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为 | 熊亮:我是怎样在阁楼里,自学成为一个画家的

白滔滔 童书妈妈三川玲 2022-03-28


开栏语:
 
「成为」,这是我一直都想开启的一个栏目。
 
我觉得,这比谈论教育制度、学习方法等等话题,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为什么呢?
 
因为,再好的家庭、再好的学校、再好的老师、再好的教育……最终,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他,到底跟什么有关系,哪些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我认为,这简直是教育中最难的部分,最高级的部分。
 
虽然,「成为」这个栏目今天是第一篇,刚刚开启。但是,我自己几十年来,一直都在不断探寻;童书妈妈创立六年多来,我们也一直在探寻。
 
为什么我们对“成为”这么痴迷?答案很简单,我们想寻求每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并且,能够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想尽可能客观地去呈现一个群体的成长路径,从而,找到其中的共性部分,供广大的家长和孩子去参考。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适合我们去探寻他的成长路径呢?
 
我觉得,第一,天才不是我们理想的对象。但凡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要世界不埋没他就好了。天才的成长路径,对大众没有什么借鉴作用。
 
第二,家境太优越,父母太专业的,也不是我们的理想对象。因为大多数家庭,都是普通家庭,大多数父母都是普通父母。那些世家子弟,那些教授学者的孩子,他们的成长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可学习的——学也学不到啊。
 
所以呢,我想,理想的人物,在排除了以上两个条件之外,大致是这样的。
 
1. 专业。他们不是学贯中西、百科全书式的伟人、大师,而是分布在艺术、经济、技术、运动等等领域内的专业人士。

2. 成就。他们要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一定专业成就。而且,这个成就,他是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的。
 
3. 风尚。这个风尚,是“时代风尚”的意思。我更想了解能够代表着当下,以及未来趋势的领域中人的故事。
 
4. 年轻。诚然,我们要想让今天的父母、孩子有参考价值,最好是现在还处在职业黄金期的人。这样的话,更鲜活、更生动。
 
 综合这四个条件,我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了这么一群人:
安徒生短名单提名奖的新一代画家熊亮科学潮人恐龙侦探邢立达做了战地记者又拍了教育纪录片的周轶君让经济学走向大众的薛兆丰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 
我真的很想知道,他们的成长之路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成为今天的自己的。
 

 

要想成为一名画家,到底应该具有什么天赋?
 
要想成为一名画家,到底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技巧和能力?
 
要想成为一名画家,到底应该上什么学校、跟什么老师?
 
要想成为一名画家,到底应该看多少博物馆,临摹多少名作?
 
要想成为一名画家,到底怎样才能靠自己的作品养活自己?
 
要想成为一名画家,到底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路径?
 
要想成为一名画家,到底应该怎样平衡个人风格和商业需求?
……
 
这是我的疑问。
 
带着这些疑问,我约刚刚出版了新书的熊亮说:我想找你聊聊“你是怎样成为今天的你的”。
 
我认识熊亮很多年了。这么多年来,我们每次见面聊的话题有很多,从绘画到戏剧,从电影到旅行,从武术到死亡……

▲ 2016年11月28日,我和三川一起在熊亮工作室采访对谈了一天


但是,我们竟然从来没有聊过“人生”。
 
当我们忘记了吃饭,一口气聊了五个小时之后,熊亮也感慨地说:好像从来没有人专门就这个话题聊过,自己也是第一次这么完整地梳理了下成长的经历。
 
接下来你会读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个敏感而专注喜欢画画的孩子,每天在阁楼的生活;他那么爱画画,为什么却不喜欢上美术课;他那么喜欢画画,为什么不学老师所教的,而是向书和经典学习;他是从哪里学会的绘画;他为什么不选择去上专业的美术院校;他在高中毕业就开始上班,为什么做得很好的时候辞职;他怎样成为了一个专业的画家;他的第一个作品是怎样产生的;他在创作中有迷茫吗;一个长期沉迷于绘画、写作的人,40岁爱上武术是怎么回事儿;他是如何兼顾艺术创作和商业的……
以下,就来自熊亮的讲述。
 

我爸不是画家
却给了我一面画墙、一个画室

我们家从没有画画的背景,虽然我爸小时候画一些画,但他不是画家,也不是相关专业人士。
 
小时候,家里房子中间有一面墙,墙上是白纸铺的。
 
如果墙上不贴白纸,我人生的差别应该挺大的。墙上贴白纸可能是我爸想着可以换,但是有这么一张纸的话,你就会想这上面可以画东西。
 
我就在上面拼命地画,我现在还记得,画完之后想签字,可是感觉名字超难写。亮这个字挺复杂的,熊字几乎只能画个格子什么的,所以我印象深刻。
   家里的那面白纸墙上,熊亮记忆里小时就是这样画画的。熊亮绘

那会儿应该是幼儿园阶段,小鲤鱼跳龙门、阿凡提这一类的都会画,尤其有了电视机之后,看到的形象都会画上去。
 
所以,墙面其实是一个重要的绘画场所,甚至客厅的地面都会画。
 
上小学我就有了一间独立画室。
 
那时我们家搬到了一个新地方,新房子有一个尖顶,我爸爸将它用木板搭成了一个阁楼。天花板上挖一个小洞,一把竹梯子架上去。
 
本来,是想储存一些东西,但实际上阁楼里装不了多少东西,都空着。我就把画桌、书架都搬上去。
 
这个房间其实挺重要的。现在的小孩有独立的房间可能会打游戏,那个时候我基本上也是在上面浪费时间,不可能每天都是画画的。
 
不过浪费时间也重要,尤其在一个特定的、都是书和画桌,还充满墨水臭味的空间里,还有一个天窗可以看见屋顶。


  记忆中阁楼的模样,除了没有画桌书架,就如《兔儿爷》里这般。熊亮绘


我觉得,画画和氛围、环境有关系,比如一个非常完整的独立空间。我会说,如果家里有条件,房子够大的话,就给孩子一个独立的房间,不行就一个阁楼,再不行一个阳台,再再不行一扇屏风,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我能坚持画画
最主要是在夸奖中成长
 
还是幼儿园时,老师让我们搓一个球,训练我们的小肌肉,要求是搓一个圆球,两个手反复搓就能把球搓圆。大家截一段材料,然后看到我在搓长条,可能我理解得有点不够,然后问我说“你要干嘛?”
 

我怯怯地回答:我想做个长颈鹿!细的、粗的、腰什么的,我先搓成各种条,拼个长颈鹿。老师后来跟我爸爸说,“小朋友还挺能画画的”,给了我一本简笔画的书,当时我说的一句话现在还记得挺深刻的,我说“她以为我不会画画啊(简笔画怎么是画呢?!)”。

 

当然,这位已忘记名字和模样的老师,一次上门表扬,给了小小的我一个最大的自信心。


 熊亮女儿绘画的《大鸟的自行车房》


我能坚持画画,最主要是在夸奖中成长。大家老说你画得好,你就直接有了自信。
 
我们全家从父母到兄长,全部都很支持我。他们对我管很少,哪怕很晚我还在阁楼上摸摸索索,很晚不睡觉出去逛街。
 

我哥哥大我两岁,成绩很好,很早就去杭州上学。我搬到楼下的大房间,在阁楼上画画,楼下大屋子里,墙上一层一层全部是我贴的画。冬天(并不是因为太冷,而是想像自己在荒野上)我甚至把窗户打开,把白天的废稿纸点着来烤火,他们也不管我。

 
我爸爸心里很认可和支持我,他一直非常“放纵”我。
 
▲ 熊亮十岁左右

因为个人的成长经历,我对鼓励这个词,很有感触,特别重视鼓励,也讲究方法。
 
有的家长的鼓励,是“符合我的标准我才鼓励,不符合不鼓励”,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其实是一种评判。
 
孩子的自信,是被正确地鼓励着获得的。
 

我的老师是顾恺之
 
中国画那些大画家,我会把他们当成我将来要追求的目标,也有这样的一些理想和追求。
 

那时候我是真爱看画论,小时候对顾恺之等画家有一种真正崇拜,不是像现在我老探讨他们,那时候不是的,除了跪拜没有别的。


▲  顾恺之像


▲  顾恺之作品有很多仿作,凭多年经验,熊亮推荐这幅《洛神赋图》,因为接近原作


什么是传统? 插画界里面,90%不是从传统中成长,都是借用传统。就好像去传统家做客,你们家这东西不错,回家我也做一个。真正的传统是特别恭敬,当传统的仆人。
 

你要拜一位老师的话,就完全放空自己跟老师学,老师打你骂你也跟他学,这个是传统的练法。我小时候虽然没有一位现实中的授业老师,但是我内心里面,是用顾恺之、徐渭、石涛等老师打我骂我都不会还手还嘴的那种心态在练。

 
我那时候就知道哪些画家我喜欢、哪些画高雅。初一的时候,还得罪了我班上一个同学。我去看他的画,他有老师教,画工笔画得非常专业,班上大家都认为画得最好的是他。但我不觉得,我觉得自己的画最好,因为我的画品高。
 
他问我“画得怎么样”,我说“画真的好,太专业了,不过你应该换个老师”。我说,你老师的画品不高。
 
我是完全本着朋友角度,说得极其真诚,并不是讽刺,可是却可能伤到他的心了。
 
我其实找过老师,胆小没进去——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我爸给我介绍过两位老师,一位画连环画、一位教素描。

当时我内心并没有强大到说自己不需要老师,有老师教我,我肯定还是会遵从的——主要是胆小挽救了我。
 
 见到第一位老师时,我想上前给他看我的画,但我扑通一下就跪下去了,不是服软,我是有点紧张、腿软。然后,我爸爸让我自己去老师那里上课,我都没有勇气进去,所以就没有学。
 
第二位是专业教考级素描的老师,我三次都不敢进去,骑车还没到,就特别紧张,不敢自己一个人进去。 


不过,我内心真的不喜欢画石膏像,其实那个时候,我每天都在创作,每天都在画自己的作品,这是无比好玩的事!

比如学完徐渭,就会自己画一些充满激情的树木。学完人物画,就把技法运用到刚读完的武侠小说人物肖像中。学习经典,然后启发自己去创作,这是我一贯喜欢的方式。
 
我因为胆小,不敢进去跟老师学,这导致我错失了很多机会。但我还蛮庆幸的,是胆小救了我。

我不是抗拒老师,而是害怕那种大家都千篇一律的学习方式。

我也会想象,如果那个时候出现一位神奇的老师,传授我真正的艺术秘密,也鼓励我自己大胆寻找自己,我一定会更加不同。

 
我一直坚信
入迷很重要
 
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上课铃响之后我进教室迟到了。那时我的兴趣爱好就是挖洞,我们在操场上挖,想着能不能挖出什么宝贝来,比如文物、铜钱什么的。那天,我就像土拨鼠一样挖洞,然后还迟到了。

进教室老师就把我叫上台去,跟大家说,“别的同学都在看书、成熟了,这个人你看长得很聪明的一张脸,他其实是一个笨家伙”。我想老师还有没说出来的另外一句话是,“更早熟的同学都已经谈恋爱了”。
 
我现在想,挖洞可不无聊,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行为,是入迷的行为。

人只有很专注很入迷的时候,他才可能把洞挖得越来越深,你会挖到各种各样东西,发现大地深处的世界,植物、土层、洞穴,埋藏的东西来,不断深挖下去,才会做到极致、做到最多。 
 
哪怕是无聊的事情,也能培养出做到最好、做到极致的精神。有了追求极致的精神,如果你有一天遇到一些比较擅长的、比较好的事,比如画画、体育,才会追求极致、追求潜能。
 
我一直坚信,入迷很重要。我小时候刻图章,一刻就半年多。


 熊亮小时候沉迷刻章,纯粹的传统手工模式,现在似乎是将手艺一笔一画勾勒在纸上


这里面最重要的东西,是自我意识。
 
我在小的时候自我意识极强。常常发呆、下课就一个人跑去乡下玩……在自然里的经验,现在的孩子很少拥有,你自己一个人在陌生的树林里呆久了之后,慢慢地,感觉和感官会敏锐起来。这种感觉和感官都是磨练自我的一种方式。
 
人在两岁的时候,应该有两岁的感觉,七岁有七岁的感觉,这样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自我。
 
其实,“自我”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词字,也不是过度自恋,当自我独处的时候,你对世界的细节就记得越清楚,自我感觉就越强,那个“自我”是跟世界发生链接的。 
 
自我感觉,其实是自我启蒙的一个重要来源,但这种东西很难在学校中得到推广,因为没有发呆时间,得赶紧给我去上课学习去!大家的自我空间其实都是被切断的。
 

自学的好处
经验不是老师教的
 
自我学习者擅长总结经验,没有一个经验是老师教的。
 
有人说,没一个共同上课的地方怎么学啊? 我听了有点不能理解,艺术家不是就应该待在家里吗?家不是艺术家最好的学习空间吗?为什么非要在课堂里才可以学习呢? 
 
自我学习是有方法的。自学的来源全部在书里面,你就会去看很多书。
 
小时候的书是去图书馆借的(我爸会帮我借,小孩是不能借这些书的)。我就去图书馆里翻卡片,翻完之后找到想看的书,就让我爸去借。以前图书馆借书,就是拉出一个抽屉,分类有中国美术史、插画、艺术绘画这种,很直观就能看到,会认字拉开翻就行。

 

▲ 熊亮小时候借书,图书馆是这样的书籍查找模式


那时候,每天都会借书过来,借了书还要赶紧看,把觉得重要的认真记下来。
 
我小时候,自学时每句话都会认真看。虽然有的时候知识错了,甚至会错很久,但是错了没关系,哪怕错十年也没关系。长大之后都会纠正。
 
除了图书馆,还有报纸上所有的画都剪下来,模模糊糊的也剪下来,在一个本子上贴好。

我自己看顾恺之的画论,看不懂也看。画法六论全是古文,那个时候还相信越古越好,没有标点符号我最开心——没有标点符号自己打标点,还打错。这样的话,有效训练了古文的能力。

现在,《游侠小木客》里面找的这些信息和材料,也得益于小时候的训练。


 ▲  熊亮创作《游侠小木客》的场景


了解顾恺之、萧云从,就对《九歌》等楚辞文化也感兴趣。开始是从文人画中了解楚辞和楚文化,后来是从博物馆去了解,去了解这些背景,很多的信息就会慢慢收集起来。
 
这些信息小时候根本不知道干嘛,长大了用它,发现都是完整的,都是自己做过的东西。
 
我还去美术馆看画。到初中我才第一次才看到原作,那时候有个明代绘画展来我们城市,沈周还不算是明代我喜欢的画家,但是绘画的每一笔仿佛活过来,飒飒有声,我能看见他,大厅里空无一人,我顶着玻璃,眼泪止不住,从展期开始到结束,我天天骑个自行车去,脑袋顶着玻璃窗一幅一幅看。

 有一次看完出来,骑车撞倒一位姑娘,穿着超短裙,那个时候丝袜还是很摩登的,她爬起来跟我说,丝袜都摔破了!但我眼神是呆呆的,因为刚从博物馆出来,还没有从艺术的震惊当中被唤醒过来。 

姑娘看我这个样子,只好说算了算了,就走掉了。 

画画就是这样自学的,慢慢成长。

 
在课堂上画画
数学6分,没考上美院
 
那个时候,我自己偷偷“画书”。
 
初中看武侠小说就画武侠小说,高中学鲁迅,就开始画《鲁迅选集》。
 
我现在有很好的表演天赋,源于那时候课堂上画画。通常是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我会非常认真地听老师讲20分钟,期间还会对老师点头,之后呢,就会低头专心画自己的画。
 
我发现假装专心上课时间越久,就可以专心画得越久。老师不会怀疑。
 
中考的时候,这个说来不好意思,我尝试考过艺术学校,专业分还是很高的。
 
 我不会画考试要求的那种标准式样的素描和色彩,但是并不难,拿起笔来,看看前面哪个画得最好,依照那种考级的感觉画就可以了,很容易过。尤其到艺术设计这个环节,专业分是最高的。

可是,我数学6分,政治12分。 因为之前我在创作200多页的绘本集,创作也需要学习很多新东西,工作量很大,无法兼顾课业。
 
终归是要高考,之前怎么混都可以,但高考逃不掉。于是我想出版一本大型绘本,让大家知道我是一位作家,因为做作家不参加高考,以后还是可以创作。
 
1991-1992两年时间,我疯狂地画《鲁迅选集》,就是在鲁迅选集每本书里选两篇文章来创作,最终画完一本200页的书。我自己寄给杂志社、作家,完全给错人了,走错了道路。这本书根本出版不了。


 ▲ 熊亮1991年画的《鲁迅选集》


所以,高中毕业我没有能当成作家,也没考上大学。
 

我得到了真正的自信
 
19岁开始去上班,进的一家台资的设计公司,老板是一个台湾人,里面全是大学美术老师、艺术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年龄都比我大。

我因为没有学历,又只有19岁,最初他们并不想正式录用我,只想收我做临时工。 进公司后我真的算是画得最好的,所以很快被重用。 

老板从驻香港的贸易公司过来,进到公司,他说只要一看到我,所有的疲劳都消失了,别人画画都是一副非常漫不经心的样子,只有我工作的时候,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一脸专注的样子。 

这不是演戏,是我真的非常专注。专注是我从小到大的一个能力。

 

▲  作画中的熊亮,静止般专注

我做设计师很快上手,归功于我小时候闲的。因为我是一直自学的,设计的时候不会遵循老师教的,而是自己去观察、去实际体验,就好像进到一片森林,看一下就知道。公司的订单80%都在我这里。
 
这个能力,以前我并不知道自己具备。
 
我是在这家设计公司里真正得到自信。我也一直是因为艺术得到的自信。
 
我在比我大很多的同事里面当组长、设计部主管,大家都很信服我。一次,有一个近30岁的画家朋友来我宿舍,我和他聊天离开之后,有别的访客问那个画家:那个人是你舅舅?
 
所以,获得了自信之后,变化还是很明显的——我突然从一个20岁不到、没有一点自信的人,变得那么老成。
 
那一段时间,我没有对未来特别详细的规划。(证明自己之后)我辞职去了深圳。

 

1992年,深圳市中心深南大道上,邓小平巨幅画像前行人如织。

现在回想,深圳那几年也是我最好的时光。那个时候,香港回归,火热的赚钱生活开始了。那时候最大的梦想,是开一家公司,设计、外贸连起来。
 
可是有一天,半夜起来听到崔健的歌,“我想要回到老地方,我想要走在老路上”,一下子想起来以前的摇滚时光,忽然想要重新搞创作。
 
但不是直接回归绘画,这中间一年,我去做了作家。《百花文艺》杂志搞了一个新散文运动,我在这个杂志上发了两篇文章。后来,就开始做连载文章。

 
回到了老路上
成为了专业画家
 

2001年,我和太太回到了嘉兴。没有收入来源,靠积蓄生活。这一年孩子出生,有了孩子,发现写作很难持续。写作是日夜不休、思路不断。可是有了孩子,有时睡觉不好,也常常看护小孩,所以开始改写诗歌和故事,并且重新开始画画。

 
▲ 熊亮创作时使用的颜料、画笔、画布,跟他学习的中国古代艺术家完全一致

因为又会写又会画,做绘本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第一本书是在上海出版的,给一本书做插画。很少有人画得像我那本书那么写实、生动,画一本书能够画得栩栩如生——虽然我没有学过素描。
 
书在当月就重印,出版社很好的朋友来找我,跟我说我是“一个很好卖的作者”,请保持这个风格。
 
我回答他说,请你回家吧。好卖、保持风格,都是我不需要的,我是本着创作、不重复自己来的,不是赚钱。
 
2002年我就到北京,想要创作不一样的东西。寻找什么是别人没有的,别人没见过的。这期间,我创作了一系列东西,包括“黑暗”系列,但是大概隔了五年,才得到出版的机会。


 熊亮的“黑暗系列”之《寻暗集》


同时,我做书的同时,绘画也是不断的。一般上午写东西,下午画画,晚上做绘本,时间就是这么安排的。
 
这就是我成为“画家”的过程。

 
现在的职业乐趣
是创作“勇气”
 
我小时候觉得自己一定要当画家,但后来,我其实并没有把心永远放在某一个地方,而是很多都会去学。
 
现在写作是我最大的乐趣。哪怕有时候大半夜、也不为赚钱、也没有人说需要,但还是会写,这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
 
人一定要有纯粹的、完全不顾其他的爱好,才能知道你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我一直不认为我一定是要搞画画或者写作,或者一定是武术,或者一定是其他。我觉得突破边界和开创东西,才是真正的乐趣所在,人要找人生的乐趣。


▲ 熊亮在一席作《水墨叙述生活》的演讲


我以后所有的题材,都跟勇气有关系。
 
什么是最具勇气的?勇气不是从画画到写作,或者本来写小东西,忽然写一个大东西,这都不算勇气。
 
勇气是有很多层次的。老师提出错误意见,你敢站起来说不;勇气是别人的想法和你的不一样,你敢表达出来。所以,勇气是坚持自我特别重要的一个品质。
 
对我而言,勇气是做自己最不敢做的事情,挑战自我。
 
我以前的勇气,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勇气,非常任性和自我。这个符合我、适合我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我就去做,都是在我的安全区、舒适区做事情。
 
现在我的勇气,不是说一堵墙,我要穿过去的那种勇气。而是把以前的概念都扔掉重新建立,再扔掉再重新建立的勇气,这是另一种方式的勇气。
 
我后来学武术是歪打正着。我是入迷的人,练了就会入迷。


▲ 熊亮的武术老师叶准,是叶问的长子,这是他在《一代宗师》中饰演叶问的老师梁璧


身体改造之后,思想也会转变。
 

身在画画行业久了之后,就有了社会责任感,就以为自己是一个儒家,学完武术之后我发现,其实我是一个墨家,同时爱好艺术和自由,也许算是个游侠。


原先我可能是艺术家里最个人主义的隐逸派,不问世事,但在我学习武术之后,仿佛在血液中长出一种新的东西,责任和道义。


我是四十岁之后接触武术的。学习武术之后,确实带给我勇气。

 

画家可以被训练出来吗?
 
画画是可以训练的,但成为画家,不一定能训练得出来。
 
艺术家,一定有另外的元素成就他。

 

▲熊亮的绘本《小石狮》被改编为同名动画片


在我看来,是追求精神的卓越和潜能的无穷决心,是对自身能挖掘的潜能有无穷的决心。还有对自身精神上能提升到什么程度,有一种强烈的渴求。
 
成就的环境和途径,主要有这样几个:
 
第一是培养自我。我们教小朋友写作和画画,给的是一种语言。而孩子需要从小自我启蒙,自己听、写、看,比别人更有自我,有自我才有决心。
 
第二是找到方法。绘画要有方法,这是一种观察世界的特殊方法,教我们不断前行。所以,我们一开始学的就是活的,用基本元素和架构,可以不断发现新东西,这是技法。它不是技巧,技巧是让我们固定下来。
 
第三是需要特殊的契机(挫折),让他成为独一无二的人。这个很难,因为很多人从来不放松,需要命运给一些重要的东西,这种重要的东西通常是挫折。
 
我们只能给孩子前两个东西,第三个东西给不了。挫折是成长最重要的财富,不是教得了的。
 
各种东西都可能带来挫折,这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挫折震撼到他,重新发现自己,他就会不断寻求。
 
第四就是对事情求真的态度。艺术家学习创作、艺术,太自我反而做不好。学艺术千万要记得最朴素的两个字,就是吃饭。
 
如果我只是关注自我的表达,早就饿死了,没有人会在意。你越专业才可能越强大,强大了才可能在里面更好地表达自我。
 
而且,做艺术,是做创造性的东西,必须要做得到位,比普通的“吃饭”要做得更好。
 

再多说几句
 
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有才华的人,不能算是天才。
 
如果天才在我那个年纪开窍,肯定超厉害的。那些天才身上真的有种子和基因。如果我和他们在一个课堂的话,他们肯定是第1名,我是第15名。
 
不过,我很专注、很努力,这样我也已经很幸福、开心。


▲小读者和熊亮见面,他们都一脸纯真开心


我的成长中,思考力、天赋、基因,不是我的才华,我也没有那个自信。
 
在中国画中锻炼的专注力,心念的专注力,绝对是最有用的。当需要思考、放空的时候,精神、开放性,同时能抓住,这是练出来的。
 
现在专注写作、绘画,全都靠这个心念,这都是重要的学习,学习真的是看不见的。



熊亮简介:作家、画家,中国原创绘本领跑者。创作涵盖绘本、童话、小说、戏剧、诗歌、当代水墨。
《游侠小木客》系列是熊亮2019年度最新作品,并开创中国儿童阅读新类型“绘本文学”,2018年熊亮作为中国首位画家入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短名单,2017年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年度图书奖。代表作有:《灶王爷》《小石狮》《京剧猫》《二十四节气》《和风一起散步》等。



文末福利

熊亮老师到童书妈妈空间办“亲子沙龙”,北京海淀&上海闵行两场,零距离见面的机会来了!详细信息如下:

活动主题: 《游侠小木客》亲子沙龙——“中国精灵”创意写作


招募对象:  6岁+亲子家庭


活动售价: 2人亲子票99元 (1大1小,赠《游侠小木客》一套2本,定价116元),单人票49元(不赠书)


活动时间:
10月26日:上午9:30—11:30
万有幸福空间(北京海淀馆):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西小街1号·中湾国际大厦2层


11月2日:下午15:00—17:00
万有幸福空间(上海闵行馆):上海市闵行区沪闵路7250号百联南方购物中心二区5楼·摩客空间内 (地铁1号线莲花路站出口)


活动内容:
1. PPT演讲:《游侠小木客》新书创作过程分享,讲述如何用中国水墨画工具和方法,绘制出一个东方奇幻的精灵世界


2. 传授写作和绘画方法:教授4种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孩子理解和学习创意绘画


3. 学生自主创作:写作+绘画实际操作练习,创造出属于孩子自己的精灵故事或画作(写作和绘画材料无需自备,作品可以带走)


4. 互动环节:现场指导并点评学生创作的作品


5. 图书签售:熊亮老师现场签名


活动彩蛋:线上晒读书照,赢熊亮老师“照片”升级签名版《游侠小木客》一本。

扫描下图二维码。点击文末置顶留言的链接,上传2张照片,即可参加该线上活动赢礼品。


上传照片1. 小朋友读《游侠小木客》的照片。
上传照片2. 照片1发到朋友圈后的屏幕截图。

每周五公布6位中奖用户。照片征集截止日期:2019年10月31日。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