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南河村:“搬”出精气神 “垦”出新天地
【开栏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我省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步步深入,全省上下形成了学而信、学而行的良好局面,理论武装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引领和支撑。近日召开的全省第三次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验交流会,展示了全省各个方面的学用成果,同时对把学用不断引向深入提出要求。
7月18日起,山西新闻联播将开设专栏《将学用工作引向深入》,报道全省各地各部门在学用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取得的可喜成效,发挥典型示范引领,推动学用不断走向深入。
臣南河村:
“搬”出精气神 “垦”出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浮山县北王乡臣南河村借助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干群同心、苦干实干,三年时间荷塘旱地变成良田水地,年人均收入从1000多元增加到8000元,软弱涣散的乱摊子变成合力攻坚的先进村。
从浮山县城沿着新铺的柏油路向北行驶7.5公里,就进了臣南河村。穿过牌楼,满目的绿色田园映入眼帘,高处远眺,上百亩的大白菜丰收在望,村干部和村民正在地里忙活。
记者:
鲁书记。
浮山县北王乡臣南河村党支部书记 鲁青海:
你们来了?这是咱们村集体种植的大白菜,大家现在是在锄草。
记者:
这个现在长到什么程度了?
浮山县北王乡臣南河村党支部书记 鲁青海:
咱这个大白菜再有20天就能上市了。
村民:
前腿弓,后腿蹬,把地锄得光。
浮山县北王乡臣南河村党支部书记 鲁青海:
地里干活儿的人大部分是贫困户,咱们这是支部加公司加农户模式,大家在地里务工一天挣70块钱,真正是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
浮山县北王乡臣南河村村民 邓伟国:
一年能挣2万多块钱,我家孙子上大学我都给钱,村里变化大,日子越过越好。
曾经的臣南河村是“河滩旱地种棒子,住的都是土窝子,软弱涣散乱摊子”,自从政府给建上了新房子,增收致富有了新路子,村民一下变了新样子。
临汾台记者 潘晨虹:
我现在来到的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文学家的地头里,不到半天的时间,这里已经种下了上千株的辣椒苗,也种下了他们一家人丰收的新希望。咱们这一共种了多少?
浮山县北王乡臣南河村村民 李文学:
一共9000苗。
记者:
现在种了多少?
浮山县北王乡臣南河村村民 李文学:
现在种了有4000苗。
记者:
我刚刚还见你开拖拉机了?
浮山县北王乡臣南河村村民 李文学:
我是给别人家种玉米,政策条件好,现在收入比前两年提高多了。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李文学家有四口人,原来日子过得艰难,现在他住进了政府资助盖起的易地搬迁新房,脱贫致富的劲头也越来越足,不但把自家的七八亩地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承包了20多亩种植经济作物,又借助政府贴息的5万元小额贷款买了一辆拖拉机,成了村里的农机手。
浮山县北王乡臣南河村村民 李文学:
这几年毛收入一家人也达到五六万块钱,扶贫小额贷款、移民搬迁,条件越来越好了。习近平总书记说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争取努力好好干。
臣南河村地理位置偏僻,除了旱原地就是乱河滩,地上无厂,地下无矿,全村201户就有1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支两委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带领村民合力攻坚。在全县第一个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8户92口危房户、无房户、特困户从土窑洞里搬到了新房。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他们把荒滩荒沟改造成了360多亩的集体土地,埋下了数千米的滴灌,同时成立的农业综合生态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反季节蔬菜、合作社就地变企业、农民就地变员工。2018年,全村集体经济突破了30万元,实现整村脱贫。
浮山县北王乡臣南河村第一书记 李更新:
这个是咱们村贫困户的脱贫光荣榜,咱们经过开会评定出16个贫困户,16个贫困户都是咱们脱贫的示范户,现在老百姓的精气神也给调动起来了,老百姓致富这个心愿更大了。
浮山县北王乡臣南河村村民 李奎:
政策好,我(家)才娶的儿媳妇,这地方(新房)这光伏,(原来)我都不敢想,(心里)甜滋滋的,心劲更大了。
浮山县北王乡臣南河村党支部书记 鲁青海:
今年我们还计划结合我们村的实际,要在我们的土地和水面上大做文章,打造美丽乡村,把我们的好山好水打造成一个和谐美丽、富饶的新农村。
村民们:
奋斗新时代,振兴臣南河!
【编后语】
记者在臣南河村采访时,看到的是村民一张张的笑脸,听到的是村民满满的获得感,感受到的是干部和群众的干劲和希望。
臣南河村的变化靠的是党的好政策,靠的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靠的是村民们的苦干实干。
臣南河村的变化也是全省脱贫攻坚成效的一个缩影,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拔贫困之根,让我们再加劲,铺振兴之路,我们有信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