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性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目前的确是,但你的孩子可以拥有

舒雯 童书妈妈三川玲 2022-04-15

缺乏性教育,意味着孩子的尊严和幸福会有更大的风险,在面对歧视和暴力时,孩子会有更多困惑、无力和压抑。


目前还没有普遍的家庭性教育的意识,甚至因为少数人的狭隘,性教育退出了学校的课堂,变成了一种只有少数精英父母才会去做的教育,不能因为我们自己的狭隘和局限,让性教育再一次变成“精英教育”。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去了解和学习如何做性教育,我们应该为自己孩子的性教育负责。


天我们推荐的这门课程,父母不仅能学会如何做性教育,还能大大改善亲子关系,让我们和孩子越来越亲。


我是一个14岁女孩的妈妈,我关注孩子的性教育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的。

2007年我买了第一版《从尿布到约会》,从通读全书、破除自己的尴尬、坦然给孩子说出性器官的科学名称开始,到在卫生间自己练习讲述:给精子如何进入女性体内跟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直到现在,我跟青春期的女儿可以无所不谈。


01
我为什么这么重视
孩子的性教育?

为什么这么重视性教育?要从我自己的性教育启蒙开始说,

我的性教育启蒙是高二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农场学农,从没有住过集体宿舍的我们,天天都要卧谈到深夜,主要的话题就是爱情,还有性。一群高中女生叽叽喳喳,气氛并不尴尬,但并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性交是怎么回事的。

班上有个美丽又洋气的女生,她爸爸是上海很知名的作家,姓瞿。她就忍不住了,说“我家有一本讲这个的英文书,我妈给我讲过,我给你们讲吧……”所以,那次的夜谈会,我第一次“被科普了”性知识。

上大学时,大家都很喜欢王小波和李银河。李银河的书也风靡一时,她当时出版的"性社会学系列"的三本——《中国女性情感与性》《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我都买来看。那是我第一次有机会,从价值观、心理学等方面,对性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当时我去看这些书主要是好奇,毕竟长到二十来岁,从没有人会跟我谈论这个话题;另一个方面我是偏理性思维的人,对于那些男作家在自己小说里暗藏的性描写,我觉得这些都是从男性角度出发的,内容靠不住,也非常个人化;更别说小黄片中,为了牟利吸睛、纯粹刺激感官的东西,就更不靠谱了。

读李银河的书,让我认识到性的话题是可以在适当的场合中坦率交流的。性,有隐私的内容,但并不是禁忌。在“木子美”尚未出现的年代,我这种想法其实还挺先锋的。

这些经历让我做了妈妈之后,自然去学习、并跟孩子聊性的话题,因为性教育关乎每个孩子的健康、心理发展和幸福。性的知识,对于性的思考和价值判断,是每个人都需要知道和面对的。

如果自己不给孩子做性教育,那就是要等别人来给我的孩子做性教育,我觉得那才是非常丢人、也非常不靠谱的事。


02
性教育竟然成了
少数精英家长的选择?

2017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发现,原来我这样的是少数派。

当时有人在微博爆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小学生教材《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中,出现“阴茎”“阴道”等男女生殖器名称,还有告知孩子面对性侵犯改如何做等问题。在这些家长看来,这教材 “尺度太大、看不下去”。

很多网友也跟着都表示,他们不能认同这样的内容出现在小学生教材里,一本正经地教孩子“不应该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好奇和逆反心理……“如此直白的内容就是黄色漫画,太不健康了,我们实在不能接受”。


随后,这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大讨论。在我看来,这个讨论本身就是件非常可笑的事。因为家长的无知,自家孩子的性教育一片空白,居然还嫌学校的教材尺度太大,家长不学习,还在微博上大惊小怪。

还有网友们那种没有依据的“想当然”和“我不能接受”,居然成了微博上的巨大“噪声”,最后的结果,竟然是这套经过严格审定的教材,退出了小学课堂。

原来,有那么多家长的观念如此落后,社会对于儿童性教育也缺乏共识。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中国性教育的倒退。人们用自己的行动,让性教育变成了只有少数孩子可以接受的精英教育。


说性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也不是什么奇怪言论。

1975年在台湾,社会学家跟医生组织了一个调查研究,想看看在社会没有普及自我保护性知识的情况下,生活中有哪些自然出现的因素,可以影响青少年主动采取避孕措施。

这项调查从饮食习惯,到学校、家庭生活,甚至到家里用的电器。最后在所有的因素里,家有烤箱对青少年是否主动采取避孕措施影响是最大的。家里拥有烤箱的话,这家的孩子就更倾向于在做越轨行为时做避孕的措施。


设计调查的社会学学者非常意外,他们重新分析了数据,发现当时有烤箱的台湾家庭,大都属于富裕阶层,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投入更多,对孩子的前途有更高的期望,对孩子的性教育自然也就更重视。这些“富家孩子”对待性更慎重,更会保护自己。

这是不是也佐证了性教育在某些时期,就是一种精英教育?


03
一位社会学学者33年来
坚持在做的事

更令人感慨的是,退出小学课堂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却在旧书网站成了一套难求的绝版好书。这套《珍爱生命》从2007年开始研发,历时10年才出版完成。在作为短暂的小学教材期间,得到了很多老师、家长还有孩子的喜爱和支持。

在这次事件中,我最为之抱不平的是这套书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文利教授,她从事儿童性教育研究工作33年时间,也是国内公认的第一流的性教育专家。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的负责人,刘文利教授她带领团队工作的十年心血,被大众误解反对,教材被迫退出课堂。这样的打击对任何一位研究者都是巨大的,我猜她是非常难过沮丧的。

要知道,早在1988年,刘文利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生物硕士时,她就把青春期性教育选为硕士研究的课题。1998至2003年,刘文利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攻读儿童发展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刘文利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也都是关于中国父母如何在家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以及什么因素影响父母跟孩子谈性。

她还为美国林肯市设计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项目,并提供社区教育服务。在社区电台KZUM,她创办了“家庭性教育中文广播讲座节目”,两年时间,她主持了27期讲座节目,听众达1万人次以上。刘文利的讲座在林肯市的华人中产生了很大反响,很多华人家庭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性教育。为表彰她的贡献,美国计划生育协会林肯市分会授予她“杰出贡献奖”。刘文利回国后在北师大任教,继续性教育的研究工作。

质疑和反对这样专业的社会学学者,简直可以说一种“反智”行为。

但刘文利和她的团队并不灰心,刘文利说:

性教育不应该惧怕争议,它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学科领域。有争议也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性学才一百多年的历史,性教育的时间更短,但是它现在存在,未来存在,会一直存在,我们不能因为有争议,就停下来。

刘文利的团队还将主编撰写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作为课程教学材料,带到了北京的18所打工子弟学校使用。刘文利还为北大附中、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小学等学校做讲座和性教育教师培训。

他们还转换思路:性就是具有“私密性”的,人们自己搜索到的答案如果不准确,就会误导人。

所以,他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百度百科合作,搭建专业的“性教育百科”词条。每一个词条都有几十篇参考文献,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刘文利教授不但要求必须索引具体的文献,还规范了文献的来源和资质。目前,刘文利的团队已经完成了125个专业性教育词条的搭建和审定。


▲ 阅读量高居榜首的词条是“PUA”


▲我们最想为大家科普的词条是“全面性教育”


以下视频是来自《新京报》的出圈栏目对刘文利教授的采访,推荐大家点开观看,可以看到她对性教育的专业性,以及面对争议,她从容并坚韧的态度。




04

孩子不应该原地等待

家庭才是性教育的起点


今年的六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性教育”一词第一次纳入了我国的法律。这意味着性教育在中国不再是不能“拿上台面”的事情了。每个学校都应该开展性教育,但缺教材、缺课时、缺老师……在学校正式开展性教育,其实还有很长的路。


我们的孩子不应该在原地等待,家庭才是性教育的起点。作为家长,我们得自己承担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责任,不能因为自己的尴尬、难以启齿,就不明不白地糊弄过去。


研究也证明:接受过性教育的孩子,有更高的性知识水平、亲子之间的交流更密切,更能够反对歧视和暴力,对他人拥有更包容、平等的信念。



今天我们要向所有的读者,推荐三联中读原创精品课程《给父母的儿童性教育指南——60个案例全面应对0-15岁成长关键期》,是由刘文利教授亲自讲授的


课程将“0-15岁”将会以四个年龄段划分:0-6岁、6-9岁、9-12岁、12-15岁。性教育的内容要与各年龄段孩子的发展需求和认知阶段贴合,这也是性教育中一直强调的“适龄性”。


这门课程的内容框架严格遵循了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




05
这门课好在哪儿?

《给父母的儿童性教育指南》会有70节正课内容,目前已经更新了6集,我听了这些课程,发现这门课比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性教育课程都要专业和全面,这完全依靠刘文利老师在儿童性教育领域具有一流的专业性和丰富经验。

刘文利老师做过上百场各年龄段孩子的父母性教育培训,也花大量时间和父母一起讨论如何在家庭里跟孩子谈性,非常了解父母在家里谈性时遇到的尴尬和困难。这门课由三联中读推出,6月30日前,给童书妈妈的读者有专属优惠,原价169,我们的两人拼团价99元

下面,我来具体说说这门课好在哪儿?


1. 这是最全面最细致的性教育课程。


刘文利老师是儿童发展的博士,她把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内容,与性教育结合起来,打破了我们对性教育的认识局限,看到原来性教育如此全面。研究的是全面性教育。全面性教育是在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等内容,绝不仅仅是我们原来以为的性知识科普。


所以这门课能教给大家的,不仅是家庭性教育中所需知识,还有家长的养育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比如,内容会有:

  • 对于幼儿,如何解释我从哪里来?为什么这样解释?
  • 孩子在学校遇到了喜欢的人,应该怎么办?
  • 如何帮助孩子独立做出关于人际关系的决策?
  • 孩子如果遭遇歧视或欺凌,如何向老师、家长求助?
  • 如何在社交中表达自己的意见,确保自己的尊严?
  • 孩子看到网络和电视上与性相关的内容,应该如何理解?

……


刘文利老师认为,性教育是以性为基点,教孩子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健康、福祉和尊严的人。所以,我们在课程里会听到一些貌似与性教育无关的内容,比如孩子“求抱抱”、爱发脾气是怎么回事,但其实这些都是全面性教育应涉及的内容,可以说,听了这门课,家长不仅能做好性教育,还能改善亲子关系,和孩子越来越亲。



2. 对破除家长们的局限和尴尬,疗效显著。


刘文利老师有生物学硕士的学术背景,她把与人体生物学的知识与性教育结合起来讲,听着自然、令人信服,不知不觉就让家长破除了面对性教育的局促和尴尬。


比如,在讲到“孩子触摸生殖器官”的问题时,刘文利老师告诉我们:性感觉是孩子出生之后就具有的,孩子感觉舒服,触摸生殖器官是很自然的事,这并不可耻,性感觉也不是坏的感觉。


这种从生物学和身体认知出发的解释,让家长跳出了社会规范的评判眼光,自然地看待各种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像“孩子触摸生殖器官”的情况,家长不用大惊小怪,只要帮助孩子认识性的私密性和社会规范对我们的约束,知道在什么场合不要这样做,就可以了。


3. 以案例为主题,更符合中国家庭的情况,注重讲原因和原则,重在讲家长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文利老师常说:“在性教育中,很多家长的疑问急需解答。但为100个问题提供100个答案,遇到第101个问题时,他们又会感觉束手无策。”所以,她致力于把一个案例的里里外外都讲清楚,真的让家长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只有这样,父母们才能从认知上理解,孩子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是什么,需要什么。换句话说,父母得在“应该做什么”之前,先能系统地理解“为什么这么做”。


选取的60个案例也非常接地气,都是刘文利老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家长和孩子的典型困惑。


4.  刘文利老师话语亲切平实,非常懂孩子的心理,家长听完课,好些话可以学来就用。





即使你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也有必要听听低年龄段的课程。孩子长大了,却不意味着他已经接受了对应年龄的性教育。给孩子补上这些落下的“基础知识”后,再进行相应年龄段的教育,孩子才会更加适应,拥有完整的知识和价值观。

“性教育”是家庭的粘合剂,一个可以敞开谈性的家庭,父母和孩子必然可以敞开谈任何问题。


这样的性教育,是充满尊重平等和自由的“精英教育”;这样的性教育,不需要我们花几十万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才能拥有,每个孩子都可以拥有,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只要我们抛开无谓的尴尬和不好意思,迈出第一步。



《给父母的儿童性教育指南——60个案例全面应对0-15岁成长关键期》
原价:169元
童书妈妈专享价:99元(2人成团)
拼团活动有效期 :2021年6月23日00:00至7月1日00:00

免费试听及购买 
▼扫描海报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这门课程适合谁?

  • 适合重视性教育,但没有时间专门学习性教育方法的各年龄段的家长。
  • 被孩子各种日常问题困扰的家长。
  • 对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有困惑的家长。


主讲人简介: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童书妈妈知识店铺,订阅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