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山西美食——太原篇
作为一个山西人,想必大家对山西地图都不陌生吧,但是其实,山西这个地方,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代表,在不同人心里,有不同的意义.最近有人在网上画了几张山西地图,刷爆了朋友圈!
其实吧,上面这些也只是冰山一角!在吃货眼里,山西哪儿都是美食!之前我们给大家介绍的“穿越美食系列”里提到的许多美食,这地图上都没标全呢!有首民歌唱得好: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格盈盈,拉面削面香煞人,平鲁的拷栳栳热格腾腾,武乡的柿子甜又红……
嗯,先来听一曲真正的说唱山西太原美食的段子吧!
在太原,许多市民基本上早上起来都不做早餐,直接去遍布太原市各地的早餐摊去吃老豆腐,它是太原人早点的主力军。不仅实惠便宜,重要的是大街小巷都有,而且味道鲜美。老豆腐又叫做北豆腐、虽然类似于豆腐脑,但是在制作上更为复杂,而且工艺性更强。老豆腐讲究的是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风味独特。
老豆腐,有喝一样和两样之说。所谓一样,就是单喝豆腐;两样,就是豆腐里要掺粉汤,太原人是很少只喝一样的。这种粉汤其实是“老豆腐”的浇头,其讲究也都在这浇头上。这种粉汤是用粉面勾芡而成的,色深而味重,里面煮有粉条、黄豆瓣、海带丝、黄花菜,还有的放有腐竹等。太原人的吃食普遍“口重”,讲究“色”要浓,“味”要重,在白豆腐上再浇上这浓浓的粉汤,色泽就更丰富了,也有了嚼头,色香味俱全,看着就馋人,令人食欲大增。
老豆腐的调料是相当有讲究的,主要是韭菜花酱和辣椒酱。原先的韭花是不掺和防腐原料的,也不多添加咸盐的,辣椒酱是用纯粹的红辣椒磨好后用菜子油淋浇再配上芝麻后调成的,在上面还漂着很厚的一层油,让人看着、闻着、吃着都很香,能使人有垂涎欲滴的吃的欲望。
据说老豆腐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山西地界的时候吃了一次老豆腐,顿时觉得美味至极,于是立即就让做老豆腐的摊主进入皇宫中的御膳房,专门制作老豆腐。可见老豆腐的魅力之大。
在太原吃老豆腐还会有另一样标配,那就是——麻叶儿。麻叶儿,即油条。可能全国大多数地方的人会把这种油炸食品称作油条,天津人称之为“果子”,太原人的叫法则是麻叶儿。它出锅时,看上去是色泽金黄,外脆里绵,趁着刚出锅的热呼劲,就着这碗热乎乎的老豆腐,再把现炸的麻叶儿使劲摁进去蘸着丢进嘴里,幸福也不过如此。
如果说麻叶儿老豆腐是太原人最寻常的味道,那天气渐冷时,太原人早晨最爱的味道大概就是羊杂割了。寒风瑟瑟中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下肚,仿佛置身艳阳高照的暖春,难怪有人说:“一碗羊杂慰平生”。
所谓羊杂割在山西本地人更会把其简称为羊杂,顾名思义,还可以理解为羊的杂碎,杂七杂八的东西,羊杂割在山西不同地区叫法不同,吃法也有不同。有曲沃、太原、大同为代表的南、中、北三路做法,南路杂割(曲沃)讲求水熬煮,原汁原汤,汤色乳白,其味醇香。制法大致是清洗、熬煮、切配、对汤四步程序,工艺精细;中路(太原)杂割料全,熬煮、对汤时均加了葱、姜、香菜等,还有的加粉条、豆腐,另有一番风味;北路(大同)杂割的吃法和制法均显得粗犷,大锅置火上,连汤带料一锅烩煮,随食随留,不拘形式。
据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还是忽必烈之母所赐。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地入中原,路经曲沃县时,其母庄圣太后染疾,曲沃名医许国桢为其诊治痊愈,成为忽必烈之母的宠信御医。许母韩氏善主厨,随其子侍奉庄圣太后。韩氏见蒙古人吃羊肉,弃下水甚感可惜,即将羊下水拾回洗净,煮熟,配以大葱、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后品尝后,赞誉不止,即赐名“羊杂酪”。从此逐渐流传,成为民间风味小吃。
走在山西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经营"羊杂割"的小店,门面不大,生意红火。一般每家店都是放一口大锅在火上,里面有老汤,配好的羊杂都放在一起等待下锅。每来一位客人,老板会问你吃几两。意思是你要加几两肉,价钱根据你要的肉的多少来决定。不要以为羊杂就是纯肉的哦,里面会配上粉条。各家的老汤不同配料不同,做出来的口味各有千秋。如果问山西太原的朋友,那他一定会建议您要去"郝刚刚羊杂店"。这是一家经营羊杂的老店,汤色纯正,味道醇香,不过,想要吃到他家的美食,必须耐得住性子,做好排长队的心理准备哦!
这里的羊杂割口味分好几种,有单纯是羊杂的,也可以点羊肉的。郝刚刚羊杂割在制作上便有着非常多的讲究。他做的羊杂冬夏两宜,制作工艺和配方随四季气候变化而变化。羊肉本是温补的食物,夏天的羊汤就加些清凉的中草药,散掉些许热量;而在冬天又加上苁蓉、当归、人参等大补之物。
这一碗羊汤真的很好喝,羊汤里给的粉条也不错,略透明。郝刚刚羊杂割更为精华的部分当属大锅汤了,用大汤锅制作出来的羊杂割一碗碗都散发着热气,都是浓浓的白汤,锅里放料都很足。
中国黄河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就叫《魅力山西》,专门介绍山西各地的历史,文化,美食,民俗,建筑,人物,风土人情……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山西,欢迎收看。
来源:中国黄河电视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