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珂罗版项目落地晋中......
珂罗版项目落地晋中
近日,珂罗版国之精品展在晋中市博物馆开展,同时珂罗版项目落地晋中。
该项目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中国动漫集团与晋中市共同实施,将促进晋中市文物保护利用技术升级、业态融合
珂罗版技术1869年由德国人发明,后传入我国,是为保护具有高度艺术价值或历史科研价值的书法、绘画作品而进行复制的一种技术,具有形象准确、色调连续、层次清晰、忠实于原作等优点。
说一说什么是珂罗版?
珂罗版印刷 (collotype printing),以玻璃板为版基,按原稿层次制成明胶硬化的图文,由明胶硬化的绉纹吸收油墨,未硬化部分通过润湿排斥油墨进行印刷。
属平版印刷范畴,是最早的照相平版印刷之一。多用磨沙玻璃作为版基,涂布明胶和重铬酸盐溶液,制成感光膜,用阴图底片敷在胶膜上曝光,制成印版。制版时,以无网阴图底片覆在涂布感光胶膜的玻璃版上曝光,因版面各部分的胶膜感光后硬化程度不同,湿润后形成不规则的纤细皱纹,具有不同的吸墨能力,吸墨量的大小则与感光程度成正比,因而能表达原作的浓淡层次,使复制品的色调能毕肖原稿,适宜复制单色或彩色绘画,手迹和重要文献等。
是19世纪德国人发明的,清光绪初年传入我国。1876年,上海有正书局首先采用此项技术印制印刷品。珂罗版印刷品使用的纸主要是宣纸,很传统,但是这项技术却是从国外引进的。珂罗版技术大约发明于1869年,是由德国人阿尔倍脱发明的,真正传入我国是清朝末年的光绪年间,第一件印刷品是在上海 徐汇区土山湾的宗教印刷所印的圣母像,这是最早的印品。以前都以为珂罗版是从日本引进的,而日本实际上也是从西方引进的,其技术比较发达,珂罗这个词实际上就是日文的“胶质”的一个译音,所以珂罗版也叫玻璃版。
胶印有网点,用三原色原理成形,难免有颜色偏差;木版水印缺点在于是人工刀刻,变形较多,刀痕难以除尽,较原稿相去甚多。珂罗版印刷全是人工操作,制版网线极细,墨色极佳,靠不规则皱纹的疏密,表现画面的深浅层次,印品无网点、浓淡层次清晰。且是专色压印,无颜色偏差,能充分表现书画艺术品的色彩搭配、层次丰富的墨韵彩趣。因此最适合印刷名人书画、碑帖、珍贵图片、文物典籍等精致高级的艺术品。珂罗版可印在纸张、绢及丝绸上。
珂罗版由于版基是玻璃,印刷部分和空白部分是明胶,印力不高,一般一块印版仅能印100至500份左右,最多不超过1000份。一台机器一天最多也就印几十张。
珂罗版艺术效果可以达到以假乱真,1993年以珂罗版印刷的清代伊秉绶的《默庵集锦》三册本,至今仍是书家争购之品。清代袁江的《重阳风雨》、《仙山楼阁》,郎世宁的《百骏图》等古画,也曾用珂罗版印刷以传世。中国美术出版社总社用珂罗版印刷的《清明上河图》、《八十七神仙图卷》、《五牛图》等古典名画,为国内外收藏家所珍爱。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以珂罗版技术制作的艺术图书有《陈章候水浒叶子》、《墓志精华三十八种》、《青铜器全形拓片集》、《神策军碑》、《道德经》等。书画精品有唐代欧阳询梦奠帖画心、工笔画雄狮画心、水彩画花卉、汉代画像石拓片、宋代扇面、宋代工笔花篮等。
珂罗版技术
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2018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珂罗版技术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使得珂罗版制品正式走向艺术品市场。
为保护那些具有高度艺术价值或历史价值、科研价值的书法、绘画作品,常常会由文物部门组织专业人员从事书画复制工作,珂罗版复制法在复制要求、复制技术方面具有明显地优越性,可以做到与原作品一模一样。
珂罗版技术特点是:耐印力低,通常只会制作少量;能逼真地再现原稿层次,复制效果好;制作成本高,要求的技术水平也高。珂罗版全部是人工操作,制版网线极细,墨色极佳,靠不规则皱纹的疏密,表现画面的深浅层次,印品无网点、浓淡层次清晰。且是专色压印,无颜色偏差,能充分表现书画艺术品的色彩搭配、层次丰富的墨韵彩趣。同时又经画家亲自手工局部加工润色,使其锦上添花,最适合复制名人书画、碑帖、珍贵图片、文物典籍等精致高级的艺术品。
我们曾经复制过吴冠中先生的一幅作品,并邀请吴先生现场鉴别原作与复制品,结果吴先生在很近距离也无法分辨出哪个是原作,哪个是珂罗版复制品。为此,吴冠中先生为我们写下了下面的题词。
为晋中点赞
为山西打call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