子无论在任何的境况之下,都有的自信和勇敢。
前一种,用钱来壮胆的,当钱没有了,也就胆怯了。而后一种,往往会越挫越勇,毫无惧色。
很多家长都会有一种心态,就是自己小时候很穷很苦,现在条件好了,可不能让孩子受委屈了。
但是,这些家长或许没有想到,正是当初条件的艰苦,激发了自己面对命运进行抗争的勇气。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养尊处优,他的勇气从何而来?
我很欣赏的一种态度,就是家庭的物质环境,孩子自然可以正常地拥有。但是,孩子如果要想获得自己的财富,就要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也就是说,爸爸妈妈很有钱,可以提供很好的生活,但孩子自己要有钱,就得靠自己去挣。无论小时候去麦当劳打工,还是长大后自己工作和创业。
我曾经遇到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位华人医学教授,他们全家回国探亲。他告诉我,他和妻子是坐一等座,而孩子们则是坐二等座。
我问他为什么和中国家长的做法相反,他回答说,年轻人不正该如此吗?
大志向,做一个改变世界的人
富兰克林创造了很多的财富,但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很低,热衷为社会做贡献。他给费城留下了北美最早的公共图书馆、给穷人看病的医院、自愿消防队、保险互助会,还有路灯、巡逻、邮政等市政系统。
给大家介绍三个孩子的真实故事。
有一个小女孩儿,在美国,5岁的时候,看到PBS电视台的记录片,揭示了疟疾在非洲每三十秒钟杀死一个孩子后,对非洲孩子的命运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她用一个平常人的力量筹集了超过6万美元的善款,从疟疾的魔爪中拯救了近2万个小生命,成了一名为非洲儿童募捐蚊帐的“爱心战士”。
她的名字叫做凯瑟琳,她常常出现在学校的礼堂中,告诉自己的同龄人:“疟疾是可以预防的儿童大屠杀,我们可以让它不再发生”。
有一个小男孩儿,在美国,3岁的时候,因为不想动物吃到废弃的塑料瓶而死去,就开始自己捡瓶子。后来,还成立了“莱恩回收厂”。到了他7岁的时候,已经回收了几万个塑料瓶。他打算用这些瓶子换来的钱,买一台垃圾车,继续环保事业。
同时,他还是太平洋海洋哺乳动物中心的青年大使,号召大家支持动物保护事业。
有一个小女孩儿,在巴基斯坦,十来岁的时候,就呼吁女孩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遭到塔利班的死亡威胁之后,仍然去抗争。后来,被枪击重伤。她的名字叫做马拉拉,2014年,马拉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一年,她17岁,是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马拉拉曾经想当一名医生,父亲鼓励她说:当医生只能一个人一个人地治病,当政治家却可以把整个国家的病治好。于是,马拉拉立志当巴基斯坦总理。
有人会说,那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可不奢望自己的孩子如此出人头地。对于自己的孩子,只要不吃亏就可以了。咱们老话说的好,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不要去管人家的闲事。有事做,有肉吃,就可以了。
但是,不要忘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其下下矣。
我们孩子的志向,被很可笑地明确指向一个非常狭隘的地方:名校。甚至,就指向两所大学,北大和清华。
所有和考入名校无关的志向,都不被鼓励,没有丝毫的空间。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最好指示,也是对孩子最好的赞扬。
于是,我们的孩子,真的就像被蒙了双眼的驴子一样,围着考试转啊转啊,转啊转啊。
最后,学成毕业,就开始抱怨工作不好找,薪水不够高,房子不好买,劳累一生。
方法:公益,慈善,鼓励付出
孩子去做公益,怎么做?
当然不是现在流行的那些做法:
用爸爸妈妈的钱,去捐出几百几千,获得“小小慈善家”的称号;穿着时髦的衣服,拿着买的玩具,跟着家长来到孤儿院,施舍给那里的孩子,拍个照片,回来的路上,获得巨大的优越感;在网上拍卖自己的画和手工作品,美其名曰要帮助某某贫困的地区,还拉来明星做宣传……
我想,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真正的用心做。无论是你把旧衣物洗好,寄送给需要的孩子;还是给他们写信,成为长期的朋友;或者担任慈善项目的小小志愿者,身体力行地做一些小事……
当孩子对环保、贫穷、不公平的事情有所感触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想一想,有哪些是孩子自己能够去做的事情。哪怕很小很小,哪怕看起来非常不可能,也要鼓励孩子去试一试。
我越来越觉得,人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获得,而在于付出。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你有被别人需要的时候,才是你真正的价值所在。
如果你原意为一群人付出,那你就有可能获得这个范围的成就;如果你原意为所有人付出,那你就有可能获得伟大的成就。
那么,你会鼓励孩子立下怎样的志向呢?
备 注:本文是白滔滔在童书妈妈读书会4月份的演讲稿,阅读的图书是《富兰克林自传》。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童书妈妈书目可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END-
白滔滔 前媒体人,曾经供职于《新周刊》、《南方都市报》,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新媒体“童书出版妈妈”联合创始人。他是九岁女孩小丸子的爸爸。
富兰克林自传 著, ,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本杰明富兰克林 著,蒲隆 译 | |
童书妈妈读书会推荐 历经两百余年而不衰的励志奇书,改变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迄今为止最重要、读者最多的自传作品之一,无论从自传的角度还是从美国思想史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富兰克林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时会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使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富兰克林自传》是在读者如饥似渴的等待中出版的,一经问世被一抢而光。世界各地的青年人都希望学习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他们把这部书当成“人生指导”读物。 童书妈妈读书会因本书展开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读书会活动,共发表了32场演讲,大家从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富兰克林之所以成为富兰克林的原因,也梳理出了决定一个人人生成就的五个密码:美德、志向、策略和方法、意志力、环境。 |
通 往 幸 福 的 家 庭 教 育
长按二维码每天看童书妈妈分享
通过童书妈妈分享好东西
敬 请 联 系
微信 madge1110
QQ 63330426
MAIL ts-mama@qq.com
分享 | 好书 | 好观念 | 好夏令营 | 好亲子行
好设计 | 好玩具 | 好文创 | 好制造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看见童书妈妈读书会2017年上半年阅读书目,也可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