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夫妻俩19年倾力资助蕲春2000名贫困生,事迹感人令人流泪!

2016-10-20 蕲春网








小编今天要说的这件事,绝对是件暖新闻。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对老夫妻,他们的根在蕲春,但人在武汉。先来看一组图片和介绍

题图:10月17日,武汉市普爱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陈静一从蕲春县赶回探望昏迷不醒的老伴卢明。医生告诉她,老伴病情不容乐观。(长江日报记者陈卓摄)
题图:10月16日,蕲春县青石镇青石中学,陈静一和女儿陈翎给学生发放助学金(长江日报记者陈卓摄)
题图:2010年9月3日,蕲春县青石镇青石中学,卢明和陈静一给孩子们发放助学金(长江日报记者陈卓摄)

题图:2010年8月19日,武汉常青花园,卢明和陈静一在家中展示十多年来捐资助学花名册(长江日报记者陈卓摄)

题图:2006年与老伴一起到蕲春捐资助学时,陈静一还是满头黑发(本图由陈静一提供
蕲春老夫妻19年倾力资助家乡2000名贫困生 “我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陈奶奶和卢爷爷的一片苦心!”本月16日,湖北黄冈市蕲春县青石镇青石中学贫困生陈佳怡再次接过来自“远方亲人”的助学金。可她失落地发现,武汉陈奶奶的身边却少了卢爷爷。
1997年起,陈静一、卢明夫妇共扶助家乡贫困生2000名。随后,陈静一的表弟骆学葵扩大助学范围,让更多师生受到资助。由于薪火传承,两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决定在本月16日安心退出“前台”。
最后一次助学行之前,本月15日晚,84岁高龄的卢明却突发脑卒中,住进重症监护病房。虽然老人倒下前没有任何交代,但是一家人深知他的希冀,不改行程,含泪“撇下”他前往蕲春,圆其心愿。
受助学生泪洒现场家长从30公里外赶来致谢
本月16日上午,蕲春县青石中学自强楼多媒体教室内座无虚席。家住武汉常青花园的老党员陈静一再次回到19年前捐资助学的起点,为受助学生颁发助学金。在这里,她要为自己和老伴卢明的助学行动画上句号——今后,其女儿陈翎、女婿陈飞云、表弟骆学葵、湖北省自强教育基金会众多成员,将把两位老人的助学之举发扬光大。
活动现场,数十名师生激动地接过助学金。受助学生的家长自发赶来,只为见一见今年79岁的陈静一老人。由于人数众多,一些家长只能通过教室窗口的栏杆向内张望。
初三女生陈佳怡连续3年获得“自强助学金”。她哭着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卢爷爷和陈奶奶的激励,让我慢慢走出了自卑。”原来,2011年,陈佳怡的父亲去世。家中两个孩子要读书,两位老人没有劳动能力,陈佳怡的妈妈迫不得已离开家乡讨生计。懂事的陈佳怡为让在外的妈妈安心,每次考试都保持在年级前10名。自强教育基金会成员每次到青石镇助学,都会温暖地开导她“不要有负担”、“未来会更好”。
青石中学工作人员介绍说,自强楼原地本是平地。这些年来,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才使学生们得以在更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这栋新建的楼房也因感恩19年助学善行,以自强教育基金会的名称命名为“自强楼”。
当日,湖北省自强教育基金会一行人共向蕲春县6所中学发放了31.2万元助学金和园丁奖。每到一所学校,都有家长自发前来感谢。大同中学学生占彩妮的家长田保华,甚至凌晨5时就出发,赶30公里路来到学校,只为说一声“谢谢”。
让2000名孩子有尊严地受助多次组织异地送教促教育水平提高
“这是爸爸、妈妈19年来的心血。作为子女,我们感到很骄傲。”陈静一和卢明的女儿陈翎说,“19年间,基金会从非注册走向了正式注册,从50元助学标准变成了500元、1000元、2000元,捐助对象从学生扩大到了师生,捐助范围也扩大到了整个蕲春县。”
陈静一老人说,她的父亲陈自强生前一直居住在台湾。上世纪80年代,他偶然回到老家蕲春时,发现当地学校条件十分糟糕。学校无钱安装教室门窗,冬天冷风直往里吹;教室里的桌椅、板凳都是学生从家中搬来的;有的学生连鞋袜都没有,一边听课一边抹鼻涕。
“你俩都是教师,该想想怎么帮助教育事业发展。”陈静一还记得父亲临终前的话。
1997年,陈静一连同台湾的七姊妹,一起凑足10万元,成立了“陈自强教育基金会”。为保持基金会长久运营,陈静一和卢明用10万元本金贷款购置了一套房产,以租养学,同时操持起食品厂,补足基金会费用。
每次发放助学金时,陈静一都是用信封包钱,再将信封夹在笔记本里,俯下身子递给学生。她不愿意有人在现场拍照,让她感到“作秀”,让学生难为情。这些年来,不少被资助过的学生都辗转打听到他们的住址,寄来信和照片,可他们从来不回。
“孩子们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我们觉得不要过多参与其中。”陈静一说,“我和老伴都希望孩子们能更有尊严地受助。”
同时,两位老人多次将蕲春县的教师请到武汉学习,将武汉的教师请到蕲春县异地送教,促进当地教育水平提高。
今年5月,骆学葵收到一个不知名的邮包,其中有一包用黑色塑料袋包裹的茶叶。信中这样写道:“我不认识您,但是谢谢您。包裹里是我和妈妈一起采摘炒制的新茶,只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和陈静一一样,骆学葵也未回复,他觉得“只是自己应该做的”。
骆学葵说:“我是一名有着28年党龄的党员,理应接过表姐这一棒。只要我有能力、有精力,一定会持之以恒。”陈翎和陈飞云也表示,他们今后将辅助骆学葵,让基金会更好地发展。
本月17日,记者陪同陈静一一家人来到武汉市普爱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只听陈静一对着意识模糊的老伴卢明说:“你好好养病,我们会帮你了却心愿的。”


2011年1月24日,卢明(中)陈静一(右)夫妇荣获武汉市“十大慈善之星”殊荣,在颁奖现场接受央视主持人撒贝宁的采访。
人物名片

卢明,1932年4月出生,原江汉区华中里小学高级退休教师,民进会员。

陈静一,1936年10月出生,原武汉市友谊路中学高级退休教师,共产党员。


卢明、陈静一夫妇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桃李遍布神州大地。卢明曾获得47项省、市、区“第一”的光荣称号,培育和输送了无数精英,仅省、市高等院校担任院长、教授及市、区局长以上职位及高级职称、特级教师、著名演员就有数百人。
1989年,陈静一因劳成疾,身患恶性淋巴癌症,她仍以顽强毅力,乐观心态战胜疾病,坚持要求工作。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市“三八红旗手”、市区优秀党员、省首届首席“抗癌明星”。1992年,卢明退休后积极引进六家外资,并艰苦创业十载,被评为武汉市“三引进先进个人”。

夫妇俩继承父辈遗愿,扶贫助学。1996年,夫妻俩先后集资二十万,成立“陈自强教育基金会”,资助家乡蕲春贫困学生,历年来受到全国、省、市二十多家新闻媒体报道。2011年被评为武汉市首届“十大慈善之星”。蕲春的家乡父老及曾受过帮助的学生,在基金会的带动下,2011年自觉自愿集资260万元,成立湖北省自强教育基金会,当年9月份第一次给蕲春6所中学300余名学生发放了24万元的奖助学金。


这些年来,夫妇俩先后被评为湖北首届“世纪之星”、武汉首届“十大慈善之星”、“感动江汉十大先模人物”等无数爱心荣誉。


看了这篇报道,编完这条微信,小编感动得一塌糊涂、泪流满面。爱心是一泓沙漠里的泉水,让濒临绝境的植物获得重生;爱心是一丝和煦的春风,拂去人们心头的哀伤忧愁。

让我们一起向这对老夫妻致敬!

为卢明老先生祈祷,

好人一生平安!

下面这首歌,献给这对老夫妻




更多推荐




综合来源:长江日报

监制/ 大鸟 森林    编辑/李威

投稿邮箱/cnqichun@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