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务院批准山西省成为国家标准化综改试点省!目前全国只有五个省……
昨天,中国政府网发布
国务院批准——山西省成为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
3月15日,从国务院办公厅传来好消息,国务院已正式批准我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我省标准化综合改革翻开新的一页,我省综改示范区先行先试又增加了新项目。同一批批准为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的还有江苏、山东、广东三省。
国务院要求,山西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提升标准化总体水平,为全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山西省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措施,健全协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国家质检总局要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适时开展试点评估,总结推广经验。
据悉,我省以质量标准改革助力产业提质升级,在推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过程中,将在装备制造、工业制成品、农产品、工程建设、服务业等领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对标达标专项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全面提高供给质量,打造山西制造、山西建造、山西服务优质品牌。(山西日报记者 高建华 王少斐)
延伸阅读: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试什么?看浙江日报此前报道
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浙江成为目前全国唯一获批的省份。
作为试点省,浙江将如何为我国全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7年1月23日,省政府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召开浙江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新闻发布会,省质监局局长高鹰忠就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浙江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行了解读。
构建七大“浙江标准”
《方案》提出,我省将建设新型“浙江标准”体系。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着力抓好产业转型发展、生态环境资源、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制定与实施。在此基础上,以国内外先进标准为标杆,全面构建浙江制造、浙江环境、浙江民生、浙江服务、浙江建设、浙江农业、浙江治理7大标准体系,以先进标准引领治理模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形成更高、更严、更优的新型“浙江标准”体系优势,推动我省更进一步、更快一步争取标准话语权,以高水平的“浙江标准”引领我省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浙江制造”要提升标准。我省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确定的重点产业,立足机器人、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仪器仪表、机械电子、海洋船舶、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纺织服装、皮革鞋类等传统优势产业和丝绸、黄酒、农产品加工等历史经典产业,构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浙江制造”标准体系,以高标准实现高品质、高水平的本土制造。
标准并不仅仅与制造业相关,还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多个方面有密切关系。完善“浙江环境”标准、健全“浙江民生”标准、创新“浙江服务”标准、发展“浙江农业”标准、构建“浙江治理”标准,将在浙江逐一展开。比如,在水环境方面,加强污水排放控制、防洪防涝、供水安全、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监控、工业节水等标准制定,形成科学合理、系统配套的“五水共治”标准体系;在社会治理方面,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全方位构建政府治理标准体系等。
我省率先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对浙江意义重大。高鹰忠表示,一方面可以结合浙江实际,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的落实、落地,着力破除与标准化不相适应的行业壁垒、部门分割和政策约束,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为全国提供浙江实践、浙江素材、浙江经验;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家层面给予我省标准化工作的扶持举措和支持政策,着力发挥改革先发优势,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生态文明、消费升级、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助力我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优化政府工作效能,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更多的“真金白银”。
发挥“标准化+”效应
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促进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如何以标准化引领高质量、促进均衡性,与“互联网+”、“机器人+”共同形成加快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叠加效应?《方案》也给出了安排。
以标准促进创新发展,建立以“浙江制造”标准带动企业技术改造机制,推动企业对照“浙江制造”标准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以标准推动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创建;以标准保障绿色发展,健全生态补偿标准,倒逼落后产能淘汰、退出;以标准带动共享发展,加快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居家养老、社会保障等领域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带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据高鹰忠介绍,目前我省拥有节能环保地方标准63项、农业地方标准340项,工业地方标准77项、服务业(含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224项等,已有4个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工作组、40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浙江。此次我省改革试点,将主要围绕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新型“浙江标准”体系、“标准化+”效应和改革支撑能力5个方面展开,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原则,力争尽快形成改革试点建设的政策红利。到2020年,建成并理顺具有浙江特色的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衔接配套、覆盖全面、水平先进的新型“浙江标准”体系,“浙江标准”影响力不断提升;标准供给成为制度供给的重要支撑,“标准化+”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成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以标准供给支撑制度供给
我省按照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在全国首创“四张清单一张网”制度,全面、系统、依法规范各级政府、各部门权力配置和运行程序,省级部门行政权力事项已经从1.23万项精减到4174项;省级实际执行的行政许可事项已从1266项减少到215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取消,40多个部门全部实行一站式网上审批。
“政府权力配置是否科学,运行程序是否规范,公共服务是否均等,也要靠标准说了算。”高鹰忠强调,把政府单一供给的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合理布局的新型标准体系,是全面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任务。
围绕这一目标,《方案》提出,我省将制定标准化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建立充分竞争、便捷高效的标准化技术服务市场。培育和发展标准化中介服务机构,提升标准化研究机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和服务能力,提供标准化战略制定、标准分析研究以及试验验证、检验检测、认证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加强全省标准藏馆和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标准云平台,推动与国际标准组织、国外标准机构的标准信息资源交换与合作,完善国际标准销售和服务体系,提升标准服务供给能力。
山西要做什么?准备怎么做?本台记者正在采访有关部门,请关注每晚18:30山西卫视播出的《山西新闻联播》也可点击阅读原文链接,随时关注本台的有关报道
推荐阅读
提交74件提案、社情民意信息!驻晋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履职 成果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