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版头条?!山西的什么事儿被《人民日报》看上了……
山西省新一届党代会以来,山西的多项工作得到了中央肯定,经常被表扬倒也不觉得啥。不过,今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山西还是引起了很多朋友们的关注——党中央的机关报,如此重视和肯定山西的这项工作,不简单,来看看是啥吧:
山西:优化政治生态 提升发展状态
本报太原5月2日电 (记者胡健、刘鑫焱)山西省日前发布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在去年下半年以来逐步向好的基础上,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4.9%,山西经济已扭转困难局面。
向好的主要经济指标背后,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截至3月30日,作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省,山西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全部组建并运行,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度优势正转化为治理效能。山西省涉纪信访举报量今年一季度比2016年同期下降24.77%,成为政治生态明显好转的重要例证。去年三季度,山西组织万名干部入企服务,解决问题8000多个,全年政策性降低企业成本890亿元。今年,省市县三级依托经信部门成立服务企业办公室,干部入企服务成为常态。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是管党治党的必然要求。”山西省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涵养干部干事创业新生态,有力促进经济发展稳步向好。
去年9月,山西省委召开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推进会,打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正风肃纪反腐、激励干部改革创新组合拳。省市县乡四级换届坚持“不廉洁的干部不能用,不干事的干部也不能用”。
干部,首先要干净。山西严格“筛选”10053人充实新班子,449人被取消选拔或提名资格,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192人。2016年,全省因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被问责1115人。今年一季度,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人次同比增长29.2%,其中第一种形态上升明显,正风反腐力度不减,更加注重抓早抓小。
干部,必须得干事。山西省委出台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改革创新合理容错“三个办法”,让想干事的“底气”更足,敢干事的“腰杆”更硬。把提升工作标准、争创一流业绩作为硬约束,在目标责任考核上动真格,去年有2个市和9个省直单位的主要领导因完成任务不佳被约谈。全省开发区启动“二次创业”,全部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
党风政风关联着经济动向。投资22亿元的孝义“王老吉”,是红枣、核桃、小杂粮等农副产品就地转化的龙头项目,去年9月23日签约,7天后入驻,今年1月18日第一批产品下线。仅用110天,煤焦大市孝义就见到了“效益”。合作方负责人感慨,是孝义的干部们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精神推进了项目快速进展。
山西树立“改革决不能落后”的理念。去年下半年以来,省级层面出台20个改革类制度性文件,涉及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煤炭去产能、电力体制、生态环保、司法体制、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全国两会刚过,山西省委常委会便确立了今年6个方面40项改革事项,省市县三级主要负责人各自认领、合力攻坚,带领三晋大地的干部群众勠力前行。
(相关报道见第六版)
什么?第六版还有!赶紧看看篇幅吧
这么大篇幅,确实近年来不多见……
风清气正好扬帆
——山西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促进干事创业纪实
本报记者 胡 健 刘鑫焱
今年一季度,山西GDP同比加快3个百分点,比2016年加快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6%。PPI上涨24.8%,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及公路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3.2%、10.3%。企业效益大幅提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1%,工业企业亏损同比减少47.5%。一批转型项目正在引进、布局、上马,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9%,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民间投资比重稳定在60%以上。新兴产业呈现良好势头,从煤以外寻找战略突破点成为发展的新特征。全省经济继去年扭转持续下滑局面后,进一步呈现持续向好、效益改善、结构向优、活力增强的可喜态势。
当下,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构建风清气正大环境,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经历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经济断崖式下滑,山西是如何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焕发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应对经济面临困难的?
书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答卷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必须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问题作坚决斗争,要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来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表示。
针对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山西在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推动经济稳步向好两手上发狠力、用狠劲。去年9月,山西省委召开推进会,提出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巩固、深化、提高”六字方针和五项目标任务;去年10月底,召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要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对在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中交上“山西答卷”作出部署;今年2月下旬到3月中旬,省委连续举办6期省管干部学习贯彻中央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引导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政治自觉和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动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运用好“四种形态”,红脸、出汗常态化,反腐力度不减弱。2016年因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被问责1115人。今年一季度,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人次同比增长29.2%,其中第一种形态上升明显,正风反腐力度不减,更加注重抓早抓小。近期,山西省委部署自行组织开展巡视整改“回头看”,对照中央上一轮巡视山西指出的问题,对照中央近期巡视中直部门和有关省(市)指出的共性问题,对照前两轮省委巡视指出的问题,对照本单位民主生活会剖析的问题,自我检视、全面盘点、逐一整改,这在全国是第一家。全面从严治党如同一场洗刷雾霾的春雨,有效净化了山西政治生态,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广大党员干部焕发出崭新精气神。
选人用人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2016年的省市县乡四级换届,省委提出“不廉洁的干部不能用、不干事的干部也不能用”。严格“筛选”10053名优秀干部充实进新班子,取消449人选拔或提名资格,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192人。吕梁市一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升任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对自己的提拔颇感“意外”,“现在选任干部不看关系、不看背景,就看政治品行、工作业绩,让我们干事创业更专心。”谈到今后的工作,她表示,“组织上怎样选我用我,我就怎样选人用人。”
看重实绩、注重基层,通过鲜明的干部选任导向,一批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基层业绩突出的干部选任到重要岗位。全省市县两级领导班子中有下一级党政正职经历的干部占到38.6%,乡镇领导班子具有两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占到90.5%。临汾市新提拔的162名县处级干部八成来自基层;大同从脱贫攻坚一线、重大项目实施中选拔干部77名。
涵养干事创业新生态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激励干部奋力躬行。吕梁离石区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区委书记常书铭半年跑了7个省市区,深入考察学习各地云计算发展模式和大数据产业,最终成功引进华为,在离石区联手打造山西大数据中心。
在临汾,市委书记、市长主持策划了一场具有“国际范儿”的高端招才引智活动,诚邀25位国家“千人计划”顶尖专家走进临汾转化科研成果。在长治,从市县领导、市直部门负责人到派驻贫困村的干部,一头“扎”到贫困农村,主动帮穷“亲戚”出主意、找出路、解难题。
“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山西省委下发《山西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山西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办法(试行)》《山西省支持干部改革创新合理容错办法(试行)》,激励和约束双向用力,明确6个方面绩效考评表彰和15种容错情形,给干事创业者上“意外险”,系“安全带”,吃“定心丸”,激发了担当和勇气。着眼解决不适应、不会为的问题,山西集中轮训县处级以上干部39037名,强化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
省委告诫“谁不把脱贫攻坚当回事,就不要埋怨组织上不把你当回事”。吕梁市委书记履新第二天,就连夜奔赴全省最大的贫困县临县进行专题调研,先后两次为赴北京、青岛等大城市就业的“吕梁山护工”送行。山西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党政干部和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流动、向一线岗位流动。去年,山西5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比上年有重大进步,1900个贫困村退出,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评价为“较好”。
干部积极性的调动带来整个营商环境的改善,企业感受最深。去年下半年以来,山西选派干部1.4万名,入驻企业4580户,帮助企业解决了8636个问题。今年省市县三级在经信部门设立服务企业办公室,干部入企服务常态化。
彰显转型综改新气魄
山西政治生态的根本性变化,带动了经济发展转折性变化。山西经济问题的根子在经济结构上,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成为根本出路。去年10月底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分析,山西一段时间经济遭遇断崖式下滑,固然有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但经济结构不合理是主要原因。
山西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新路。去年退出煤炭产能2325万吨,居全国第一,压减产量1.43亿吨,占全国煤炭减量的39.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束了全省煤炭行业连续26个月亏损的局面,全年实现利润58.9亿元。今年以来,国有企业清理欠薪54亿元。全省按国土面积的2%左右,一次规划,滚动开发,力争用5—10年时间,形成“一市一国家级开发区、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格局,开发区成为全省转型综改的主战场。
创新驱动离不开人才引领,近日山西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构建全新人才流动机制、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点等7个方面31条政策措施。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赴晋谋发展,华为、阿里巴巴、百度、汉能集团、比亚迪等企业纷纷布局山西。
山西着力推进领导经济工作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化建设。省委常委会每季度研究经济工作,分阶段提出指导经济工作的思路要求,确保全省经济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去年12月底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扣响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发令枪,总体改革方案近期出台,加快在全省国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让新动能新产业成为全省新型经济的引领者。省政府建立对重大决策部署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的工作制度。省委、省政府出台新的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办法,重点围绕产业转型、创新驱动、资源环境和增长质量四个方面,把各级抓工作的重点引导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上来。
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能源产业创新工程、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双创”孵化新产业新业态工程等“六大工程”。新设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技改专项资金10亿元。山西陆续启动80余项科技重大项目,已有28项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山西“农谷”在晋中市太谷县启动,各地加快以功能农业为方向发展现代农业步伐。
虽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转型之路任重道远,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山西人民砥砺奋进的生动实践,必将展开一幅幅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