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以下内容节选自《重新发现儿童》(高峰著)中的《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章节。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请父母们先反思自己:孩子这面镜子是否折射出我们的问题呢?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假如儿童在家里没有受到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灵认识世界和接受老师的话。
孩子刚开始上学时,个体之间的差距就已经存在。几乎所有教育专家都坦承,现在孩子的智力差异并不大,决定孩子千差万别的是非智力因素。追根溯源,我们应好好反思中国父母的教育方式。
请看澳大利亚一位母亲的故事:
这件事情发生在澳大利亚一个岛上的度假村,那时我在那里担任翻译。
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突然看见一个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个大约4岁的孩子,饱受惊吓的小孩已经哭得筋疲力尽。问明原因后我才知道,原来那天孩子特别多,这个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一个孩子,将这个孩子留在了网球场。
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匆忙跑到网球场将那个孩子带了回来。孩子因为一个人在偏远的网球场等了半天,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
那个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孩子,并且很理性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那个4岁的孩子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如果是中国的妈妈,我敢说,不是把那个工作人员痛骂一顿,就是直接向主管提出抗议,或是很生气地将小孩带走,再也不参加儿童俱乐部了。
扪心自问,做妈妈的你是不是会这样做?
所以,当你的孩子任性、自私、小心眼、斤斤计较时,不要怪罪孩子。只有像这位妈妈一样,才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
再让我们看一个加拿大父亲的故事: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儿子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突然,男孩的钓竿儿猛地一沉,差一点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渔线被拉出很远。
男孩冷静地和鲑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男孩渐渐被拉到了布满旋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都不成功。鲑鱼猛地向下游窜去,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钓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鲑鱼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钓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
1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钓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起渔网向那孩子走去。
“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提出来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渔网。
不远处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有一半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窜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预备着听到渔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钻进了茂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声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紧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条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携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孩子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如果是中国的爸爸,我敢说,绝不会这么干。中国的爸爸工作、事业很忙,很少有闲暇时间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钓鱼或做其他户外活动。即使去做,也小心翼翼,总担心孩子有个三长两短的,倍加呵护。孩子若遇到点小问题,一定会立刻帮助孩子解决。
扪心自问,做爸爸的你是不是这样?
所以,当你的孩子胆怯、懦弱、没有主见时,不要怪罪孩子。只有像这位加拿大爸爸一样,才能培养出勇敢、坚毅、刚强、敢于尝试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时,一定要先反省自己,再引导孩子。
文章节选自:《重新发现儿童》,高峰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5月。
高峰,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教育学博士,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荣获“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全国十佳现代校长”、“全国科研创新校长”等称号。
出版有《重新发现学校》《写给孩子的幸福书》《寻找教育原生态》《幸福在心》《幸福教育的叙事研究》《回家——高峰小说集》《秋月——高峰散文集》等。
编辑:晓理,3岁孩子的妈妈。
视觉策划:邵天娇
近期文章链接:
书摘 | 我们欠孩子一堂爱情课
书摘|「为什么向孩子表达感激是一种有力的教育手段?」
联系我们 商业合作/投稿请发送邮件至ts-mama@qq.com
参与我们 向微信后台发送“招聘”获取招聘信息
转载 需转载文章,请在文中留言,并附贵号介绍,我们会联系您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童书妈妈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