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亲重病下的85后独生子!80、90后独生子女都会面临的一天

2018-03-12 江苏女性


作者:沈不言  周晓之


张审军先生拍摄的这幅名为《独生子》的作品,

给数以千万计的独生子女带去了强烈的震撼。

这幅作品让80、90后的独生子女意识到,

这个孤寂脆弱的背影,

可能会是你,是他,也是我。

有人在网上发帖问:

独生子女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被赞到了第一名的回答是:

不敢死,不敢远嫁,特别想赚钱,

因为他们只有我。

1980年,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实施。

算一算,第一代独生子女也快40岁了。

父母渐老,生病甚至住院时,

没有兄弟姐妹一起分担压力,

我们该怎么办?


  1  


工作第10年,1986年出生的阿枝,比身边同龄人更早面临了照顾患病父母的压力。


那一年,阿枝的父亲才56岁,却被医生告知在脊柱某个位置发现了恶性肿瘤。


天塌了!


自私、被宠坏、颐指气使、专横跋扈,这些曾经贴在独生子女身上的负面标签,一夜之间在阿枝这里成了奢侈词汇……


“在父亲最后的生命里,除了不停地掏钱给他看病,我还能做什么?”


这个现实的问题,容不得阿枝多想,或许也容不得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们过多思考。


在父亲被确诊癌症晚期后,跑医院、找医生等等这些事情,都是阿枝一个人操办的。那段时间,阿枝除了慌乱,还是慌乱。


在父亲生病的一年多里,阿枝几乎没有了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有时候甚至连六岁的儿子都顾不上。


生病后,曾经坚强独立的父亲变得对她十分依赖:睡不着了会打电话给她、感觉没力气了会打电话给她、身上痛了更要打电话给她。每次出差,阿枝的心总是吊着的,每隔几分钟就会拿出手机看看家里有没有来电话。


谁让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儿呢?


“小时候我生病,父母急得抱着我去医院。现在角色换了,当这些我早已习惯了的事情变成自己来做,是有点来不及反应的。在父母面前,我以为自己还小,但看到病床上忍不住喊疼的父亲,才发现他成了孩子。”



一年下来,给父亲看病花了30多万。这些钱,原本是阿枝留着换房子以及儿子上学用的。而现在,她只想拿这些钱给父亲续命,哪怕再需要好几个30万。同时,阿枝还要用笑脸来面对父亲,转过身,则是泪流满面。而父亲的心情却越变越糟,阿枝的内心,又多了一份说不清的委屈。


父亲身体好的时候,阿枝也会劝他多锻炼,定期参加体检,但父亲很倔强,就是不愿意去医院。


“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会跟父母吵,我是觉得他们年纪大了,身体有异样就得去早点看,就怕等小病变大病,后悔就晚了。”她说,当自己过了30岁这个年龄,最害怕的一句话,就是听到父母说身体不好,而现在,这些隐患一下扑面而来。


后悔也好,懊恼也罢,都已经没有用了。一股强烈的无力感,就这样一阵一阵冲击着阿枝的内心。


不过,阿枝是一个乐观的人,父亲病倒的这一年半里,她也想了很多,“有些事总是要经历的,无非是早与晚的区别,日子还是照样要过的。”


以前几乎不进厨房的阿枝,在这段时间里也学着拿起锅铲,她说厨艺长进了不少,而这么做,也是想给父亲做几道家常菜,哄父亲开心。


更让她宽慰的,还有丈夫的体谅,他总会默默地帮她分担一些事情。


这让阿枝的无力感稍稍得到了缓解,“有时候,真担心自己的神经绷太紧了,也不知道哪一天突然就断了,这种累,从身体到心理都压着我。”



  2  


2015年,上海浦东婚姻登记中心针对80后做了一项“家庭观”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目前生活中,你觉得最紧迫的事情是什么?


结果显示,70%的受访者都选择“父母千万别生病”。这反映出80后独生子女一代最大的隐忧就是长辈的身体状况。一旦父母生病,很有可能就意味着全家乱套。


还记得过年前那篇刷爆了朋友圈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吗?作者记录了他的岳父在4周内从感冒生病到去世的全过程。

这篇文章之所以会引发这么多共鸣,首先是因为恐慌:在医疗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居然有人因为一场流感失去了生命。而更多的原因,是文章引发了众多中年人尤其是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年人“物伤其类”的唏嘘:


原文作者毕业于中国一流大学,从事金融工作,是标准的中产家庭。他的妻子是独生女,必须全额负担岳父高昂的医疗费用,而他们的积蓄只能撑一个多月。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钱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住院无床位、紧俏药一药难求、用血时才知道需要靠献血来换取用血额度、工作和照顾病人无法兼顾、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在各种医疗意见下左右为难、眼睁睁看着亲人全身插满导管意识模糊痛苦不堪……一天天,一幕幕,一个坏消息接着一个坏消息,身为独生子女,你找不到兄弟姐妹商量、倾诉和分担,生活的网将一个家庭牢牢罩住,越箍越紧,让人喘不过气来,直到最后以死亡告终。

我们去探望过病人,我们看过许多医疗行业剧,我们在书中学会了一些如何面对疾病和死亡的道理,但是没有真正经历过亲人重病的人,也许都未能如此真实具体地感受到这个痛苦的过程:每一天都是孤独而琐碎的煎熬,但你又渴望着,即使是煎熬,也能继续煎熬下去……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看完,有一种无力感。因为我们很清楚,也许我们都要经历这个过程,那么,到时候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做得更好吗?——不知道,我们只有未雨绸缪,去买各种保险,还有,先要保证自己是健康强壮的,保证自己是有钱的,可以支撑着父母一起度过这场命运的颠簸。

不敢死,不敢远嫁,特别想赚钱,因为他们只有我。




  3  


很多人说,以前觉得作为独生子女很幸福,得到了父母全部的爱。等人到中年了,觉得独生子女很惨;尤其是父母生病住院,那种深深的无力感,多希望有个兄弟姐妹相互扶持。


可是,躺在医院里的父母,也许比子女更痛苦。


2015年,上海曾有一位64岁的老人,在收到疑似患癌的“住院通知书”后离家出走,给家人留言称“不愿拖累家人”。老人的女儿通过媒体给父亲留言:

“爸爸,不想去医院就不去,我们陪您开开心心地玩儿,去所有想去的地方,玩个痛快。一家人是一体的,没有什么拖累不拖累,一个人走了生死不明,家人才是牵肠挂肚,日夜难眠。家里所有人一日找不到您,绝不放弃。”

生病后有“不拖累子女”这种想法的老人很多。其实,对于子女来说,这种“拖累”虽然磨人,但也许是我们最后给父母报恩的机会。是的,就是报恩。这辈子,我们回报给父母的,远远低于他们给予我们的。

媒体人齐乔正曾写过父亲生病后的一段心路历程,每次读来都忍不住流泪。

当时她的父亲查出直肠癌晚期,她把父亲从老家接到上海治疗,她每天必须在单位、医院、家之间奔波。有一次因为大夜班,她比平时晚了一点到医院。

父亲问她:“今天怎么晚到了啊?”


一句很普通的关怀而已,但她不知怎么一下子大爆发,冲着父亲说:“爸爸,我也是快四十岁的人了,您也体谅一下我的难处!”


父亲一下子沉默了。

匆忙离开医院后,她心里后悔得要命,又中途折返回医院,告诉父亲,她很想每天都到医院陪他,但如果觉得太累,可能偶尔一两天不来;然后也买了水果点心,请同病房的家属在父亲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帮一下忙……

父亲去世之前几天,她陪夜。晚上起来给父亲倒水的时候,她迷迷糊糊磕到了桌子角,父亲说:“我生病呢倒是没什么,就是连累你们了。”

女儿说:“爸,我觉得这挺好的。如果你现在不让我们多做点事,多吃点苦,等你没了,我们得多想你啊。必须让我们多吃点苦头,等你不在了,我们多想想这个苦头,心里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但在父亲去世之后,齐乔正写下文章——

“我还是那么想他,那么难受。以至于我都不敢经常想他,只要有一点念头飘过,我都赶紧让自己赶紧忙碌起来,不要陷入那个情绪里面去。

我想,还是因为我为他做得太少,而承他的恩太多。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亲人是那么少,而亲情的期限又是那么短,我们想尽最大努力握住亲人尚有热气的手,能多握一天便是一天。


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请相信对方,都请给对方一个机会,让这段也许是最后的时光长一些,再长一些……




有人说,

独生子女家庭就像是走钢丝,

容不得一丝差错,

每个独生小孩都是父母的全世界。


其实,

如何让年迈的父母得到关爱和陪伴,

是每个为人子女的人生必答题,

这无关“独”与“非独”。


多少人忙得没有时间看一看父母?

多少父母只能在过年那几天体会儿女亲情、天伦之乐?


我们总说,

希望父母更爱自己一些,

希望他们有自己的生活,

然而中国父母最真实的状态,

就是把子女当成生活的目标。


我们小时候,

他们给我们做饭,

准备好吃的,

送我们上学。


我们长大了,

他们操心我们考什么专业,

找什么工作,

选什么对象。


父母把最好的人生给了我们,

再用剩下的人生来守候我们。


如果你为了梦想选择远行,

请风雨兼程,

好好奋斗。

请记得一直在等你回家的爸妈,

因为年轻的你拥有整个世界,


而爸妈呢?

他们什么都没有,

他们只有你。


来源:莫愁大观园


精辟!人生20大定律,用5分钟获取别人80年的人生经验

女护士穿短裙救人被骂不雅:性别暴力有多可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