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交时代,回看“超链接”如何控制“撩情绪”

2017-01-05 詹膑 游山打捕

刚开始说服自己写公号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跟“超链接”告别。但今日却又要怀念一下。

超链接的价值比想象的更为重要。在微信公号和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络,“撩情绪”和“偏见/假新闻”的情形会被放大很多,原因是传播机制决定了:十万加、朋友圈转发和赞赏都需要撩动人的情绪

但Blog时代的写作,或者可以称作“超链接写作”,参考如下:

1

从一个长时间的生态来看,过去超链接是一道隐蔽的调整机制。以Blog时代为例,超链接的机制是,

首先,写作者在讨论时,不是自己改写和再叙述一遍新闻事实,而是直接链接权威信源。这好处在于:

  • 人们去阅读权威信源资讯时,得到更多资讯,更有机会产生自己的判断。新闻没有从属于某个观点,所以在激发观点上具有更好的开放性。


  • 除此之外,权威信源得到更多链接和读者,这个机制能保证它的持续影响力和潜在收益,让其更着力信息报道和专业新闻供给,不用参与到“撩情绪”的洪流之中。

其次,写作者在讨论时,为表坚定与自信,往往会援引他人意见,或反对声音,并提供超链接。这好处在于:

  • 人们可以在多个类似或不同意见中,进行对比,产生思考,并且会减少偏见。


  • 好的观点和作者会经过很多次的援引过程,积累更多的信誉,从而在观点市场得到更好的传播。

2

读者也许会说这还是靠写作者的自觉行为,但我只部分认同。我认为超链接是有自己的“吸引力”和“能动性”的,结合上面,它对写作者和读者都能产生利益:

对写作者来说:

  • 从效率上来说,链接新闻和观点,比自己复述会更好,而且更可信。所以它有几率被更多使用。


  • 持续的超链接会让作者之间形成共振,追求更好表达和彼此的意见共鸣或争鸣,也获得更多个人品牌加持,更多潜在读者。

对读者来说:

  • 从一个长时间来看,读者很容易发现超链接提供者会相对思考更完整,内容具有开放性,观点明确,这样会形成记忆回路并长时间跟随。


  • 读者在看完认同的观点以后,会被超链接带走去做更多阅读,从而打断或延缓了冲动转发的速度,这个“打断”可能给读者更多信息和思考。

所以,超链接会给作者和读者都带来“利益”,从而改善言论环境。

3

由于超链接的正面效应:

超链接的使用就会被优化和鼓励,这样会进一步鼓励提供事实信息的媒体,会鼓励观点之间的共鸣和讨论,会鼓励读者更多阅读和思考。它会形成跟假新闻、撩情绪对抗的机制。

在社交网络里,超链接被限制,偏见和假新闻更容易带来情绪撩动,而且长时间形成了人际社群区隔,形成了回音壁,人们只需要快速得到支撑自己观点的意见。这看上去需要很长时间的调整才能有所改善。

从长远来看,微信可能需要正视这个问题,提供更多机制来促进信息的优质生产。这不仅仅是需要提供管理规定,而是要从产品端做更多调整。至少,如果将公号未阅读列表里的红点变得更小,可能会刺激公号作者更努力地撩情绪,求转发。

无论如何,我是又怀念超链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