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范仲淹的为政启示

2016-11-13 蕲春网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提起他,大多数人会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这句话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他的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勤政爱民、刚正廉洁,为臣敢于直言,为官心系百姓,为将决胜千里,被后人赞为“大忠伟节,前不愧古人,后可师来者”。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经世济民的人生主张,向后人展示了一个封建官吏千年之前的高尚境界,他的精神和风范,对于我们今天的各级党员干部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启示一孜孜不倦,勤奋好学
范仲淹从小读书十分刻苦,在应天府书院学习时,不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伏天,他都昼夜苦读、刻苦钻研,五年未解衣就枕,每当疲乏到了极点,就用凉水浇脸,从不懈怠。
有一次,皇帝到应天府朝拜圣祖殿,府学的学生们纷纷涌到街头观看,唯独范仲淹没有去,一个人留在学校里读书。同学们回来后问他为什么不去看皇帝,他非常认真地说:“等以后再看也不迟,眼下我首先要完成当天的功课。”
多年的刻苦学习,不仅为范仲淹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也磨砺了他坚韧的意志品质,更对他理想人格、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帮助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学上都卓有建树。“理学大师”朱熹评价他是“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毛泽东也对范仲淹推崇有加,称赞他是“文武双全”知识分子的典型,并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像范仲淹一样,始终坚持和加强学习。
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常态,我们必须大力发扬我们党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成主动的“我要学”,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兴趣、一种习惯,在学习中开阔眼界、更新知识,在学习中把握形势、思考对策,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成才。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增强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思考和认识,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以学促做、学做结合,争做政治立场的坚定者、蕲春精神的传播者、美好家园的建设者。

启示二以民为本,利泽民生
以民为本、利泽民生,是范仲淹“先忧后乐”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为官数十年,每到一地,都兢兢业业,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兴利除弊、筑城浚河、赈贷捍御、兴学救荒,为当地百姓做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和好事,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有一次,江淮一带遭遇大旱,颗粒无收,范仲淹冒着触犯圣威的危险,当面质问仁宗皇帝说:“宫中如果半日不食将会怎样?现在江淮、京东各路的百姓没有饭吃,灾民苦不堪言,我们怎么可以置之不理?”仁宗皇帝被他的这番话所打动,立即派他前往灾区,赈济安抚灾民。经过范仲淹一系列有效的救灾措施,使江淮等地百姓平稳安全地度过了灾荒。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或许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却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作为党的干部,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要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县上下一起用心、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找准群众所需所盼、回应群众关心关切,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启示三履职尽责,敢于担当
敢于担当,是范仲淹人格魅力的关键所在。从筑堰捍海到苏州治水,从两谏太后到冒死上《百官图》,无不鲜明地体现了他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精神。
范仲淹在《上资政晏侍郎书》中提到,世上有两类官,一类危言危行,看到问题,从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得失,敢于提出意见和建议;一类逊言逊行,遇事言听计从,不提任何意见,也不考虑对国家和人民有什么危害,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只考虑自己的得失。前者虽然会危及个人,但可使“政教不附,祸患不起,太平之下,浩然无忧。”而后者只能使民怨沸腾,给国家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当前,我们全县绝大多数的党员干部,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但也有极少数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不足,工作不在状态,不想干、不愿干、不敢干,工作推一推动一动,不推就不动,有的甚至推了也不动。
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广大党员干部要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具体工作中,对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要一马当先、率先垂范,靠上去倾力推进,带动形成“苦干巧干拼命干、求实务实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对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对应负的责任冒着风险也要担,真正做到为群众勇于担当、为事业敢于负责、为发展冲锋陷阵,展示出有担当、肯担当、真担当的境界和胸怀。

启示四清廉为官,清白做人
范仲淹清廉一生,不仅在青年时代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即使后来身居高位,仍能自奉节俭。他在求学时,就拒绝吃同学为他提供的好酒好菜,他说“我吃粥吃久了,心里也安定了,如今要我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会平静安心地再吃下这碗粥呢”,赢得了同学的一片敬意。
为官以后,他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范仲淹一生洁身自好,治家更是极严。儿子范纯仁结婚时,女方家要陪嫁罗绮帐幔,范仲淹听后很不高兴,他说:“罗绮岂是做帐幔的东西,我们家历来以节俭为家训,怎可乱了我们的家规呢?”这话传到女方,女方就没有陪嫁罗绮帐幔。范仲淹一生忧乐天下,开一代廉政之风,死后入殓时,连一件新衣服都找不到,他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以德行事、积德行义”的廉政主张。
范仲淹当时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王朝顶盛之际,享乐安逸之风弥漫朝野,但他却能严于律己,洁身自好。
我们作为共产党员,更应该学习他这种清正廉洁的品格,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谆谆教诲,把廉洁自律作为立身之本、为官之基、从政之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严把从政底线,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既干净又干事、既勤政又廉政,坚决做到“三个决不”:想发财不要当官、想当官决不发财;决策前充分民主、决策后决无杂音;干工作多做少说,干不了决不乱说,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同时,还要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自律各项制度,真正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费光阴一朝一夕、不谋个人一私一利,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行走于天地之间。

特别申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多推荐


综合来源:蕲春网

监制/ 森林    编辑/邓霁桓

荐稿、投稿邮箱/cnqichun@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