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是蕲春一位农民,却干了件让人称道的事儿!

2017-02-22 禾苗 蕲春网




导读


移风易俗除陋习,崇尚节俭树新风”,这是在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在倡导的目标。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各地仍然存在红白事儿大操大办,攀比之风盛行的现象。“移风易俗”也到了说起来简单,改起来难的地步。不过,前不久在咱们蕲春发生的这件事,让蕲春网(cnqichun)的小编眼前一亮,第一时间采集到了相关信息。



弄清这件事的原委,还得从上个月的某天说起。


正月初十,身边许多人还洋溢在节日的气氛中,走亲访友,不亦乐乎。可这一天,对于蕲北青石镇合盘冲村的村民吴有为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办——得为儿子吴江龙和儿媳詹婷举办婚宴!


儿子、儿媳的新婚之喜,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们都来道贺,爷爷奶奶自然也高兴得合不拢嘴。


然而,一个细节让所有特地赶来道贺的人颇是意外。


大伙儿陆续进入吴家,只看到摆放好的酒席,却找不到收礼的记账人。来宾们只好纷纷找到吴有为,要亲手把贺礼交到他的手上。


“老吴”一边笑着递烟,一边给大伙儿解释说:“各位的心意我领了,但礼是不能收,坚决不收!当初我接你们喝酒时,不是就说好了吗?”


大家原以为“老吴”接客喝酒时说不收礼,顶多也就是说说而已,没想到他还真的不收贺礼钱。 


见到“老吴”不收钱,隔壁几个邻居转身就要走!请客不收礼,那不是假心假意请客吗?更何况,“老吴”的父母平时与乡邻之间,也有赶情送礼啊,不收贺礼,怎么好意思喝喜酒呢?


见乡邻转身要走,“老吴”忙拉住大家说:“不要走,喜筵都办好了,大家一起为两位新人捧捧场、热闹热闹,礼不收,酒还是要喝的,把大家请来,就是图个热闹!”


经过一番耐心的解释,邻居们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喝喜酒。


“老吴”为儿子、儿媳办婚宴,为何就不收礼呢?2月20日,蕲春网(cnqichun)的小编专程到实地采访相关详情。



▲老吴和他的家/李月新摄


“老吴”年纪其实不大,1971年出生,图片中坐在沙发上的,就是他。1992年成家后,育有两个子女。1993年,儿子吴江龙出生,1998年,又添了个女儿。令人非常惋惜的是,女儿出生3个月后,妻子不幸病逝。而他的父母双亲,都是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农民。


“老吴”介绍说,妻子病逝后,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其实很苦。为了两个孩子,他在家里待了整整三年。女儿稍微长大,便将两个孩子留给父母在家带,自己外出打工。


在外打工时,“老吴”每个月都为两个孩子寄回生活费。父母亲一般也不给他主动打电话。“如果接到了电话,那肯定是家里又有人情礼!”“老吴”说。“出门在外,最担心的两件事,一件便是孩子,另一件就是父母亲没有能力替我赶情送礼!”


在外务工很辛苦,一个月挣的钱也不多,刨去孩子们的生活费和家庭开支,其实也剩不了几个钱。有时一个月父母要代他送几个礼,一个月挣的钱就没了,甚至还要借钱过日子。


“老吴”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直以来,他对农村的赶情送礼,从心里就不认可。“办喜事让亲戚朋友送礼金,实际上加重了大家的负担。事实上,很多家庭因为赶情送礼开销过大,最后不仅造成家庭困难,也影响家庭和睦。


“村里有人算过一笔账,一个家庭如果每3年不办一件喜事,平时送出去的礼钱,就收不回来!”“老吴”介绍说。


“尽管大家对送礼都很烦,但既然送出去了礼,就得想办法收回来。于是除了红白喜事办酒请客送礼,家里小孩过生日,父母过生日,都想办法接客收礼。这样一来二去,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大家都想法子多办酒、多收礼,无形中助长了农村办客收礼之风盛行!”


▲在农村非常普通的房子/李月新摄


前年,他在新疆打工时,认识了几位黄冈的老乡。闲聊中,听到老乡们说,他们那里有的人家办喜事,大伙儿只来喝喜酒,相互不送礼。“当时我就有这个念头,以后我儿子结婚,也只办酒,不收礼!”老吴说。


“老吴”自己的念头,可不一定所有人都赞同。谈及这次为儿子办婚事不收礼金,就立马遭到了父母的反对。


儿子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这是他们吴家长孙的大喜事,两位老人也坚决地认为,自己平时在家,也替“老吴”赶了不少的人情礼,怎么轮到自己家好不容易有回喜事,不收礼的话,那不太吃亏?


当时,“老吴”就劝父母说:“我不怕吃亏,将来也不会吃亏,这次儿子结婚不收礼,将来亲朋好友家有喜事,你们二老也不用为我代送礼金了!再说,我请客时,也和亲戚朋友们都说开了。”


耐心的说服,儿子的爷爷奶奶终于同意了这个方案,亲朋好友也慢慢接受了吴有为的想法。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个故事。


▲老吴的儿子和儿媳婚纱照/李月新摄


在与乡亲们闲聊之中,蕲春网(cnqichun)小编也获知,其实,“老吴”的家不算是殷实之家。儿子结婚,他还欠下了4万多元的外债。这次办的6桌喜宴,也花了接近5000元。本来,他可以和其他人一样,或许能收些礼金回。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收礼金。


“老吴”坦然地说,坚决不收礼金,在外务工也安心,不用担心父母为他代送礼。将来自己老了,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不再为人情债所困。


隔壁的乡邻们都称赞“老吴”的作法很有范,想法不仅正确,而且很应该。闲聊中,大伙儿都觉得,“人情礼”确实是一种负担,但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所谓的“风俗”,没有勇气去做这么一个移风易俗的“第一人”。


采访手记


在“老吴”家完成这次采访后,我们再一次打量了一下他的家。说真的,对咱们蕲春来说,“老吴”的家用“普通”这两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大门的婚联还是那样喜庆,大厅里放的,也是一张破旧的桌子。家里没有豪华的摆设,客厅是儿子儿媳的结婚照,很是漂亮。看得出这对新人还是认可父亲的做法,也支持他这么做。


令小编感到挺遗憾的是,“老吴”的儿子吴江龙已经外出打工,儿媳詹婷也回到了隔壁向桥的娘家,小编也无法听到年轻一代对这件事的看法。


不过,我们衷心祝福这一对新人,更多的是对故事的主人翁吴有为充满敬意。这样一个普通的中年农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做一个倡导移风易俗的使者,但愿这股新风能吹遍蕲阳大地。



这条微信讲的这个真实事例,您觉得“老吴”做的事情对吗?您会向他学习吗?您对咱们蕲春推动移风易俗,有哪些好的建议?欢迎在本条微信下方留言,小编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呈现!我等您哦!





多推荐




图文来源青石镇    监制: 李林清    编辑刘自成

荐稿、投稿邮箱:cnqichun@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