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是农民宝,小康生活离不了。过去地处雁门关外的朔州有大面积的盐碱地,因为耕种条件差而长期撂荒,近年来,朔州市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对盐碱地和中低产田进行改良利用,昔日的撂荒地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高产田、希望田。 盛夏时节,地处桑干河畔的朔州市朔城区神头镇下西关村的千亩稻田绿意葱笼,一派生机盎然,眼下正是水稻拔节孕穗的关键期,水稻种植大户石云保正和村民在地头拔草管护,看着眼前这片绿油油的水稻田,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盐碱地。
朔州市朔城区神头镇下西关村村民 石云保:
原先是荒芜一片,杂草丛生,不下雨的时候这地方是碱,下雨的时候水没处淌,垃圾成堆,现在你看天上飞的,鸟儿非常多,通过种植水稻之后,生态环境改变不少。
改变来源于2018年朔州市开展的桑干河清河行动,石云保家所在的桑干河沿岸大片的盐碱地被清理整治,垃圾没有了,河水干净了,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曾在东北老家有过种水稻经验的老石看上了这片盐碱地,他决定引入当地的神头泉水在上面种水稻。在雁门关外盐碱地上种水稻,老石心里没太大把握,村民们听着也都稀罕。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石云保平田、整地、选种、育种,第一年试种了50亩,不曾想平均亩产竟达到700斤,效果出奇的好,这一下就坚定了老石种水稻的信心,第二年他就流转了40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了水稻。
朔州市朔城区神头镇下西关村村民 石云保:
这个米好啊,农药不打,人工拔草,去年卖的米卖到十块钱一市斤,北京(客户)一次性就订走了48000斤,咱们一定要把粮食搞上去,发展下去,让老百姓都种,都得到效益,把它变成一个高标准的、高产量的、好品质的大米。
为了帮助村民种水稻,今年初,当地政府特地把通往种植基地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农业部门派出专家定期到地头做科技指导,并从育苗栽培、培肥地力、生态环保、项目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现在神头镇的水稻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上千亩。
朔州市朔城区农业农村局 正高级农艺师 李华:
把这片盐碱地、河滩地变成了一个比较肥沃的水稻种植田,这一二年,我们把这个地方又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设点,这也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典型事例。
朔州市朔城区神头镇副镇长 张俊臣:
让农民摆脱传统玉米种植,改变生产种植结构,收入肯定增长,收入增长了,在小康路上就越走越远了。
山阴县合盛堡乡黄花梁坡区历史上也是一个低产田区,这里是典型的火山岩土质,十年九旱,过去农民主要种玉米,却很难有个好收成。
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董事长 陈永和:
原来这个地方旱地,种不了玉米,种玉米长一米高,产量打是一二百斤,品质非常差。
致富不能等靠要,资源用好都是宝。2018年,省农科院的专家来到这里,发现当地土壤中硒的含量竟高出国家标准20多倍,这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天然优势。在专家们的帮助指导下,种田大户陈永和联合附近3个县的2000多户农民成立了一个农业合作联合社,改种上了上万亩富硒小米。通过有机旱作、地下渗灌等栽培方式的应用,原本贫瘠的土地很快结出了金谷子。
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董事长 陈永和:
塞外火山土的富硒小米每斤已经卖到了30多块钱,最多的一户每年增加二三十万块钱,少的也增加二三万块钱。
山阴县合盛堡乡党委书记 王特祥:
最主要我们的有机旱作农业还是得益于咱们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通过专家技术指导给咱们发现了土壤的优势,给咱们发现了有机旱作的优势,通过这样我们才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以黄花梁富硒小米为示范,现在山阴县的有机旱作农业已经扩大到了5万多亩,山阴县也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富硒小米之乡”。
【记者手记】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千里沃土藏着丰收和希望,科技之光点亮粮食生产,点亮全面小康。朔州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工程。许许多多像石云保、陈永和一样的农民群众,靠着科技的助力和勤劳的付出,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推荐阅读
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听取“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情况汇报
楼阳生与中交集团总经理宋海良举行工作会谈 林武出席
将近一分钟!昨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再度关注山西的这个县……
头版!头条!人民日报、人民网聚焦山西这件事儿
山西一天两上人民日报!这篇关注的是省图……
刚刚,山西发布第四批征集志愿公告!16号上午10点截止
山洪!地质灾害!山西省再发两道预警......
主动投案!薄宇新接受调查!
分数线!专升本!山西最新发布
迎泽区:摸得着的智慧生活
读历史 游山西 知华夏丨系列之一
北大!山西第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到了!
四份录取名单!山西省最新公布
48亿元!飞机拆解基地!首先要感谢的是……
最新通知!这些人可以摘口罩了
国务院:这些费用全部取消……
“满分作文”摊上大事了!涉事老师被处理
这种直播直接封号!
官宣!重大调整!直接影响你家的房子
赖小民案涉案财物近17亿元已追缴
抓紧自查!你的工资条上每月都会少一笔钱,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