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霍比特村庄”到底啥模样?新华社记者在蕲春发现个模板!

2016-04-22 皮曙初 余国庆 蕲春网


↑建成的幸福新村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大别山里的“霍比特村庄”
  暮春时节,大别山傍晚的气温十分舒适。在湖北省蕲春县青石镇大屋村的幸福新村,78岁的何水枝老人坐在门前小板凳上,和左邻右舍欢笑聊天。

  何水枝是五保老人,以前独住山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房子是几十年前的土坯房。1年多前扶贫搬迁到幸福新村,她渐渐喜欢上了这里的新生活。



  ↑78岁的何水枝在自己的小屋里做饭。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拎包入住幸福新村

  蕲春是贫困县,位于大别山南麓。车入蕲春青石镇,山势越来越高,路边的房子也慢慢减少。突然峰回路转,壮观的景象跃入眼帘,公路旁的一个小山岗上,布满了粉墙黛瓦的小房子,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像童话里的城堡。这里就是青石镇大屋村的幸福新村。


   ↑村民在村里的观景台上休闲。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走进村里,老人们悠然自得,孩子们嬉戏耍闹,黄发垂髫,怡然自得。见此情景,记者仿似进入好莱坞电影里远离城市、安逸恬静的霍比特村庄。  
  ↑59岁的低保户吴之强站在村头。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走进老人们屋里,一样的结构、一样的摆设。40平方米的小平房,有独立的厨房、厕所,卧室里21寸的液晶电视,床铺、衣柜、桌椅、电扇齐备,厨房里灶台、电饭煲、锅碗瓢盆一应俱全。  
  ↑村民梅连芬在自己的小屋里,每套房里的家具、用品、电器等都是免费的“标配”,搬进来住的贫困户只需“拎包入住”。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和何水枝一起搬到幸福新村的还有77位五保老人、37个低保家庭、11户困难户。他们以前都住在山里面,有的身体残疾,有的是智障者,有的无房可住、无力脱贫。



  ↑村民在幸福新村里散步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一位村民从村中走过。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何水枝说,他们搬进来时,什么也没有管,直接“拎包入住”。

  青石镇党委书记王国喜告诉记者,幸福新村是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建设起来的易地扶贫搬迁样板。


  美丽乡村幸福生活

  2013年,国有大型企业招商局集团对口扶贫蕲春县,确定了实施扶贫搬迁、建设幸福新村的计划,从青石镇大屋村、八斗村、许冲村、温泉村4个村,选出一批急需搬迁的困难户搬出来。



  ↑村民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办理社保事宜。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招商局集团扶持460万元,蕲春县整合各部门建设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800多万元,加上镇村的征地搬迁,总共投入1700余万元。
  村里找来设计院为困难户量身订制户型:五保户40平方米,低保户80平方米,一般贫困户二层160平方米。五保户分文不出,低保户享受建房补贴后户均出资3.5万元到5万元,一般贫困户自建房屋免除土地及办证等费用。  
  ↑低保户梅正青学过一些按摩和养生知识,从许冲村二组搬到幸福村后,专门给五保老人们做免费保健养生。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幸福新村的村民们开始过上了幸福生活。”八斗村支部书记梅楚云告诉记者,八斗村一共搬来了32户,最远的离这里20多公里。如今他们不仅衣食无忧,而且生活舒适,新村集中建有澡堂、开水房、洗衣房,还有活动中心、休闲广场和观景台。  
  ↑老人们聚焦在房前聊天。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老人们在房前聊天。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大屋村聘请了专门的保洁员,使村庄的环境卫生变得干净整洁,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建成的幸福新村。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建成的幸福新村房屋。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建成的幸福新村格局。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幸福新村里整齐的房子。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从大屋村二组搬来的鲁重能正在厨房里做饭。她一个人的晚餐并不单调,一碗鱼,一碗笋子炒肉,还有一碗山药。“都是别人送给我的,还不错吧。”老人笑着说,她自己也种点菜,门前有一小块菜地,够她一个人吃的了。
  “易地搬迁下来的贫困户,最重要是能够谋生路。”王国喜说。为此,青石镇引进公司流转八斗、温泉村的1.7万亩山林,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城。搬迁户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待项目建成后,还能优先到公司务工。

  在幸福新村的一角,一排排光伏发电设备正在安装施工。旁边一块空地上,还将建一个特色农产品市场。


  唯愿能够多活几年
  住进幸福新村,村民们对生活也有了新的理解。看见记者拍照,他们露出憨厚的微笑,笑容很真诚。何水枝说:“这么好的条件,唯愿能够多活几年。”
  在村里,记者还看到一间屋子,门前挂着“养生师”的牌子,屋里一位“养生师”正在给村民做按摩。“我是从许冲村二组搬下来的低保户,学过一些按摩和养生知识。这里条件好,我免费给五保老人们做保健。”“养生师”梅正青告诉记者,每天村里的老人排队来做保健。

  

  ↑73岁的五保老人吴济如用楠竹编簸箕。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幸福新村A-62号的屋内,73岁的五保老人吴济如正在用楠竹编簸箕。“原来老房子垮了,自己搭了个棚子住,像茅厕一样。”从桐梓村一组搬下来后,老吴就编点竹编,送给附近的村民,算是有一点回报。新村里有老人重病,缺人照顾,他就主动上门,日夜料理,帮病人清理大小便。


综合来源:新华社

编辑:邓霁桓   编审:余立鹏 李林清


本周热点

快来围观!省总工会将要给蕲春这个先进集体发奖状啦!

跟着小编倒计时!8天后蕲春将有5个好消息和3个坏消息,你先听哪个?
越土越有味,蕲春有个地方正在打造中国农耕文化摄影村
在蕲春当一个胖子,承受了多大压力!你们知道吗?

天下,心知蕲春

每天五分钟了解蕲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