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之父奥斯卡亲授提问秘诀:要得到一个爱思考的小孩,你得学会向他提问题
这是童书妈妈第605 篇原创分享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哲学是一种训练大脑的方法,是思考的最高境界,现在很多“高档”教育说的批判性思维之类,比起哲学思考训练来说,仅仅是一门小术。我们要得到一个爱思考的小孩,可以听听哲学家怎么说,尤其是儿童哲学之父奥斯卡•柏尼菲怎么说。
大约刚好四年前,“童书妈妈三川玲”公众号开始撰写,第二篇文章就是 给孩子看点哲学书 。这样的选题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引潮流风气之先,一个比较明显的例证就是华尔街日报当时就邀请我去写专栏,编辑老师顾蔚跟我说,因为她发现,她朋友圈里面的金融经济界大佬、高管都在转这篇文章,她发现:华尔街日报的读者非常喜欢童书妈妈的文章。
这让我意识到,谈论哲学,不仅仅是我和白先生这样书斋里面的人喜欢的事情,也不是文化人、知识分子的孩子该去看哲学书。哲学是一种训练大脑的方法,是思考的最高境界,现在很多“高档”教育说的批判性思维之类,比起哲学思考来说,仅仅是一门小术。
我在那篇文章中推荐了四套哲学书,第一套就是《儿童哲学智慧书》。这套书来自哲学大国法国,非常挑战读者的是,这套书全书全是问题,每一个跨页有四五个问题,加起来一本书就是某个主题下的四五十个问题——而且,该书还不提供答案。
这么古怪的书却在全球引起了孩子们的追捧,光在中国,这套书几年内就卖了十万套一百万册以上,我女儿极其喜欢这套书,证据是她经常拿着其中的一本去上厕所。
后来我才知道,这套书大受欢迎的原因不仅是来自于它有一个智慧的作者奥斯卡,奥斯卡小时候的愿望是要当个消防员,但他读了苏格拉底的故事之后,开始改变主意,决定做一个哲学家,像苏格拉底一样,以提问为生。
不过,他提问的对象是孩子。奥斯卡20多年来一直在给孩子们做儿童哲学工作坊——法国小孩聪三岁开始就去哲学工作坊,这样的工作坊在社区里面就有,比我们的早教中心还普及——这套书的问题,是奥斯卡从工作坊里面总结出来的,最能点燃孩子们思考的那些问题。也约等于一个人一生,最应该思考的那些问题。
我没有想到,四年后的今天,我有幸能和奥斯卡面对面对谈,属于我们俩的时间有一个半小时之多,我很有自知之明,除了打扮得宜,我不打算展示任何我的风采,我只负责提问挖掘,把奥斯卡思考的秘密都挖出来给我自己,也给童书妈妈的读者。
今天挖到的是核心部分:如何给孩子提问,如何启发孩子思考。
父母之所以皆祸害,
是因为他们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之外
三川玲:中国的豆瓣网上有个小组,小组的名字叫做“父母皆祸害”。小组里的人认为,父母不但不是他应该感谢、应该爱的人,反而是他应该恨的人,奥斯卡•柏尼菲先生怎么看这个问题?
奥斯卡•柏尼菲:孩子憎恨父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父母很容易就会造成很多麻烦,他们也没有给孩子机会去表达对父母的不满。
就好像相爱的两个人从来不吵架一样,如果真是这样,这一定是非常奇怪的一对情侣。
当你真爱一个人的时候,你是会焦虑的,你又会非常敏感,你会非常在乎他们告诉你的每一句话。哪怕是任何他们做了,或者没做的事情,都会让你觉得紧张。
比如,一个丈夫如果从来不带鲜花回家,妻子也许不说什么,但是她会想,为什么每一次回来都不带鲜花。也许有一天,她就爆发了,她跟丈夫说,你从来都没有送过我花。丈夫可能说,你从来没有跟我要过花啊。妻子会说,我不认为我应该去要,你就应该知道。
这个例子其实在父母亲和孩子之间是一样的情况。
家长对孩子有期待,想要获得一些东西。孩子也会期待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些东西。但通常情况是,他们的这种期待都没有说出口。
当我们真正的爱的时候,我们会非常的敏感。然后我们也很小心,我们甚至有点紧张,有时候这种压力就会慢慢累积起来。当我们真的因为一件事情生气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来所有的不满。这就是我为什么建议父母亲和孩子展开对话和交流,不要等到火山要爆发的那一刻。
孩子的大脑会思考一些事情,家长有责任去知道。
父母对待孩子往往特别简单,照顾他吃、睡、生活,送他去学校,带他玩。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而他们之间谈论的事情也往往是:“你吃了吗”“你睡了吗”“现在去睡觉,太晚了”“你在学校一切都好吗”或者“出去玩吧”……
其实,孩子是有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他一直在思考,他会有很多的情绪,有些可能表达了出来,有些可能没有表达出来。家长首先应该对孩子的精神世界和思考感兴趣,这些孩子的思考也确实非常有趣。
我认为,成年人在思考方面可能有点懒惰。一些父母给孩子看《儿童哲学智慧书》时,会非常吃惊。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原来是有思考的。
我建议父母要花一点时间去深入了解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坐下来,很平和、平等地来交流,可以交流任何事情。
提问的力量
三川玲:《儿童哲学智慧书》这套书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特别的。这套书里,每一页都有四五个问题,整套书就是由问题组成的。翻到书的最后一页,也没有答案。我想问奥斯卡•柏尼菲先生,为什么会写出这么奇怪的书?
奥斯卡•柏尼菲:苏格拉底是我心里信奉的导师。当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深深爱上了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我最早的理想是要当一个消防员。了解了苏格拉底以后,我突然觉得,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工作,还是一个职业,但是,我知道我想做这样的事情。
苏格拉底就是在雅典的大街上行走,还邀请每一个人跟他一起去思考,我觉得这件事情真是棒透了。当然,苏格拉底的结局不是很好,他因为问了太多的问题最后被处死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苏格拉底的哲学问答法并不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职业。
我知道他做这件事情非常伟大,也非常英雄。他发现了这种提问的力量。
在我12岁、13岁的时候有一个物理老师,他教我们压力这个概念,压力就是一个东西的重量和面积,但是对我来说,我并不想学这个公式,我就问我的物理老师。为什么是这些重量除以面积呢?为什么不是重量除以数量呢?
当然,我当时的想法并不科学,只是孩子一时的突发奇想。但当我问这个老师时,老师非常震惊。他直接呆了,整个表情都变了,因为他不能回答我的问题,也根本没有期待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看到他的反应,我也很吃惊。我只是告诉他我的一个想法而已,但你知道吗?我们都认为他很权威,有很多的知识,但很明显,他只是习得了这些知识,但思考并不一定在那里。这就是提问所具有的力量。
我因此发现了一种思考的武术——思想功夫。思考真的和武术一样,是非常棒的练习,同样有非常强的效果。任何奇怪的问题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朋友。
亚里士多德,这位古老的哲学家曾经说过,惊奇是思考和知识的第一步。所以,我们应该对这种惊奇的状况很高兴才对,但很多人都不喜欢。
被提问让他感觉自己好像显示出了一定程度的软弱和无能。我们根本就不去倾听,然后去假装自己其实很强大。这就是问题能够揭示的现象。
孩子天然就会问很多问题。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新的,他会问一些大人感到非常奇怪的问题。
为什么这片云不会掉下来?家长就会说,这很正常。但其实这并不正常,你这么回答根本没有解释到这个问题。但我们已经进入了一种思维惯性。
所以,这种对话可以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你教你孩子的同时,你的孩子也在教你。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要让自己爱上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创作了这样一套书,里面的问题多过答案。
昨天,我在和一些孩子讨论时,我说我并不知道中国其他的童书是什么样的,但是我很肯定的是,这是唯一一套问题多于答案的书。因为在法国和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情况。我想要证明,问题是非常美好、非常重要的。
实用技能
两个向儿童提问的策略
三川玲:如果我的孩子问我,云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我应该怎么回答,或者我应该怎么跟她交流呢?
奥斯卡•柏尼菲:在这点上,你要像巨人一样去思考。
我来给出几个家长和孩子交流时常用的策略。
策略一:你给我一个想法,我也给你一个想法
首先,你不要认为自己一定能够给出答案。这样的话,就会让孩子认为,只有大人才会思考。
所以,如果孩子问你一个问题,那第一策略就是跟他做个交流。你跟孩子说,你给我一个答案,我也会给你一个答案。这种情况下,你跟你孩子同时在思考。要不然你就变成了妈妈的手,总是用手给他喂食。也许,孩子会回答我不知道,这也没有关系。
思考其实并不一定就是知识。知识是你学会的,你重复出来。老师这么教,你这么做,书上这么写,你就这么做。为什么不呢?反正这样也很有用,但是思考是不同的,思考必须要自己去想,要得出一个想法,这是创造的过程。你要教会你的孩子自己去思考,而不只是在重复。
你可以跟他说,就算你不知道,我也不在乎,你完全可以创造出任何你想要的答案。也许他会说,有一些隐型的小人托着这个云彩。尤其是孩子五六岁时,还没有到那种抽象和科学思维的发展阶段,那也没有问题。
家长也要用一点点批判性思维,不能对孩子的答案合盘全收。你接着问他,你见过这些隐型小人吗?我们怎么知道他是存在的呢?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提供一个解释,如果你有的话。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也可以去借助网络。但最重要的是,你要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在独立思考。
这是第一个策略:你给我一个想法,我也给你一个想法。
策略二: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第二个策略,就是家长也可以给孩子一个答案,但很多情况下,这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当孩子五岁时,尤其是男孩,他们会问很多为什么。如果家长给了孩子一个答案时,他接着问为什么?
这时,你可以重新问他:你有没有听到我第一个答案,你可以帮我重复一遍吗?
因为你可能经常发现,其实你的孩子根本没有认真听你在说什么,他其实只是想要通过问问题来获得你的注意。但是,你却希望能够和他展开一场真正的讨论。
所以,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告诉他,你看我已经回答你了,但是你根本就没有听。我并不介意去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但是你至少应该认真倾听吧。这样,你才可以和孩子展开一点真正的讨论,而不只是不停地说说说。
这是家长们可以使用的两个小的策略。
孩子把我当成了一个提供答案的机器
我该怎么办
三川玲:现在,我女儿提一个问题,就问我:你可以给我一个答案吗?我感觉我是她的一个机器,被她指使着去网络上查一个标准答案给她,这种情况怎么打破呢?
奥斯卡•柏尼菲: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比如说,孩子一个字不认识,他问你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你可以说,你先试试看,我们在一句话里使用这个词,我们来玩一个猜测的游戏,你认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首先,你先让孩子给出一个自己的答案,之后再去查字典。我管这个叫做猜测游戏,因为我不想让它成为一种惩罚,它应该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这样他就能够区分什么是思考,什么是知识。思考和知识之间的区别。
三川玲:有时候孩子的问题我能马上告诉她非常确切的答案,我是应该忍住不说吗?
奥斯卡•柏尼菲:是,耐心是最重要的。我非常喜欢一些现代的智慧,所以,我也看了很多中国的成语和谚语。我去访问了很多国家,我对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非常感兴趣。其实每一种文化里都有自己的智慧在里面,这种智慧一般能在两种地方被发现,一个是传统故事,另一个是谚语、成语。当然,也会有一些哲学理念和抽象理念,比如中国的老子、孟子和庄子。
我听到一个很有趣的中国成语是“三思而后行”。非常简单,非常有趣,也非常健康,但做起来非常难。其实,这个成语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有耐心。
我知道,现在大城市里人们的压力很大,说时间就是金钱。我告诉他们,首先忘掉时间,忘掉金钱吧,慢下来,把你学到的知识先往旁边放一放,跟你孩子玩一个思考的小游戏,先观察一下他是怎么想的。家长需要的,首先是要创造一个思考的环境给孩子。
你可以在带他去博物馆时,让他选择一幅画,你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你可以首先问他,你从这幅画里面看到了什么。也许有一个房子,外面有一个人,那么你首先可以先在画上检测一下是不是真的有一个人。
你可以再问他:这代表着什么呢?为什么这个人要站在房子外面呢?
当然你问这个问题,他一开始会很吃惊,他说,画上就是这样的。一个房子外面站着一个人。
你不用解释任何东西,而是继续提问:为什么这个男的会在外面?他可以在里面,他也可能没有房子,也可能只有房子没有人啊。但是,这个画家是画了一个房子又画了一个人,那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你一定要用一种游戏的方式进行讨论,又是一个猜谜游戏,这样你可能就会和你的孩子有一个非常特别非常享受的时光。这个是可以在博物馆里一起玩的猜谜游戏。当然你也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你们也可以去游乐场,游乐场的游戏更容易一点,也可以去餐馆。
孩子很喜欢思考,你得给他创造这样一个思考的机会,就好像我们去游泳一样。也许很多孩子会害怕水,或者是害怕自行车,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有同样的经历。
当我教我自己的孩子骑自行车时,没有辅助轮时,他们一开始根本不愿意尝试。当他们第一次去试没有辅助轮子的自行车时,真的非常紧张。我的儿子就摔下来很多次。他说,爸爸我再也不想骑自行车了。但是我们持续地练习、练习,三天以后,我们根本不能把他从自行车上拽下来,他骑着自行车就消失了。
思考这件事,孩子一开始肯定会有一点抵触,尤其是一些孩子没有习惯思考对话的时候,但是他会慢慢享受这个过程的。
三川玲:我是一个老被别人问问题,从小到大都积极寻找答案的人。结果发现我很擅长回答问题,却很不会提问,你能传授一些向孩子提问的方法吗?
奥斯卡•柏尼菲:在书上,我其实是有一些具体操作的建议的,比如说在提问的艺术上。然后有一系列不同种类的问题。比如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什么”和“为什么”的。就像我刚才举的在博物馆看画的例子,我就用到了这里,“我看到了什么”,“什么在那里”,“这是什么?”首先是看到了什么,第二步就是,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你需要给出一个理由?
比如说,这是什么,这是一个杯子。为什么这个杯子在这儿?这是为了让我喝上龙井茶。我是龙井茶的粉丝,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来中国的原因之一。
我们还需要区分不同种类的问题。比如什么时候?在哪儿?谁?如果大家都知道的话,就很容易自然运用出来。
基于我对孩子的了解,他们一定会做一些事情,也会做错事。比如,你问他,你是不是打了你的朋友?他会说,那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你可以告诉他,我没有在问你为什么。我想知道的是事实,你有没有打你的朋友?
但是他其实并不想告诉你这个事实,就是到底发生了什么。当孩子用为什么来替换了什么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借口。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够记得这一点的话,你立刻就能发现,你可以告诉他,你说我想要的是事实是什么,并不是为什么。首先,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我们再看原因是什么。
还有另外一组,“对,可是……”咱们要学学孩子的表达方法:对,可是……
其实他说的是“是”,然后又说了“不是”。你首先应该告诉我“是,为什么”,之后我们再看“可是”,这是一种很简单的逻辑。但有时候,会让人头脑当中发生一些很奇怪的情况,这些情况阻止了沟通的顺畅。
我也会约见很多有问题的情侣,情侣之间最经典的问题,并不是他们没有沟通,而是他们不停地辩护。
我愿意给你示范一下如何提问,比如《儿童哲学智慧书》有一本是《知识,是什么》,这本书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怎么知道宇宙是存在的呢?
宇宙是非常大的,宇宙是无限的。这里面有五种不同的答案,比如:在夏天的夜空,我能看到星星,所以我确定宇宙存在;因为爸爸妈妈告诉我宇宙是存在的,这是第二个答案;第三个是,我自己就能够明白宇宙是存在的;第四个是,科学家有一天突然发现了宇宙;第五,我不确定宇宙是一定存在的;第六,地球一定得待在什么地方才行。
试试看,你的孩子更认同哪一个答案。他选的这个答案就可以告诉你很多关于孩子的想法。
试着去了解你的孩子,你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但是请一定要高兴,对这些惊奇的发现一定要感到高兴。
在每一个答案背后,都有更多的问题,去引导你深入思考这个答案,发掘更深层次的问题。
举个例子吧。你是怎么知道宇宙存在呢?如果孩子的答案是,因为在夏天的夜空当中我能够看见星星,所以我确定宇宙的存在。
接下来,我们带来新的问题。
第一个是:你的眼睛能看见所有存在的东西吗?
第二个是:你的眼睛会不会看错了?
第三个问题:为了确定一个东西是不是真的存在,最好能够摸到它对吗?
最后一个问题:看见一个东西,就一定能知道它是什么吗?
孩子可以试着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最重要的是每个孩子提出来的答案都能够带来新的思考。
第二个例子:你是怎么知道宇宙存在呢?孩子选择的答案是,爸爸妈妈告诉我宇宙是存在的。
我们可以问他:可是爸爸妈妈是怎么知道宇宙存在的呢?有时候爸爸妈妈讲的故事是不是编出来的呢?爸爸妈妈总是正确的吗?如果只有他们告诉你宇宙是存在的,而别人又不这么说,你还会相信吗?
如此,你一定能够发现你孩子的一些想法。但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着给出自己的答案。
跟孩子约定的唯一规则就是,你要想象创造一个答案,不能说我不知道。
备注:本文封面及配图来自奥斯卡•柏尼菲博士所著的《儿童哲学智慧书》。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购买。
奥斯卡•柏尼菲博士
法国应用哲学院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哲学顾问。他通过儿童哲学工作坊、成人思维工作坊,在全世界各地培养孩子和老师们的思考能力。儿童哲学畅销书《儿童哲学智慧书》作者。书中很多问题,都是全世界孩子们所共同拥有的困惑和疑问。
——END——
通 往 幸 福 的 家 庭 教 育
长按二维码每天看童书妈妈分享
通过童书妈妈分享好东西
敬 请 联 系
微信 madge1110
QQ 63330426
MAIL ts-mama@qq.com
分享 | 好书 | 好观念 | 好夏令营 | 好亲子行 |好设计 | 好玩具 | 好文创 | 好制造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购买全球小朋友追捧的《儿童哲学智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