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哥我也教了快15年英语,却很少去写经验贴,但最近对于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知,所以很想给大家分享一下。 各位点进来的同学也有福了,这期内容会非常干货,5分钟的时间,希望给你梳理清楚学语法的一些问题,让你在学习英语语法的过程中有些头绪。很多同学之所以在学校学不清楚语法,本质问题是我们并没有“知识的骨架”,什么意思呢? 01我举个例子: We knocked the door but there was no one there. 我们敲了门,但里面没人。 思考一下,这句英文错在哪里?是不是感觉没啥问题,读起来也挺顺的呀。看答案后你会发现,原来缺少了个介词,正确的用法应该是 knock at/on,老师也这么教给你,跟你说下次要记住!但这样的记忆,永远都是碎片。一旦这样的知识多起来,就很难记忆,于是老师又不断发作业给你,希望通过练习来巩固,这就成了一场痛苦的拉锯战。越学越累,摸不着头脑。有“知识骨架”的学习是怎样的呢?你要知道总领的规则——汉语重表意,英语重结构。所以,汉语我们习惯了动词直接跟宾语,意思一旦到位,我们就很少考虑用介词。但英语重结构,经常会要求动词有更精准的表达,所以才有了介词的要求。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中文说“敲门”再正常不过了,“敲”直接就可以跟“门”,无需介词的辅助。但在英语需要更精准的表达,所以 knocked 做“敲”的意思是不及物动词,需要加 at/on 来明确“敲”的方式——是敲在门上。所以要用 at/on 来。英语重结构的背后逻辑是语意严谨,所以不止要求有介词,还对动词有时态和语态等等一系列更高的要求。有了这样的思路之后,你碰到动词,就会有本能的警觉,甚至下次出现类似的问题都知道主动归类于这个“骨架”,增添更多“血肉”。这才是“语法”真正要学的东西!先有树干,再来分支,最后再把特殊情况和反常情况补充进去,这才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