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文化的老外取中国名字真可怕!

谢侃 侃英语 2020-02-20

我们有时会发现一些老外会在自己的身上有汉字的纹身,但这些汉字往往文不对题、毫无逻辑:

 

 

汉字纹身在国外还是很火的,不少老外认为身上纹个汉字就显得特别高端,而不去管这个汉字代表什么意思。

 

起名字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中国人起英文名,可能会被老外嘲笑很搞笑,比如女星杨颖给自己取的英文名叫:Angelababy(这就有点像“杨天宝”在中文里的感觉吧),同理,老外随意取的中文名也好不到哪儿去。

 

比如我最近看到的这个段子:


一个美国小伙娶了个中国老婆,现在在中国发展。第一次请朋友吃饭时,小伙激动而自豪地自我介绍说:“你们好,我的中文名字叫糟糠,太太给取的。”

 

中国人都知道“糟糠之妻”的成语典故,明白“糟糠”两个字指的是“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和米糠”,但老外看到“糟糠”两个字,会觉得很高端。

 

下面几个老外的名字就更奇葩了:

 

颜色上倒也般配😂

 

小品“超生游击队”的“少林寺”长这么大了😂

 

一定不认识任静付笛生夫妇😂

 

其实,老外的英文名,如果翻译的好,也会有“惊为天人”的效果。我就特别喜欢明清时期来自德国的传教士汤若望的名字。

 

汤若望的德文名字叫“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叫这样的名字是没法在中国传教的,于是,他把的德文姓名“亚当”改为发音相近的“汤”,把“约翰”改为“若望”,还给自己取了个字,叫“道未”,出典于《孟子》的“望道而未见之”。怎么样,有文化吧~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明清时期来中国传教的外国人的名字都很好听,比如刚刚提到的汤若望,还有宫廷画师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等等,有一种古朴之风、淡雅之美。


郎世宁著名的乾隆画像


后来到了民国时期,来中国的西方人掀起了起中文名的高潮。毛主席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这个司徒雷登就是当时美国的驻华大使John Leighton Stuart,按照现在的译法,就应该是:约翰·雷顿·斯图亚特。

 

明国时期还有一位哈佛大学的著名中国研究专家、《剑桥中国史》的总主编--费正清(不是费玉清啊),他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原名叫John King Fairbank。1932年他来到中国执教,在北京认识了林徽因和梁思成,“费正清”这个中国名字就是这两人取的,既有正直清廉之意,又与他的英文名谐音。


梁思成、林徽因在家款待费正清夫妇


那个时候,几乎有名一点的外国人的名字都被翻得很风雅,再比如:薛定谔(Schrödinger)、丘吉尔(Churchill)、戴高乐(de Gaulle)、萧伯纳(Bernard Shaw)、王尔德(Wilde)、赫胥黎(Huxley)、福楼拜(Flaubert)、莫泊桑(Maupassant)、白求恩(Bethune)等。

 

还有稍微现代一点的香港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前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

 

这些非常“中国味”的名字,基本上遵循这样的规律:

 

1. 以英文发音为基础,改成谐音的中国字

2. 中文姓与名的顺序与英文姓、名对应

3. 通常会取三字中文名

4. 名字通常有好的含义

 

但是外国人叫这么“纯正”的中国名字也会有问题,比如你看到这些名字会“傻傻分不清”他们是中国人还是歪果仁。


所以,为了避免误解,国家发布了统一的外国人姓名的翻译标准,从而规定死了John翻译成约翰,Mary翻译成玛丽。个人觉得虽然能区分中外了,但少了一点意境。

 

比如Trump必须得翻译成特朗普而不是川普

 

最后,问题来了:你喜欢充满中国风的“音义结合”的方式,还是简单的音译法,还是本文一开始的那种搞怪式?投个票先,然后文末可以写留言表达一下你的看法~





不喧哗,自有声

长按二维码
关注侃英语




【今日翻译挑战】

上期:一个绝妙的想法在我脑海一闪而过。

A wonderful idea flashed across my mind.

(*flash across one's mind:在某人脑海一闪而过) 


本期:我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

(答案将于下期公布,请置顶本公号保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