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问题不是我们的错

zhanbin 游山打捕 2021-03-08

今天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卫组织和维基百科的网页上,都很容易了解到更多内容。


我觉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对于精神健康和心理问题,很凑巧陆续遇到有大大小小精神问题的朋友,身边的伙伴们也会有或多或少这样的问题,也有被确诊为抑郁症的。所以我最近有不少思考和学习。


人的精神问题是存在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一旦发展到明确为病症,确诊为抑郁,是需要依靠药物的。当代社会,抑郁症已经逐渐变为常见病了;但此之前,不同层级的精神、心理问题,恐怕更为广泛。


从这个角度来说,类似生理上,每个人都会有头疼发热什么的,同样,精神上也是如此吧,大家都或多或少遇到过状况。


或许因为每个人都有体验,我们都拥有对这个问题的发言权?但其实恐怕未必,因为到了抑郁症以后,很多体验已经较为特殊了,不太能够“感同身受”,比如我看到一个这样的说法:我并不想死,但是我控制不住自己去想死。


这种大概很难同感和共情吧。


也就是说,你的鼓励都可能在某些时候或者很多时候是不恰当的;但是你对朋友的纯粹旁观,似乎也难以是一个恰当的选择,所以,有时候还是会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状态。这就是我很少讨论心理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虽然我花了不少时间了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应该如何,但是这中间隔着一个“感受”问题,加之各种状况不同,各种说法不同,自己很难去有所响应。


只有在非常的伙伴面前,有很多的信任,我会试图去分享我的看法和建议,但我也一直不确定这样是对还是错。


但我还是有看法,有一些策略的。既然你不可能无视,以及“无视”本身可能对于交往也是一种不当的话,那你只能去认识、了解、偶尔谈论、小小帮助了吧。


1. 


从人的层面看,因为我认为人都是有心理问题的,以及,人的存在意义究竟是什么其实是各有答案的——人只需要尊重自己的答案并遵从即可。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并不会觉得成为病症了的抑郁如何如何了,它就是人类多样性的一个方面:彼此如果都认为要以更多的人作为“平常人样本”的话,那我们就以此面对问题;如果觉得它就是一种人的可能性,那么就以此来忽略问题即可。我有时候会觉得,后面的想法对大家都轻松一点。


我看不过不少从理论、哲学层面去试图解释为什么抑郁会流行的说法。比如离开土地以后进入现代社会,人就已经开始自我割裂了;比如当代提供了多样性的可能,又没有给任何一种可能担保;再比如我们现在是一个功绩社会,人会自己催促自己进行产生持续的自我压力。我有时候并不是希望他们提供了准确的答案,而是这样不同的答案背后都有个共同指向:抑郁是常见的、正常的。


那么,通往抑郁路上的每个人,也更是正常的吧。精神问题、心理疾病,都是这个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经历的一种呈现方式而已,当你是个成年人的时候,自己必须要去面对并且负责了。我们彼此之间,如果可能,也带着物伤其类的心情,多谢体谅和支持吧。


2. 


我自己会想,功绩社会还真是一个不错的解答方式。工业化生产是一个规训化的过程,通过规训人的行为产生足够的效率,社会就以规训方式发展,但提供了某种担保。但是当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生产力的时候,我们要解放人的创造力,同时提供了一个“功绩社会”的模型,来促使人们建功立业,不断催促自己、逼迫自己,不断向前——这个时候,其实是没有担保的。尤其是,“功绩”本身可能是规训出来的,以及当下可能是规训和功绩同时作用在人的身上,那么割裂和自我压迫也就势必成了常态。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社会可能提供的可能性还不够充足,无法为每一个可能性提供担保,我们在通向后现代的道路上,发现了巨大的栅栏,能看到那一边,却还没有走过去,或许也是各种社会病症的原因之一。


我最近还在想另外一件事情,或许我们的问题源自内心的解决方案变得模糊、不确认了。我是觉得,人终究是要去面对一个终极的问题的:死亡、价值、生命的意义、为何存在等。终极问题以前是有“社会部门”接管的,各种宗教、哲学,都在试图给人提供内心的终极方案。但是社交媒体让我们走进了纷争和不确定的状态,功绩的自我压力又让人无暇去给内心时间,社会也缺乏了终极层面的解决方案。


然后这一切也都需要人的心理、精神来扛下来。所以,我得到过一个有趣的说法:抑郁不是我们的过错。嗯,我觉得很中肯。


我自己经常觉得,更好的认知对人的各种状况都是有帮助的,包括精神和心理。


3. 


不讨论病症,因为这个对我来说还是很模糊。但是一般的心理问题,应该被重视,以及每个人都需要去了解“精神卫生、心理健康”这些概念和内在,其实还是满势在必行的。


我有时候觉得,事情和问题还是要被解决,很多人的压力来自工作、前途、家庭等,包含了明确的具体问题。这个时候,我是觉得要么有取舍的能力,敢于放弃和看开;要么要有进取的决心和勇气,去尝试寻找办法。我自己的感受是,人生的困难总是一直在的,如果要往前走,只能是讨论解决办法,对方法进行学习、测试、精进,并扩展自己的方法领域。


以及,我上面的说法是有危险的,它针对的是小的症状。确实在某些情况下,我这些“积极”的想法构成了一种噪音和压力,这个时候,请留意我讨论的前提,它针对的是小的症状和具体的问题。人的怯弱、懒和无能,有时候会转化为对自己的心理压力——毕竟我们存活在这个有压力的功绩社会里。


寻找方法算是结果导向的行动。但是很多时候,放弃结果或者降低要求,行动本身真的对人是很有意义的。如同跑步,人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某种参与。大多数行动也有同样的效果,你会感到自己在行动、前进,在“参与”,这种能触摸到某些价值,对于心理的状况是有帮助的,免于停滞,免于缠绕。行动力本身是有一些具体的培养、习得的方法的,可以了解。


人的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关系还存在很多没有确定答案的研究,但是科学整理上是很明确,人的心理问题是跟身体状况、神经等紧密相关的,良好的膳食、更多的运动、充足的睡眠或者某些正念的行为,对人的精神状况有可观察可复现的效果的。


总而言之,认识问题,并形成一些习惯,它还是可以稳定持续对一个普通个体提供支持的。


和其他疾病一样,姑且也可以说:从预防开始。


4.


在我最近查找和翻看的书里,有些或许有帮助。我提到的“功绩社会”这个概念来自《倦怠社会》这本书;《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对心理疾病、深度困扰,应该很有帮助;《从行动开始》这本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书我特别喜欢,它专门讲人如何对自我进行行动管理并培养行动力,很适合小病症小焦虑,尤其是预防吧。


末了,不管怎样,如果我上面论述如有不当,首先恳请原谅;然后恳请指正。




推荐两篇文章:

今天想到写这个,一是想了很久,另外这是因为看到一篇《“爸爸妈妈,我的抑郁不是装出来的”丨谷雨数据》的文章。

另外我家小朋友毛豆君今天写了一篇《列那狐的故事:反派角色的最高境界》,看起来还蛮开心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